綠茶餐廳準備上市,但它最好的時光可能已經過去

編者按:本文來自界面新聞,記者:馬越,編輯:昝慧昉,36氪經授權發佈。

自我定位“快時尚餐廳”的綠茶餐廳正在籌謀上市。

根據《香港經濟日報》報道,有消息人士透露稱,綠茶餐飲管理擬今年赴港上市,其已與上市團隊進行磋商,初步計劃集資約2億美元。但上市時間表以及集資規模仍存有變數。

天眼查APP顯示,杭州綠茶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2008年2月,註冊資本50萬人民幣,公司法定代表人及唯一股東為王勤松。該公司曾於2017年進行戰略融資,投資方為合眾集團。

界面新聞記者致電綠茶餐飲餐飲集團,後者對上市時間表和集資規模未做具體回應。而其官網顯示綠茶餐飲早在2017年就啓動了上市計劃。

綠茶餐飲的官網顯示,綠茶餐廳源自於王勤松路研夫婦在2004年創立的綠茶國際青年旅舍。根據其官網上的餐廳位置信息,目前綠茶餐廳在全國的門店數達到188家,北京、杭州、深圳的門店最為密集,分別達到41家、25家和23家,此外的餐廳則廣泛分佈於其他一線、二線和三線等20多個城市。截止目前,綠茶餐廳並未開放加盟,全部採用直營模式。

在杭州起家的綠茶餐廳,除了以杭幫菜為特色之外,還加入了川菜、粵菜、魯菜、北京菜等不同中式菜系的菜品。

對於消費者來説,“平價”,是這間大多開在商場裏的連鎖餐廳最鮮明的標籤。界面新聞記者查詢大眾點評平台看到,北京的綠茶餐廳的人均消費價格普遍在75-80元左右,杭州的人均消費價格稍低,在67-77元左右。

綠茶餐廳準備上市,但它最好的時光可能已經過去

北京綠茶餐廳

綠茶餐廳準備上市,但它最好的時光可能已經過去

杭州綠茶餐廳

而“高性價比”既是綠茶餐廳的定位,也是它十多年來最重要的商業策略之一。

在開業之初,綠茶就曾經以“五元的拍黃瓜、十幾元的牛排骨炒年糕”等平價菜品而知名,人均消費在50-60元左右。品牌擅長用成本價的菜品聚人氣,保證一定的客流,再通過連鎖經營的方式在租金、人力、原料採購方面降低成本。

中餐連鎖的關鍵在於標準化。綠茶餐廳用中央廚房的模式統一採購、加工一些菜品,再向分店進行統一配送。規模化降低成本的同時,也能保證菜品的供應和穩定。

定價上,綠茶餐廳創始人王勤松曾在2014年公開表示,會參考門店所在城市大眾點評TOP10上最受歡迎商户的人均消費價格範圍,綠茶餐廳最終定價的一般人均消費價格,不會超過該價格範圍的15%。

客流量大,也是這家餐廳多年來的一大特徵。

這與綠茶餐廳依賴高翻枱率有關。“我們是50元的人均,但花的卻是500萬元的裝修費用。和別的餐飲企業不同,人家可能是餐廳客人坐滿就賺錢,但綠茶滿客之後翻枱才開始賺錢。”綠茶餐廳創始人王勤松稱,“我們是在用近乎於成本的低價格,換取客流,所以像我們這樣的餐廳必須重視翻枱率。”

根據其2014年的公開數據,綠茶餐廳的單店日均客流超過1500人次。

就餐環境有特色、性價比高、有爆款單品、流轉速度快、有一定連鎖規模,這也是綠茶餐廳多年前就自我定位“快時尚餐廳”的原因。

“事實上,綠茶餐廳起步的十年前,也恰好趕上了國內餐飲行業向精細化、時尚化消費升級的階段,吃到了國內購物中心大規模增長和人口的紅利。”一位餐飲行業分析師告訴界面新聞。

但眼下的趨勢是,在社交網絡影響和年輕人對品牌愈發不忠誠的背景下,餐飲品類的潮流,也變得越來越像快時尚一樣難以捉摸,生命週期也在變短。

自媒體“餐飲老闆內參”此前的一篇報道曾提到,目前商場餐飲淘汰期逐漸從5年到3年到縮至1年,在一些A類購物中心,甚至出現一家餐廳撤場最快只用1.5-3個月的現象。

人口增長放緩的同時,購物中心卻過剩,商業綜合體在一線城市趨近飽和,二三線城市密度越來越高造成顧客分流,餐飲門店越開越多,競爭也愈發激烈。

對於綠茶餐廳來説,資本介入帶來的潛在隱患也同樣值得注意。

快速開店雖然可以拉動總營業額增加,但單店利潤會被攤薄,投資回報率也會變低。維持高客流與高翻枱率並不容易,而未來餐飲行業的競爭,已經從產品維度上升到了綜合維度,包括供應鏈、效率、環境、營銷、體驗感等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11 字。

轉載請註明: 綠茶餐廳準備上市,但它最好的時光可能已經過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