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中澳關係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快速下滑,雙方在各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也因此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究其原因,導致兩國關係惡化的罪魁禍首是澳大利亞政府自己,其在疫情初期攛掇各國搞所謂的“疫情獨立調查”,又隨美起舞,屢次發表涉我南海的錯誤言論,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既然澳方不義在先,我們也沒必要對其留情。
近來,因為違反我國相關法律法規,澳國包括大麥、牛肉,葡萄酒等產品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懲罰措施。前不久,甚至還傳出中國將停止進口澳國煤炭,一下子把澳相關利益集團嚇得夠嗆,多家澳媒集中報道,一時間輿論近乎爆炸。
然而,上一次的陰影還沒消除,澳國在最近又收到了一個新的壞消息。《悉尼先驅報》11月2日報道稱,目前有成噸的澳大利亞活龍蝦滯留在中國機場,正面臨中國海關清關延遲的問題。
事實上,對於進出口貿易而言,遭遇清關延遲是十分常見的事情,本不值得大驚小怪。不過澳媒卻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如果這些龍蝦被拒絕入關或是再拖延48個小時以上,那麼可能會出現十分嚴重的情況。
原因很簡單,這些海產品的生命力並不頑強,一旦超過時限有可能會集體死亡,因此,不少澳出口商擔心他們的龍蝦在變臭之前,可能無法運抵至酒店和超市。鑑於以上原因,澳媒炒作稱,中國提高進口產品檢驗級別,使得龍蝦成為中國針對澳大利亞的“下一個貿易打擊對象”。
據悉,中國是澳大利亞龍蝦產品的重要市場,2018年到2019年,澳大利亞出口了價值7.52億美元的龍蝦,有近95%銷往了中國,可以説如果失去中國市場,澳大利亞相關產業將遭遇毀滅性打擊。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避免受疫情影響,今年3月澳政府還專門出資組織了約200架次的航班,將龍蝦空運至包括中國在內的主要市場。
正因如此,澳貿易部長伯明翰在收到消息後的第一時間就採取了行動,他表示正在和出口商保持密切溝通,同時還向中國喊話,稱希望中方不要採取歧視性做法,遵守世貿組織以及中澳自貿協定的承諾。
巧合的是,在11月2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就有澳大利亞記者問到了這件事。發言人汪文斌表示,中國海關部門是在依法對進口海產品在進口口岸實施檢驗檢疫,合格後自然會放行。這既是執行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也是保障中國消費者食用安全的需要。
所以,這次可不是我們有意在刁難澳大利亞,而是確實有現實需要,最近國內新聞不斷曝出進口的海產品上攜帶有新冠病毒,引發國內消費者的擔憂,加強檢疫是很有必要的,只要澳國能在生產和出口部分把好關,應該就不會滯留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