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百菜之王”,被食用2千多年,現已淪為野生,土豆打敗的?
在如今的飲食習慣中,營養全面均衡是很多人的追求,並且可選擇的蔬菜品種繁多,完全可以根據人們自身的喜好來挑選。既滿足口味愛好,也能達到營養需求,前幾年就有專家表示,如今很少有營養不良的,大多數人都是營養過剩,甚至造成肥胖,需要減肥來保持健康。但在古代,每次朝代的更迭或是嚴重的自然災害,都會出現饑荒現象,因此很多野菜就成了人們的選擇,各類野菜的吃法也流傳至今。一年四季幾乎都有野菜可以採挖,但冬季的野菜品種就很少,更顯得珍貴。
像冬寒菜就是在冬季生長的蔬菜,原產於我國,曾經憑藉生命力頑強、易種植的特性,從野菜中脱穎而出,被廣泛種植,在很長的時間內都被當成是冬季的主要蔬菜,被稱作“百菜之王”。
尤其是在漢朝以前,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紀的西周時期,直到漢朝張騫從西域(如今伊朗附近)帶回諸多種蔬菜品種(如苜蓿、菠菜等),冬寒菜的地位才有所改變。但是每每有饑荒出現,冬寒菜的重要性就會凸顯出來,一直到明清時期,已經被食用了2000多年。
由此可見,古代人們對於蔬菜的需求,不單單是美味與否,也十分注重能否果腹。而冬寒菜則是在後者的因素上,佔盡優勢,野生數量龐大,又能耐住冬季的嚴寒,正常生長。不過冬寒菜也是有非常明顯的缺點,那就是畝產量很低,更談不上美味,因為冬寒菜主要是食用葉子和莖杆,但生長得很稀疏,又不佔重量,而且莖稈可食用部分很短,葉子偏粗糙,口感不好。因此在正常情況下,對比其他蔬菜,冬寒菜是沒有任何優勢的。
因此,到了明清時期,得益於海運的發達,各種外國的植物不斷傳入國內,其中就不乏像玉米、番薯、土豆等糧食作物,產量高、味道好,很快就被廣泛種植了。農民們可選擇的蔬菜種類更多了,冬寒菜也就慢慢的被人們所遺忘,種植面積逐漸減小,很多都淪為野生的狀態,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冬寒菜已經被列為“草”類。
同時由於玉米、番薯、土豆等,生長期短,產量高,甚至在能四季供應市場,同時還都很耐儲存。進一步壓縮了冬寒菜在冬季的生長優勢,即使是淪為野生了,也很少會被重視。
一直到現在,冬寒菜已經很少有人種植了,而“百菜之王”也已經被很多人認為是白菜,因為以前北方人過冬都有屯白菜的習慣,易種植、產量高。之所以冬寒菜會走上如今的境地,主要還是可選擇的蔬菜品種太多了,要説打敗它或許也不合適,只是它在土豆等外來蔬菜面前,已經沒有明顯優勢了,從而在激烈的競爭種敗下陣來。而如今更是不斷有外來品種的蔬菜,不斷被引種到國內,競爭更是激烈,一不小心種錯了,趕上供過於求的時候,滯銷也很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