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臊子面是很多人念念不忘的美食
更是摘得中國名面大比拼的桂冠
同時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但是你真的“會吃”臊子面嗎?
臊子
面
臊(sào)子面是中國陝西省特色傳統麪食、
著名西府小吃,以寶雞的岐山臊子面最為正宗。
臊(sào)子面是中國西北地區特色傳統麪食,在關中地區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從婚喪、逢年過節、孩子滿月、老人過壽、迎接親朋等重要場合都離不開。
據李辛儒先生考證臊子面源於周代屍祭制度的「竣餘」禮儀。即先敬神靈祖靈,剩下的才輪到君卿,最後才是一般人,過去吃麪剩下的湯不能倒掉,還得回鍋。即取竣餘的餘字之意。
岐山臊子面的特點是麪條細長,厚薄均勻,臊子鮮香,麪湯油光紅潤,味鮮香渾厚而不膩。而岐山臊子面鄉土風味尤為濃厚,以酸辣著稱。岐山面要求寬湯,即湯多面少,並突出酸辣味。
臊子面吃起來一定要“酸辣香”,才能符合關中人豪爽的性格,臊子面的配料和湯是整個面的精髓所在,怎麼做臊子肉、放多少辣子,添多少湯,都有講究。
特點
麪條細長,厚薄均勻,臊子鮮香,
麪湯油光紅潤,味鮮香渾厚而不膩
味道是美食的關鍵,臊子面正是因其味道鮮美受到一致好評。岐山臊子面具備了“薄、勁、光、煎、稀、汪、酸、辣、香”九大特點。
酸湯則是岐山臊子面的“精華”
熬酸湯更是功夫活兒
要做到湯底酸辣醇香、可口開胃,可不是件容易事。
其實岐山人做酸湯有兩個秘密武器——醋、油潑辣子。
秘密武器——岐山醋
岐山臊子面的“靈魂”是臊子,臊子的精髓是醋。
岐山手工醋一般選用上好的純糧作物,經過篩選、淘洗、粉碎、制曲、發酵、陳釀、出醋等多重工序精心釀製而成。作為醋的“骨架”,曲塊是在三伏天用豌豆、大麥經過40多天發酵製作而成。
秘密武器——油潑辣子
“油潑辣子一道菜”,陝西人對辣椒的喜愛也到了一種無可復加的地步,吃麪有辣椒才好吃所以岐山臊子面會有一層紅紅的油潑辣子。
辣椒採用秦椒,色澤紅亮,辣而不燥。
岐山臊子面的“精髓”
岐山臊子麪湯裏浸着香味十足的臊子肉,石榴子大小、炸得脆黃的豆腐丁,菱形的明黃色的雞蛋餅塊,橘紅而軟糯的胡蘿蔔丁和乳黃色沙綿的小土豆塊,湯上還飄着一層切得細碎的翠綠色蒜苗葉。這些可都是岐山臊子面的精髓。
岐山臊子肉
臊子是臊子面的“靈魂”,臊子面好吃主要就好吃在臊子。臊子的味道,是媽媽的味道,濃濃的臊子香,總能使食客想到小時候逢年過節圍着鍋等媽媽燷(lan)臊子的場景。
從前沒有冰箱,肉類不易保存,每天吃鮮肉不切實際。就買來五花肉,切成小塊,在油中不斷翻炒,加入醬油、五香粉,老薑,料酒等佐料,直到把五花肉裏的油脂全部炒出來,做成臊子,封進一個瓷罈子,油脂漂在上面,遇冷就結成一層光滑的油皮,把炒成褐色的肉牢牢封在下面。
配菜
臊子面的配菜講究五色:木耳豆腐寓意黑白分明,雞蛋象徵富貴,紅蘿蔔寓意日子紅火,蒜苗代表生機勃發,紅黃綠白黑五種顏色代表了岐山人對生活的美好祝福。
岐山臊子面的“主角”
臊子面的面是加鹼、擀薄、壓實,用大刀鍘細的,吃起來有點像廣東鹼水面的加粗版,特別有嚼勁。
手工擀制的麪條勁道爽口
將煮好的面放入碗中澆一勺臊子,撒蛋皮,韭菜段,木耳丁等小料,最後淋入酸湯即可“哧溜哧溜”了。
岐山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臊子面開始的。
然而,並不是每碗臊子面都可以叫做“岐山臊子面”。一碗噴香的臊子面,既是岐山的品牌,也是岐山的一個符號,就像它深厚的文化,歷久彌香。
編輯:shiner火山 審核:劉陽
轉載需告知並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如有侵權或轉載版權問題
請及時聯繫微信後台
以便我們第一時間內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