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徽州古城老虎灶小吃,吃了菜單上的所有小吃,就這麼被“撐死”

由 濮陽南煙 發佈於 美食

“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大家一定聽過這句話吧?對,今天要介紹的皖南歙縣的徽州古城,徽州之美,跟我一起去解密。

我的皖南行持續了十五天,一路經黟縣、休寧、績溪,然後去了與徽州淵源很深的婺源,最後一站到了歙縣。透露個秘密,在皖南看到不認識的地名,別張嘴就來,容易丟人。徽州古城又名歙縣古城,始建於秦朝,自唐代以來,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是保存完好的中國四大古城之一。

我的住處炫不炫?這裏是古城西街的一號大院,這裏曾是徽州大姓汪氏的私家大宅院,後來成了當地風光無比的縣委大院,經改造後,這裏成了古城新的網紅打卡地,據説馮小剛電影《芳華》曾在這裏取景。

今天要説的是西街一號大院轉角處的這家老虎灶小吃,在預定西街青旅的時候,就看到了關於老虎灶小吃的評論,正和我的胃口。話説本日下午的2點鐘,我從婺源趕到了青旅,安頓下來後,直奔老虎灶小吃。

待我急急忙忙進來後,我傻眼了,店裏只有一個顧客,這是要收攤的節奏啊!

正在收拾廚房的幾位阿姨安慰我,自己看看想吃啥,有些可以做。

我這才放下心來,看着牆上琳琅滿目的菜品,肉粿、菜粿、生煎包、豆漿、豆腐腦、稀飯、麪條、餛飩、水餃等等,像什麼是“粿”,我這個東北人從沒聽説過,可把我激動壞了。回想起來,當時的激動,主要是因為一天趕路沒吃東西的緣故。

一時間眼花繚亂,直接跟廚房裏的阿姨説,有啥吃啥,啥快吃啥!店家阿姨更是爽快,看看還剩下啥,一股腦地給我上來了。蛋炒飯是新做的,還有剩下的兩個“粑”,就是我們東北的小饅頭吧。還有一塊炸豬排和兩塊燻豆腐。

這回知道什麼叫“風捲殘雲”了吧?不多時,杯盤見底。真是餓壞了,也是胃口太大了。

我的奇葩舉動,讓店家好生稀奇。趁着店家不忙,就和這位阿姨聊了起來,阿姨也很健談,讓我驚訝的是,這位阿姨就是背後牆上接受採訪畫面中的阿姨,我遇到名人了!

沒想到,歙縣古城小巷子裏的這家小吃名聲在外,央視走遍中國和文明解密都有播出。我還看了一遍介紹老虎灶的小視頻,老虎灶小吃位於歙縣打箍井街31-1號,這裏早年間是個當地的供水站,南方人吧把燒開水的灶稱為“老虎灶”,故而得店名。小店成立於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已經經營了近30年,是名副其實的老店了。

其實,這家小吃主要經營的是早餐,早上最熱鬧了。第二天一大早,老虎灶,我又來了。

“石頭粿”是小店的特色,也是徽州傳統美食。石頭粿為徽州的傳統麪食,早在清代就享有盛名,是有口皆碑的美食,深受當地人喜愛。因製作時是用一個大的圓形石頭壓着餡餅,所以稱為石頭粿。放石頭的目的是為了傳熱均勻,使餡心熟透,餅不翻面而是邊烙邊按石頭,一直烙至熟透。按開後香氣撲鼻,滋潤味美。

相傳,舊時徽州人外出經商,一路跋山涉水。出門前,徽州人將豆油或菜籽油加鹽拌和在麪粉裏,將油麪團滾壓制成圓圓的粿胚,加入熟的黃豆粉,在平底鍋中壓上塊石頭,以文火燙熟。這樣做好的粿既好吃又不易變質,還便於攜帶。相傳乾隆皇帝微服南巡揚州時,在客棧中遇一汪姓徽商正在就着茶水吃着此粿,一陣淡淡的油香傳入乾隆鼻中,引發食慾,遂討一個來吃,食後讚不絕口,回朝後還與户部尚書曹文埴提及此事,贊其為食中佳品。

現在的石頭粿已經有茄子、青菜、南瓜等十幾種餡料,口感更豐富有層次。早上來一碗清粥再加上一個石頭粿,就是徽州人百吃不厭的早餐。當然,我的飯量大家都知道了,一個粿顯然不夠,還要來一晚豆腐腦,四隻蒸餃,一碟小鹹菜,才剛剛吃飽。

我在徽州古城的青旅一連住了4天,吃飯主要都是在老虎灶小吃裏解決的。我對小吃店裏的免費小鹹菜情有獨鍾,不鹹,還很有滋味,每次都有吃不夠的感覺,一次次去加小鹹菜,店家會不會給我白眼?

回看這些照片,我都有點不好意思,哪頓都沒少吃啊!關鍵這都是早餐啊,我到底有多餓!很多網友都説徽州古城沒意思,不值100元門票。其實,在這裏住幾天,騎着自行車去逛逛漁梁壩,徜徉於新安江山水畫廊,你會感覺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