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是端午節當仁不讓的節令產品。這些天在南京東路步行街上走一走,不難發現,各家老字號門口前都是排隊買粽子的消費者。
細心的消費者發現,今年上海市場上的粽子形狀比以前多了:三角粽、枕頭粽、小腳粽。粽子口味更是多樣,添加了芝士、乳酪的創新產品且不説,經典口味就有鮮肉蛋黃、大肉、赤豆、豆沙、紅棗、八寶,等等。
那麼,不同形狀、口味的粽子到底有何奧妙?老字號的“老法師”給出解答。
不一樣的粽葉,不一樣的粽型
趙金美人稱“美美姐姐”,在老字號喬家柵工作了30多年,包得一手好粽子。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替她計時,發現她包粽子的速度快得驚人,平均用不上38秒,一隻飽滿的枕頭粽就完成了。
“以前包粽子是計件工資,一隻粽子2分錢,速度不快不行嘛。”美美姐姐笑呵呵的,“批量生產的粽子大多是枕頭粽或三角粽,因為包起來快。”她説,三角粽也叫四角粽,是四面體,每個面都是正三角形;枕頭粽稜角沒有三角粽分明,不過總體也是四面體,但每一面是細細長長的等腰三角形。這兩種粽子包的時候,大多用三張粽葉做成漏斗狀,裝入餡料,翻折過來,壓緊繫繩,一氣呵成。所以,規模化銷售的粽子大多是三角粽或枕頭粽。
趙金美(右)教年輕人包粽子
不過,美美姐姐更偏愛枕頭粽一點,“枕頭粽比較長,這樣子餡料能鋪得更均勻,每一口都能吃到餡。所以這些年賣枕頭粽的商家越來越多了,顯得貨真價實。”
至於小腳粽,大多屬於“私房粽”。顧名思義,小腳粽的外觀像舊社會女性裹的小腳,煮的時候可以排列得非常整齊。對家裏沒有大鍋子的市民來説,小腳粽比較節約空間。不過,小腳粽包起來很花功夫,所以往往是“阿姨媽媽”自家包粽子的保留手藝。
“阿姨媽媽”在家包的小腳粽
此外,不同種類的粽葉也會使得粽子形狀不同。常見的粽葉包括箬葉、箸葉、蘆葦葉等,前兩者較寬大,後者較窄長。如果用寬大的箬葉和箸葉,兩三張就能完成一個三角粽或枕頭粽;可要是用蘆葦葉,需要好幾張才行。
“考究一點的粽子是新粽葉和曬乾的老粽葉搭配着用,毛面朝裏,光面在外。這樣,煮出來的粽子不僅賣相好、味道香,而且不沾米。”美美姐姐傳授訣竅。
眾多老字號都發現,這些年自家包粽子的消費者越來越少,對市售粽子的要求越來越高。以今年為例,現包現售的非真空粽非常搶手,多家老字號每天限量銷售數千個,往往一搶而空,“因為與真空粽相比,現包現售的粽子能更多地保留粽葉清香;吃的時候不建議放在水裏煮,而是隔水蒸,這樣能充分聞到粽香。”
受歡迎的現包現售粽
消費者要求高了,經典口味再現
美美姐姐粽子包得快,卻説包粽子是一門“功夫在詩外”的手藝,“好吃的粽子提前工作要做好。比如鮮肉蛋黃粽要用五花肉,洗乾淨瀝乾後,放入醬油,醃製一個晚上才行。用的糯米淘洗乾淨後,也不能立刻包,得加入調料後,靜置幾小時‘漲一漲米’才行。”
五花肉醃製一晚上包粽子才好吃
這些年,粽子的口味越來越多,不過很多老字號發現,最受歡迎的當屬經典口味。以今年為例,老字號給出的結果和京東到家等在線平台的銷售數據一致:賣得最好的是鮮肉蛋黃粽、豆沙粽、赤豆粽等經典口味。
不過,即使是同一口味的粽子,因為原料和工藝不同,口味也各有千秋。消費者的口味越來越挑剔,督促老字號拿出真本事,傳承經典。
源自湖州的老字號諸老大在業界被稱為“甜粽老大”,豆沙粽非常有名,近日在第一食品南京東路店做了一場直播,吸引眾多消費者駐足。“我們的經典產品叫‘洗沙粽’,消費者覺得不就是豆沙粽嘛,但一個‘洗’字有奧妙。”諸老大相關負責人夏紅梅説,“洗沙”講究一個“細”字,煮熟冷卻後的赤豆要碾磨成泥,以不見顆粒為妙,再加水把赤豆泥攪拌成流質後細細篩去豆皮,取紗布將水緩緩濾盡。諸老大洗沙粽用的豆沙至少得“洗”兩遍。
同時,並不是包入“洗”好的豆沙就能成為好吃的豆沙粽。夏紅梅説,一來豆沙粽要炒餡,在豆沙里加入豬油和白糖,反覆翻炒,使得豬油的潤澤和白糖的清甜充分融入豆沙,才能成為粘稠緊緻、甜香糯美的豆沙餡;二來在包粽子時,還得在炒制過的豆沙里加一小塊豬板油,蘸少許麪粉,搓成長條圓柱形,才是豆沙餡團,“正是因為老字號對制餡工藝精益求精、一絲不苟,才會百年以來經久不衰。”
“甜粽老大”的招牌洗沙粽
“我們發現一個意外:梘水粽賣得非常好,因為懂經的消費者知道,這是經典的廣東口味粽子,並不多見。”杏花樓副總經理智靜説,售價不算高的梘水粽,今年火了。
梘水粽也稱鹼水粽。在包粽子前,用鹼性的食用梘水浸泡糯米,再用這樣的糯米包粽子,清水煮透後,就成了梘水粽。梘水粽堪稱“可鹽可甜”,因為它不放餡料,煮熟後,浸過梘水的糯米金黃透明,口味獨特,略帶一點點鹹。可如果蘸着白糖或蜜糖,同樣可口。而且,梘水粽被認為有養身功能,一來它不油不膩,二來可平衡人體酸鹼度。智靜覺得,梘水粽熱銷説明如今的消費者越來越專業,所以老字號既要創新,更要傳承——把那些經典口味、經典工藝傳承下去。
杏花樓福州路總店中,散裝粽子口味眾多,選購者絡繹不絕
欄目主編:吳衞羣 本文作者:任翀 文字編輯:任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