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只有提高平均的水位,才能避免行業出現“擺爛”的心態。
近日,有記者卧底必勝客北京和諧廣場店和魏公村店發現,這兩家店存在多種食品安全問題:餐廳管理人員篡改效期標籤,食材不按時廢棄;員工拆掉外包裝,將過期食材“化整為零”;烹炸用油長期不更換,相關指標超標近一倍等。必勝客中國回應稱,已立即對上述兩家餐廳進行閉店調查。20日上午,針對該問題,北京市豐台區市場監管局、海淀區市場監管局介入調查,兩家門店均被立案查處。
↑必勝客魏公村店的廚師長正在冷藏庫偷換食材效期標籤。圖據新京報
一家知名度頗高的品牌餐飲企業,出現如此問題,讓人無法接受。而這並不是必勝客旗下店面第一次被發現問題。據媒體梳理,涉事必勝客和諧廣場店,今年3月剛因為食材超保質期,被監管部門罰款5萬元。據報道,還有必勝客大興餐廳、航天橋餐廳曾因垃圾未分類等被罰,莊勝崇光餐廳因為未如實記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情況被罰。
屢罰屢犯,難怪很多網友質疑,之前的罰款是不是太輕,以至於起不到威懾作用。疫情原因,這兩年線下餐飲企業可能都面臨不少困難,在這樣的情況下,餐飲企業更應該珍惜客源,用更好的食品和服務來維持口碑,而不是出於壓縮成本等考慮,在最關鍵的食品安全上打折扣。現在被曝光問題,就算罰款的代價企業能承受,但集中而來的差評只會讓品牌蒙羞。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每次類似暗訪品牌餐飲企業的報道出爐,網上都不乏一種聲音:這已經算是好的了,如果去不那麼知名的餐飲店後廚看看,恐怕會更加觸目驚心。這種聲音表達的是一種無奈,默認一些普通餐飲企業的食品安全狀況很糟糕且很難改變,只能盯着一些大的品牌企業去監督。而這種心態的長期存在,可能也是部分企業屢罰屢犯的底氣所在。就算有消費者一時牴觸,時間一長還是會選這些品牌餐飲店,因為其他餐館狀況可能更不堪。
相比於對個案的追責處理,這種現象或許更值得關注。
食品安全只有提高平均的水位,才能避免行業出現“擺爛”的心態。如果很多餐飲店的安全狀況都不樂觀,那被監督的企業心理也可能不平衡:別人做得還不如我,憑什麼我被罰呢?在這種心態下,企業可能就不會有動力徹底整改。而且從商業角度看,更安全更衞生一般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如果別的企業在這方面可以節省成本,那行業也會劣幣驅逐良幣。
因此,面對品牌企業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在針對性的追責整改之外,監管部門也有必要更積極主動作為,加強對更多餐飲企業的巡查監督。通過及時到位的監管,提升社會食品安全的平均水位。當安全衞生成為行業常態,本身對於少數不守規矩的餐飲店也是倒逼。餐飲企業一旦被發現問題,除了罰款問責之外,還可能被消費者徹底拋棄。只有這樣,媒體的曝光也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如果行業生態不改變,曝光所起到的作用,可能也只是短暫的。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守一
編輯 趙瑜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