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6年花200萬留學, 回國後底薪2000元——悲催的“海歸”怎麼破?

由 問成風 發佈於 八卦

  不會再出現類似於《北京人在紐約》那種狂熱的出國潮了。

  但是對於很多少年來説,出國似乎依然是一條通過“鍍金”走捷徑的路子——去海外上一個大學,然後拿到洋文憑,從此得意亨通。

  但這事兒沒有發生在杭州女生小林的身上:她留學6年,花費近200萬,卻在面試時被開出2000元底薪。

  好在這個女生沒怎麼氣餒,開始了面對現實的“搬磚”工作。

  實際上這麼“破”,就對了——不破不立。


  張雲飛 資料圖

  2017年6月,時隔40多年,中國再次對青藏高原發起大規模綜合性科考。許多新興的“黑科技”,伴隨着科考人員深入地球“第三極”,探尋世界屋脊上的生態密碼。在首先拉開帷幕的色林錯地區高原湖泊科考中,無人船就按照設定的航行路線對色林錯湖的深度、水底地形、湖水PH值、電導率等信息進行了採集,避免科考人員使用橡皮艇的風險。

  這次執行青藏高原科考任務的無人船平台,由珠海雲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生產。6月24日,雲洲智能創始人、最年輕的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張雲飛博士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當年在前往香港科技大學留學時,他就一直堅定地想要回內地創業。在創業初期,他切身感受到了內地創新環境的改變和政策支持的加強。

  張雲飛希望,政府在吸引、幫助海外、境外歸國人才落地的同時,也要提高政策的利用率,不要讓創新企業誤入“講故事”的歧途。“不吆喝的人,可能是在認真做事。”他説道。

  從環保出發,進軍海洋和軍用

  張雲飛回憶道,香港科技大學有個自動化實驗室,當時有很多人研究無人機,包括後來大疆的創始人汪滔。“我們就想着,能不能除了無人機再做點別的。然後當時看到我們國家水質污染的情況,電視上的這些報道,我們就想要不,我們就做一個可以自動監測的無人船。”

  2013年,張雲飛團隊的全球首款環保無人船一經面世,就引發廣泛關注,他們的產品也始終活躍在與水相關的重大環保事故的第一線。比如2015年的天津“8·12”特別重大火災事故、隴西尾礦庫泄漏,安徽池州化工污染源,以及今年2月的河南欒川尾礦庫泄漏。

  環保無人船是張雲飛最早創業的一個由頭,但現在,雲洲智能的業務早已拓展到海洋無人艇等領域,併成為民營企業“參軍”的代表。2016年,雲洲的海洋隱身調查無人艇獲得中國海洋科技進步特等獎,代替人在南沙、西沙等地進行調查工作,去了很多人類不方便去的地方,也獲得了很多數據。張雲飛介紹道:“這就跟國外的無人艇差不多了,更偏向軍用的技術,類似於無人機中的‘翼龍’和‘彩虹’。”

  之所以轉向海洋和軍用無人艇,張雲飛提到,這一方面是看到在技術上,國外也剛起步,中國有機會跟國外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另一方面是看到在政策上,海洋強國、軍民融合等提供了機會。“對於我們國家,不論是海洋的軍事能力建設,還是對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這都是特別重要的技術。”

  去年8月,雲洲實現了無人艇在公開水域裏、完全切斷通訊的情況下,自動識別水面水下的障礙物,自動航行。這個技術只比美國晚了19個月。

  從一年掛5科到4年蟄伏創業

  不過,這個曾隨李克強總理出訪俄羅斯,現場向中俄兩國總理贈送無人船3D 打印模型的創新青年,也有過一段“網癮少年”的時光。

  張雲飛本科考上同濟大學後,一度沉迷網遊——當時風靡一時的傳奇世界。“玩了兩年賣裝備賣了將近十萬人民幣,去網吧一般都有網管端茶送飯外加幾十人圍觀。不過現實世界混得就不好了,大二掛了5科,便封了號,開始好好學習。説來慚愧,總結一下兩年遊戲生涯還是有點收穫的,一個就是賺了點小錢,另外就是養成了幹啥都要做到最好的習慣。”張雲飛回憶道。

  後來,張雲飛前往香港科技大學繼續攻讀機械工程的碩士和博士學位。張雲飛認為,留學經歷除了拓寬眼界之外,也訓練了他嚴謹、注重細節的好習慣。“創業和科研背後的方法論是一樣的。”他説。

  至於回來創業,對於張雲飛來説一直是個堅定的選擇。“所以我當時也並沒有選擇出國,而是到了香港留學。”

  並且,張雲飛切身感到了內地和香港創業環境的差異。2010年,當着手創業的張雲飛在香港諮詢註冊公司的相關情況時,政策對創業企業的支持力度,已經從2009年的三年每年100萬,降到了三年一共100萬。

  相比香港來説,珠海的創業成本低,而在政策支持方面,“內地當時雖然可能沒有那麼多錢,但卻是越來越重視的趨勢”。張雲飛説道:“比如説跟政府打交道,他們非常的積極主動。第二呢,就是有很多扶持政策,比如留學生創業基因,比如房租補貼、人才公寓,包括後期對創新企業的天使投資,我們享受到了很多。”現在,雲洲還享受了新的土地政策,正在珠海建造無人船的研發測試基地。

  創業創新不要誤入“講故事”的歧途

  在珠海的南方軟件園內,張雲飛和他的團隊曾蟄伏四年。“很多路過的人們以為我們只是一羣白領在玩船模。”這個“船模”,就是後來世界第一艘全自動環保無人船樣機的模型,獲得了23項專利。

  初創時期幾個合夥人湊的100萬和向親戚朋友借來的100萬很快就花光了,後來,靠着申請留學生創業補助,以及國家科技部和珠海市、南方軟件園的項目扶持基金,張雲飛才熬過了初創階段。

  張雲飛認為,在海外歸來人才的落地上,政府可以起到很多作用,比如找房子、子女上學,以及與當地政策和文化的融合。“海外回國人員,最需要的是良好的環境、公平的機制和伯樂的眼光。良好的環境可以讓他們更願意回來、更好地融入;公平的機制可以讓他們更好地啓動、成長,讓真正有本事的顯露出來;伯樂的眼光能夠提高政策的利用率。”張雲飛説道。

  不過,張雲飛認為,創業本身依然是一個市場化的事情。現在,國家關於支持創業創新的姿態已經足夠到位,接下去的關鍵是真正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企業,而不是那些誤入“講故事”、“愛吆喝”歧途的人。

  截至2016年底,中國留學回國人員總數達265.11萬人,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的留學人員比例由2012年的72.38%增長到2016年的82.23%。中國正迎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留學人才“歸國潮”。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誰知道”:這個也叫網癮嗎

  網友“黑天”:出境和出國不是一回事

  網友“如影隨形”:同道中人

  網友“傑明”:説得好,不要光講故事,要踏實做事

  網友“ipfreak”:"前往香港科技大學留學時"??? 香港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嗎?

  網友“南魚”:厲害的人玩遊戲也厲害……

  網友“[勝利]”:做事有目標,夠專一。

  網友“東風”:小編啥時候報道一下上大的無人艇呀

  網友“划船不用漿.”:亦可賽艇,點贊

  網友“fengyu”:國家關於支持創業創新的姿態已經足夠到位,接下去的關鍵是真正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企業,而不是那些誤入“講故事”、“愛吆喝”歧途的人。一些公司就靠講故事在股市翻雲覆雨

  網友“ipfreak”:"前往香港科技大學留學時"??? 香港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嗎?

  (1970-01-01)


  顧靜超接受金質獎章

  與伏龍芝合成學院副院長合影

  前不久,伏龍芝軍事學院2017年畢業典禮在莫斯科紅場隆重舉行。在莊嚴的軍樂聲中,近500名畢業學員接受了檢閲,28名優秀學員被授予象徵該院最高榮譽的金質獎章。來自中國陸軍指揮學院的留學生顧靜超,有幸成為其中的一員,俄羅斯陸軍副總司令親自為他頒發金質獎章和畢業證書。

  金質獎章證書

  接受金質獎章

  3年前,顧靜超被組織公派赴俄攻讀“合成兵團與部(分)隊指揮”專業碩士。3年來,他勤奮努力,刻苦訓練,門門功課取得滿分,以出色的表現和優異的成績,贏得“金牌學員”的榮譽。

  畢業證書(俄羅斯伏龍芝)

  國家考試之現地考試

  作為世界久負盛名的伏龍芝軍事學院,自1950年設立“金質獎章”以來,能夠獲此殊榮的寥寥無幾,其評選標準近乎苛刻:所有課程考試、帶分考查都必須是滿分(5分)。“能夠在數百名畢業學員中脱穎而出,達到20多門課程全優,既要靠自身實力,也需要一份幸運。”採訪中,筆者從顧靜超的言談中,感受到中國軍人的自信與謙遜。

  全班畢業合影

  其實,能夠成為“金牌學員”絕非易事,更非偶然。入學第一年,出國前毫無俄語基礎的顧靜超,憑藉自身的刻苦努力,在第一科軍事指揮理論口試中,竟然用俄語與考官對答如流,並結合中俄兩軍實際,旁徵博引,見解獨到,取得5分的優秀成績。主考官對接下來的考生説:“回答問題,顧中校就是標準。”

  參觀俄羅斯航空博物館

  第一次參加演習,顧靜超因表現突出被導演組“臨陣換將”,將他從偵察參謀任命為偵察科長。接下來幾次演習,他先後擔任通信、情報、工兵等多個專業的科長。一次,通信專業指導教員正好休假,作為通信科長的他沒有慌張,演練前大量翻閲俄軍通信專業書籍,並結合自己擔任過通信參謀的實踐經驗,在沒有指導教員的情況下,帶領團隊獨立制定方案、指揮組織演練,獲得演習評估教授的好評。演習中,擔任旅長的一名亞美尼亞中校能力突出,是大家公認的“明星學員”,而顧靜超對他定下的戰鬥決心,當場提出質疑,指出不足,並用對方母語與其激烈辯論,其觀點和見解得到在場學員和教員的認可。

  在俄羅斯學習全班合影

  畢業論文對留學生來説,是贏得“金牌學員”最難過的一道坎。因為,口語和寫作有着極大的不同,雖然經過近一年的語言預科培訓,能夠順利閲讀、流暢交流,但俄語寫作在句法和邏輯上有別於中文,這給顧靜超完成論文帶來極大困難。為此,他硬是一個個字詞死磕,一次次找導師修改。最終,導師被他嚴謹的治學態度所感動,在指導論文寫作的同時,還當起了他的俄文老師。

  與同學交流

  “每次回答問題,簡潔、翔實、完美”“每次課程考試,認真、嚴謹、精準”“每次訓練演習,勇敢、果斷、勝任”……這是許多給顧靜超上過課的老師給予的評價。“在伏龍芝軍事學院的老師和同學眼中,我的答案就是標準答案,所以我必須全力以赴,不敢有絲毫懈怠。”顧靜超如是説。

  (原題為《這位被伏龍芝軍事學院授予“金牌學員”的中國軍官到底啥來頭?》)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水手-辛巴德”:有什麼錯嗎,2017一年28個,從1950年到現在基本上也有上千個,這個數字叫寥寥無幾?

  網友“『LIBO』”:加油,中國軍人!

  網友“風景這邊獨好”:回來啊

  網友“江頭未是風波惡”:按劉亞樓將軍的説法,這個學校的軍紀要求應該很高。不管如何,拿金質獎的都很牛,這是公派出國學習,差了不得給國家丟人嗎。

  網友“Draco Malfoy”:一年28個難道很多麼,是不是隻知道諾貝爾了

  網友“Yz”:澎湃很不錯的,沒有其他新聞那樣浮躁,我只是想澎湃更好一點。

  網友“Yz”:有説是28個俄羅斯人麼?

  網友“陶子”:應該是指相對於每年的畢業生來説概率很低

  網友“Shawn”:趕緊回來貢獻力量,多培養新人

  網友“中國澎友”:澎湃小編的文字表達能力,包括文章發表前最後的審核、校對堪憂啊

  網友“Yz”:我有點疑問。前面説2017屆有28人獲得金質獎章,後面説自1950設立以來很少有人獲得金質獎章。我不是很懂。

  網友“Draco Malfoy”:一年28個難道很多麼,是不是隻知道諾貝爾了

  網友“Yz”:我有點疑問。前面説2017屆有28人獲得金質獎章,後面説自1950設立以來很少有人獲得金質獎章。我不是很懂。

  網友“睡醒的兔子”:別這麼認真嘛!

  網友“滴水冬天”:27人是俄羅斯人。看文不認真。

  網友“Yz”:我有點疑問。前面説2017屆有28人獲得金質獎章,後面説自1950設立以來很少有人獲得金質獎章。我不是很懂。

  (1970-01-01)


  一名身着朝鮮傳統服裝的朝鮮留學生走在各國留學生的人羣裏。本文圖片均為 視覺中國 圖

  2017年4月27日,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簡稱“貿大”)舉辦了第八屆國際文化節,來自60多個國家的留學生們在校園裏佈置展位,展示本國文化。

  4月27日,朝鮮留學生的展位前人頭攢動。

  身着朝鮮傳統服飾的朝鮮留學生,胸前戴着金日成和金正日像章。

  記者在現場發現,朝鮮留學生的展位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參加國際文化節的朝鮮留學生們身着朝鮮傳統服飾,胸前佩戴着金日成和金正日像章。

  展示的朝鮮特色的酒水飲料和小吃。

  展示的

  朝鮮的畫冊以及三代最高領導人著作的中文版。

  展位上,不僅展出了朝鮮特色的酒水飲料、特色小吃,還有朝鮮的畫冊以及三代最高領導人著作的中文版。三本著作分別為:金日成的著作《切實貫徹人民保健法》、金正日的著作《大型團體操和藝術演出阿里郎是代表新世紀的世界性的大傑作》以及金正恩的著作《要以白頭山的革命精神迎來體育強國建設的新的全盛期》。

  據悉,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有大量來華留學生,每年該校都會舉辦國際文化節,讓各國留學生展示本國文化和交流學習。

  三名身着朝鮮傳統服裝的朝鮮女留學生走在校園裏。

  兩名朝鮮留學生自拍合影。和很多同齡的中國女孩一樣,她們也喜歡“剪刀手”。

  朝鮮女留學生在打電話。

  身着朝鮮傳統服裝的朝鮮女留學生走在校園裏,舉止優雅。

  展台前,朝鮮女留學生們穿着高跟鞋跳繩。跳繩是朝鮮的傳統體育運動,很多朝鮮人都擅長跳繩。

  本屆國際文化節恰逢“一帶一路”峯會國際合作高峯論壇在京召開,藉此契機,本次文化節以“絲路上的青春使者”為主題,寓意絲綢路建設需要勇挑重擔的青年羣體。來自斐濟、格魯吉亞、老撾等6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使節受邀參加。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王稼瓊校長表示,“希望以本屆國際文化節為契機,為貿大中外學子搭建一個互學互鑑、友好交流的平台。”

  (本文綜合中青網、視覺中國等)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LawrenceRS”:我……我被萌到了?

  網友“吉列威鋒”:我是貿大學生,我想説,我們學校的名字叫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不叫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你們媒體現在都這麼low麼

  網友“火箭炮”:高官子女

  網友“大象啊大象”:真心比韓國人造美女漂亮

  網友“薄荷的土豆小二”:看到樂平青島啤酒哈哈哈哈哈

  網友“×¹à”:朝鮮女生清純可愛!

  網友“查無此人”:美女美女,挺時髦的

  (1970-01-01)


  不久前,楊振寧博士在人民網的採訪中談到中小學生出國留學現狀,直言國人普遍認為的“美國中小學教育好”是個錯誤的觀念。

  出國早晚 考慮因素多

  低齡留學生的出國決定絕大多數都是由父母做出的。那麼,父母又是基於怎樣的考量才做出這個決定呢?潘敏帶着孩子在澳大利亞定居,她的孩子在悉尼讀小學。她説:“悉尼的學習氛圍比國內輕鬆,學校上課形式靈活多樣。學校更注意孩子融入學校的過程和學習習慣的建立,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

  父母讓孩子早留學是為了讓他們有更好地發展。陳言(化名)小學六年級時就去英國留學了。當時她對留學沒有什麼概念,所以當父母詢問她對於出國留學的意見時,她猶豫不決。最後父母幫她拍板做決定:出國留學。

  潘敏説:“讓孩子出國留學的目的決定孩子出國留學的年齡。如果打算讓孩子長期定居在國外,那麼早一點送出國,孩子學習的外語更地道,也更容易融入當地的環境。但如果只是為了讓孩子獲得留學經歷,多一些人生體驗,那麼大學畢業後出國比較適合。因為大學畢業後,人的價值觀基本形成,也更知道自己要什麼。”

  情緒變化 因人而異

  即使有的小留學生出國前具備一定的外語基礎,但要達到能夠和當地人流利交流的水平也大約需要兩年多的時間。要熟悉當地環境、融入身邊的朋友圈子也需要時間。而在融入之前,小留學生們或多或少地會產生一些壓抑的情緒。

  陳言在融入當地環境的過程中度過了一段壓抑的時光。她雖然出國前在英語教育機構上過課,但她性格靦腆,比較敏感。去英國讀書後,由於無法和當地的同學進行正常的語言溝通,經常被同學笑話,她變得更加孤僻少言。年少的她在完全陌生的環境沒有可以傾訴的朋友,又不懂得和父母溝通,只能用和父母鬧彆扭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抵抗情緒。日積月累,她的情緒變得極度壓抑,開始傷害自己,用自殘的行為來發泄。

  楊洲迪在温哥華上了幾個月小學後,回國續讀四年級;直至七年級結束,才回到温哥華。圖為楊洲迪在温哥華留下的紀念照。圖片來源於人民日報海外版

  楊洲迪10歲隨着母親移民去了加拿大。初到加拿大,他同樣遭遇了語言溝通困難、環境陌生、沒有朋友的境遇。但他心理狀態調整得比較好。一來因為有媽媽在身邊,二來他的性格比較外向。他主動尋找那些同樣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同學聊天。因為大家來自世界各地,溝通全憑磕磕絆絆的英語和肢體語言,英語水平半斤八兩,因而也不會嘲笑彼此。

  是得是失 難以一概而論

  陳言並沒有一直陷在“情緒泥沼”中。通過和父母的溝通,她嘗試走出自己的世界,去認識、接受不一樣的世界。隨着樂觀性格的迴歸和語言的進步,她漸漸適應了在國外的生活,不再壓抑自己的情緒,也不再傷害自己的身體。由於年少時就在國外學習生活,陳言的思維方式比較西化,但她也憧憬過在國內上中學的生活。她説,如果在國內上學,喜歡看書的自己應該會選擇文科。但出國留學無法擁有這種文理分科的體驗,也算是一個遺憾。

  楊洲迪認為,出國留學對孩子的影響是一個未知數,很難簡單地分析出低齡出國留學是好是壞。楊洲迪結合自己的經歷説,他同時擁有國內、國外的學習經歷,讓他眼界更開闊,在人生各個階段有更多的選擇。在看待問題上也更客觀,不會被輕易煽動。但另一方面,隨着外語學習的深入和逐漸脱離中國的文化環境,他很難有機會加深對中國文化的理解,比如,一些成語和文言文對他來説就很難理解,也不會使用。

  其實,無論選擇什麼時間節點出國留學,這件事本身都是有得有失的。尤其是在掌握語言、瞭解文化等方面,很難得兼。對於出國留學的得與失,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感受,若不是親身體驗,無法有切身感受。

  (原題為:《幼齡出國得與失》)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藜”:出去早培養出來的是歐美人。

  網友“屁股決定腦袋”:“孟母三遷”

  網友“向→向←”:人有錢了為什麼不想着改造自己的生存環境想的確是逃離,你們的資本難道不是從自然環境中掠奪的嗎。

  網友“嬡巳荿傷”:為什麼要背井離鄉去上學?

  網友“獨孤克業”:早晚無所謂。知道這事不容易就行了。

  (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