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有人想過:難道地球上除了五大洲,就沒有第六大洲了嗎?
有。它就是大西洲。
最早記載有關大西洲傳説的人當推古希臘大哲學家柏拉圖(公元前427一前347年)。公元前350 年,柏拉圖在兩篇着名的對話像《泰密阿斯》和《克利斯提阿》中詳細記述了阿特蘭提斯的故事。
傳説在12000 年以前,離直布羅陀海峽不遠,在美洲、歐洲和非洲之間浩瀚的大西洋中曾存在過一個神秘的大陸,名叫阿特蘭提斯大陸,或曰大西洲。
其面積有2000多萬平方公里,“比亞洲和利比亞合起來還大”。這個島國氣候温和,物產豐富,森林茂密,土地富饒,經濟繁榮,科學發達,建築宏偉,國富民強,威震天下。可是好景不長,有一天,在一次特大地震和洪水中,整個大西洲沉沒海底,消失於滾滾波濤之中,蹤影全無。
於是,大西洲存在何時,為何消失,位於何處等等一系列問題便成了人們頗為關心的事情。學者專家們進行了許多的探尋和研究,給出了眾多的解釋。
在古代,有不少富有興趣而又勇於探險的考古學家便進行過嘗試,以期找到柏拉圖描繪的那片富於詩意的綠洲。有的學者提出,正如柏拉圖所述,在大西洋中部可能的確存在過一個幅員遼闊的大洲。
亞速爾羣島、威德角羣島和馬黛拉島這些大西洋上的島嶼,也許就是大西洲僅存的陸地。中世紀晚期,在歐洲人尋找新大陸的熱潮中,還有人把大西洲的位置畫在了他們的航海圖上。
1882年,美國學者唐納利運用考古、語言、人種、地質、植物和動物等方面的知識對之進行綜合考察,提出了一個假説。他提醒人們注意,在哥倫布發現美洲以前,美洲與地處舊文明大陸的埃及文化之間有許多驚人的共同之處。
如部分金字塔的建築結構、木乃伊的保存方法、曆法等等,兩地文化之間有着共同的起源和相互影響,而雙方聯繫的中介者就是新舊大陸間在大西洋上存在過的大陸,即柏拉圖所説的大西洲。
這片大陸沉落海底後,中斷了新舊大陸的交往。唐納利關於大西洲失落於大西洋中部的推斷被自然科學家們否定了。
1958年,美國學者範倫坦博士在巴哈馬羣島附近的海牀發現,那裏有着許多巨大的各種形態的幾何圖形結構和長達好幾百裏地的線條。
又過了10年,他在同一地區的海底又發現了長達幾百公里的城牆,此牆由每塊16立方米的大石塊砌成,他還發現了幾個碼頭和一座棧橋,這顯然是沉沒了的港口舊址。
一時間,大西洲似乎要重現於世了,探險家們紛紛來到巴哈馬羣島的這片海域,誨底的石牆和碼頭引起了人們對失落了的大陸的種種猜測和遙想。但這些假説很快又被海洋學者推翻。
一些學者從地質變化和化石發現的角度認為,亞速爾羣島北部海下的2300米處的岩石是1.7萬年前在空氣中形成的。有些學者進而指出,沉睡在亞速爾羣島海底的亞速爾高原在古代曾是一塊陸地,它的形狀與大小同柏拉圖記述的大西洲相似。
1974年,前蘇聯海洋考察船在直布羅陀海峽以西300 海里的地方發現了一座海底城市,許多人認為這正是大西洲的城市遺址。近年來,還有人在海地和古巴等地沿岸海底發現了一些金字塔及其建築遺址,進而認為加勒比海正是大西洲大陸的所在。
古代巴比倫人和埃及人以及非洲一些部落就認為大西洲是在他們西邊的大陸,而美洲的印第安人則認為大西洲是在他們的東方。
長期以來,人們不懈地努力探索,把眼光從大西洋海域移向太平洋海域,也從海域移向鄰近水系的廣闊陸地,墨西哥、北歐。北非和澳大利亞乃至中國和印度都成了人們對大西洲的“懷疑對象”。然而,這種種假設仍被人們考察的結果無情地否定了。
目前,多數考古學家傾向於認為,地處地中海東部水域的克里特島更為接近大西洲的歷史地理條件。1870年,德國考古學家謝里曼在希臘的伯羅奔尼撒半島東北部發掘出了邁錫尼遺址,過了35年,英國考古學家伊文思又在克里特島上發掘出更早的米諾斯文明遺址。
這兩件考古學上的偉績轟動了世界,人們不約而同地將它們與“失蹤”的大西洲聯繫起來。許多學者認為,現存的克里特島只是大西洲島國的殘餘部分, 因為克里特曾是歐洲古代文明的發祥地。
公元前20世紀至前15世紀的450 多年間是米諾斯文明的黃金時代,其社會經濟與對外貿易曾十分發達。但在經歷了四五百年的繁榮期以後,它卻遭到了大西洲式的厄運:“一場突如其來的火山、地震、海嘯連續爆發,吞沒了島上的一切。”
近代火山學的發展已證實了引起這場大浩劫的自然力量來自桑託林島(位於克里特島以北約113 公里)上的一次猛烈的火山爆發以及隨之而來的巨大海嘯。目前,要在桑託林、克里特與大西洲之間劃上一個等號,其最大的癥結便在時間和麪積上,兩者相差近80年和72萬平方公里。
大西洲究竟在哪裏?它存在於何時?為什麼消失?傳説的大西洲大陸與大西洋之間有何關係?這至今仍是無法揭開的謎,這一曠日持久、長達20多個世紀的探索或許還要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