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歷史上樊梨花死因的五種説法

    樊梨花,中國古代女英雄,以她與薛丁山平定西北邊亂、沙場揮戈與共的故事而家喻户曉,在後世影響深遠。其傳奇故事被多種形式的文藝作品所表現,尤其是電影、電視劇、歌舞戲劇等多次演繹,是中國古代巾幗英雄的典型形象。曾三度“被休”,那麼她最後的結局是怎麼樣的呢?她的死因又是怎麼樣的?

盤點歷史上樊梨花死因的五種説法

  薛丁山三休三請樊梨花典故

  樊梨花,在我國地方史記、掌故稗史中都有記載,她是一個敢愛敢恨、胸懷寬廣的大唐奇女,武藝高強、神通廣大、文武全才的兵馬大元帥。

  這一典故説的是大唐貞觀年間,薛仁貴率兵征討寒江關。唐朝薛府當家的薛仁貴元帥,脾氣可説是又硬又臭,且奉“軍令之下,一律平等”為唯一圭臬,連兒子薛丁山在他面前也討不了好,幾次兒子犯了錯;薛仁貴不分青紅皂白,盛怒之下常下斬首令,所幸,每當此時,總會半路殺出個程咬金替薛丁山解危,始能劫後餘生……

  西涼寒江關守將樊洪之女,自父親及梨山老母處習得一身好武藝。一見薛丁山即傾心的樊梨花,論武功法術,都勝薛丁山一籌,在交手的過程中為應天命還三擒三縱薛丁山,不但在捉放之間沒讓薛丁山過份難堪,還處處顯露出真情意,而終於感動了薛丁山,讓命中緣份今世結……

  樊梨花鐘情薛丁山,私訂終身,回關告父,其父怒斥其女,持劍欲殺,不料失足自觸劍鋒而死。之後,薛仁貴收梨花,令與丁山成婚,丁山誤其殺父,休棄之;丁山陷烈焰陣,梨花趕救,丁山再休之;梨花收薛應龍為義子,再救丁山,丁山疑而三次休之;後丁山兵敗,不得已救助於梨花,梨花詐死,丁山悔悟,夫妻和好。

  三度“被休”,樊梨花忍辱負重,默默地承受一切,鮮明而生動地突出了她的倔強、自尊和自強。相對於“三休”,“三請”則從側面顯示了樊梨花的聰明智慧,從三請樊梨花到梨花做元帥,是樊梨花性格發展的重要階段。

  樊梨花死因的五種説法

  關於其死因,又説是自然老死;又説樊梨花最後力託千斤石門,活活累吐血到死;在傳統評書中,樊梨花的結局有以下幾種:

  1、其子薛剛在花燈會上踢死太子,驚死皇帝(唐高宗),薛剛逃走,結果薛家被武則天滿門抄斬。早期話本中樊梨花被自己的師傅黎山老母救出,然後和自己的兒子一起造反,由於這個話本中怪力亂神的東西太多。解放後有些修改的話本在除去神魔小説情節的同時,也就順勢安排樊梨花在越獄時為保護兒子脱險力殺四門,最後托起千斤閘,讓薛剛逃出,自己胸腹中了數箭,被千斤閘活活壓死。

  2、樊梨花協助薛剛反唐(武則天)的統治成功,高宗的兩個兒子(李顯、李旦)都做過皇帝,樊梨花、薛剛等人擁立哥哥廬陵王李顯,結果武三思和韋后勾搭成奸,席捲廬陵王。然後假傳聖旨讓薛家滿門入宮,大開功臣宴,用轉壺裝了毒酒讓騙樊梨花飲下。樊梨花中毒後肝腸寸斷,七竅流血而死。

  3、薛剛反唐(武則天)的統治成功,武則天逃出長安,般來三川六國藩兵反攻,擺下天煞九魔陣。樊梨花帶兵迎敵,連破一十八陣,最後體力不支,舊傷發作,口吐鮮血,活活累死。

  4、武則天逃出長安,樊梨花帶兵追擊,碰上埋伏,被敵人亂箭射死。

  5、樊梨花協助薛雷掃北,單挑北國女將賀蓮英,力氣不及被賀蓮英的狼牙棒擊中天靈蓋,腦漿崩裂,死於馬下,首級被敵人割去號令三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68 字。

轉載請註明: 盤點歷史上樊梨花死因的五種説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