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武則天在彌留之際下了道遺詔給當初因反對自己而遭受迫害的褚遂良等人平反。只因當過皇帝之後,閲遍羣臣,她雖然恨褚遂良的迂腐,卻不得不佩服他的正直與忠誠。
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的生命走到了盡頭。彌留之際,她下了道遺詔,裏邊有這樣一句話,特別引人注目:“其王、蕭二族及褚遂良、韓瑗等子孫親屬當時緣累者,鹹令復業。”這相當於給當初因反對自己而遭受迫害的褚遂良等人平反,要知道,當初褚遂良是武則天最為憤恨的人,為什麼此時還惦念着他,甚至要為他平反呢?
褚遂良簡介:褚遂良是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出身於名門望族,學識淵博,性格耿介,尤得唐太宗李世民器重。貞觀二十三年(649年),病重的唐太宗把長孫無忌與褚遂良召入卧室,對他們説:“當年漢武託孤於霍光,劉備託孤於諸葛亮,我以後的事,全都託付給你們了。”又轉頭對太子李治説:“有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在,國家之事,我就放心了。”
褚遂良成為託孤之臣,是因為他是李治最強有力的維護者。當年,太子李承乾因罪被廢黜,朝臣多認為九子晉王李治仁厚,應該是太子的不二人選,但太宗更喜歡四子李泰。有一天,他對近臣説:“昨天青雀(李泰的小名)投入我的懷抱説,‘我到今天才得以成為陛下最親近的兒子,此為我再生之日。我只有一個兒子,百年之後,一定為陛下殺了他,把王位傳給晉王’。父子的倫理,原應當是天性,我見他這樣,非常垂憐他。”大家聽了,面面相覷,都沒説什麼,唯獨褚遂良走上前説:“哪有陛下百年之後,魏王執掌政權為天下的君王,而能殺死自己的兒子,傳王位給晉王的道理呢?”太宗幡然醒悟,當天立李治為皇太子。
李治即位後,對褚遂良非常感激,封褚遂良為河南縣公,第二年又升為河南郡公。永徽四年(653年),褚遂良被拜為尚書右僕射,執掌朝政大權。然而高宗李治做夢也想不到,因為立皇后的問題,褚遂良成了他最大的絆腳石。
永徽六年(655年),高宗受到昭儀武則天的蠱惑,想要廢黜王皇后,冊立武氏。有一天,他傳召長孫無忌、褚遂良、李勣和于志寧入內殿開御前會議。這些人事前得到消息,商議如何勸諫,但誰也不想放這頭一炮,褚遂良主動請纓説:“我奉先帝遺詔輔佐陛下,如果不盡愚忠,無臉去見先帝。”
高宗陳述黜後的理由説:“罪莫大於絕嗣,皇后久未生育,而武昭儀生有皇子,朕準備立武昭儀為皇后,眾位卿家意下如何?”沒等別人開口,褚遂良第一個站出來説:“皇后系出名門,也是先帝為陛下所娶。先帝崩殂之際,曾拉着微臣的手説:朕現在將佳兒和佳婦託付給卿。當時陛下也在場,想必聽得很清楚。臣沒聽説皇后犯了什麼過錯,豈可輕言廢立之事!臣絕不會為了曲意奉承陛下而違背先帝的遺命。”
任憑高宗如何解釋,褚遂良就是不同意,當天的會議不歡而散。第二天,高宗再次召集開會,褚遂良直言不諱説:“陛下一定要改立皇后也可以,但請選擇貴族姓氏。武昭儀曾經伺奉過先帝,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又怎麼能瞞得過呢?倘若立她為皇后,天下人將會做何感想呢?”
這句話説到了高宗的痛處,他羞愧得沒有説話。褚遂良卻越説越激動:“愚臣觸犯了聖上的尊嚴,罪該萬死,只願不辜負先朝的厚恩,哪裏還顧性命。”説完把帽子摘了下來,還把上朝時執的手板放到台階上,説:“還陛下這個手板,我要告老還鄉!”高宗大怒,命令侍衞把他架出去,一直躲在幕後偷聽的武則天氣得不得了,大喊道:“何不撲殺此獠(怎麼不殺了這個老南蠻)!”
最終,高宗不顧褚遂良等人的反對,強行冊立武則天為皇后。褚遂良因為違背聖意,被貶為潭州(今湖南長沙)都督。顯慶二年(657年),又貶到桂州(今廣西桂林)任都督。武則天還不解氣,不久又將他貶為愛州(治所在今越南清化)刺史。顯慶四年(659年),禇遂良在流放中孤獨地死去,時年62歲。
武則天畢竟不是一個小女人,當過皇帝之後,閲遍羣臣,她雖然恨褚遂良的迂腐,卻不得不佩服他的正直與忠誠。最終,她與自己的內心達成了和解,不想把懊悔帶到另一個世界,這才有了為褚遂良平反的遺詔。
在這個世界上,你不可能討所有人的喜歡,但只要你不背道義,堅守原則,即便是敵人,也會一邊對你咬牙切齒,一邊卻為你起立鼓掌。時至今日,褚遂良被我們所記憶,不僅因為他精妙的書法,更因為他做人的筋骨。武則天則以她的和解,讓我們見證了一份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