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毅接女兒放學, 一個動作, 貝兒被網友批評。
9月4號這天,陸毅在微博更新一張接女兒貝兒放學的照片,圖中貝兒的大長腿搶鏡,扎着高馬尾,繫着紅領巾。不過這次網友關注點還真不在貝兒的大長腿。陸毅一手牽着貝兒,另外肩上還幫貝兒揹着書包,書包看起來很沉。
就因為這個,廣大網友們又開始站隊了。一隊是大家認為,小孩子還在發育,雖然提倡獨立,但是現在小學生的書包實在太沉了。不利於骨骼發育。大人幫忙背一下不是不可以。還有一邊網友是這麼説的,説陸毅太嬌慣這女兒了。背書包是孩子自己的事,應該讓貝兒自己完成。明星的孩子就嬌生慣養嗎。
其實,現在小學生的壓力確實不小,又是學校的文化課,又是各種興趣班,自己本身才多重,就要承受10多斤重的書包。
也有一些專家表示,孩子的書包還是應該讓孩子自己背,不過人家陸毅怎麼管孩子的,網友們説了:關你屁事。人家貝兒的爸爸可是侯亮平!
兒子誕生的那天,朱楨的好昆仲薛之謙正在上海錄製《我去上學啦》,聽到產房傳喜訊,好昆仲立時和節目組出現要伸長一段“翹課”的橋段,節目組立時許諾帶着攝製組奔向病院。薛之謙覺得有道理,索性完全“放學”了再來。和薛之謙相既而至祝福朱楨喜得貴子的好昆仲另有林革新,判袂送上紅包和“兒子長得比爸爸帥”之類的祝願。
比擬一個鬚眉的事蹟,婚後陸毅卻更介懷他的家庭。為了寬心照料女兒,陸毅以至收工了三年,早晨送兒童上學,夜間接兒童放學,安享家庭甜蜜。陸毅的大女兒貝兒因投入《爸爸去哪兒》圈粉多數,好多人都相當喜愛這個兒童。近來陸毅在微博曬出和女兒的相片。
(2017-09-02)
作者丨粒粒媽媽
粒粒記得有一次因為有事,晚到幼兒園了。本來以為女兒肯定是最後一個了,結果看到另一個小朋友也在等着家長接,眼圈紅紅的,看着怪心疼。
一問老師才知道,這個孩子總是最後一個被接走的。不過平常都能忍着不哭,今天哭是因為尿褲子了。
原來,小男生實在太盼望爸媽快點來接了,心思又單純倔強,以至於害怕自己眨下眼的功夫,就跟爸媽錯過了,於是一直憋着尿尿,也沒告訴任何人,結果實在沒忍住就尿了。
粒粒在心酸的同時,不禁想起之前看到的心理學研究:孩子放學早接還是晚接,一個看似小小的舉動,對孩子性格的影響卻有可能是終生的!
心理學家曾做過一項研究,結果顯示:
在同一個班裏,經常被最早接走的孩子,自信程度和自尊感往往比其他孩子更高;而那些總是被最後接走的孩子,則往往更內向、自我價值感更低。
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在我們眼裏“早接”“晚接”的差別也許不大,但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代表的卻是:爸爸媽媽對我的關心程度。
當孩子一放學,就看到自己的爸爸媽媽,心裏就會油然而生一種自豪感:“看!我爸爸/媽媽是第一個來接我的!”
他會覺得爸爸媽媽特別重視自己,從而更加肯定自己的價值,性格也就不知不覺自信起來。在學校裏的表現,通常也更積極向上。
相反,如果孩子總是最晚被接走的一個,大部分時間都是看着其他孩子一個個興高采烈地走掉,這種巨大的心理落差不言而喻。
長期被這種孤獨、無助感籠罩,孩子很難不懷疑一下下:爸爸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久而久之,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就會越來越低,變得更加自卑。
當然,這並不代表偶爾1、2次晚接,會對孩子產生影響;更不代表我們要每次都要最早接走孩子——這不僅不現實,而且如果孩子每次都是第一個被接走,自豪感過度了,很容易就會形成虛榮心。
並且,當你有一天有事不能第一個來的時候,他會很失望甚至抱怨你,因為他已經把“第一個接走”當成了炫耀的資本。
所以説,孩子早接還是晚接,並不存在哪種選擇“絕對更好”,關鍵是要把握好“度”:沒必要總是第一個接,但也不能老是讓孩子每次都當“最後一個”。作為過來人,粒粒的建議是——
如果有事不能按平時時間接送孩子,一定要在送孩子到幼兒園之前,就跟他説明“爸爸/媽媽今天有事,可能會晚點接你”,讓他有心理準備,才不會產生“爸媽不喜歡/不要我了”的錯覺。
如果是臨時有事、實在沒法提前通知孩子,那麼事後也要跟孩子解釋清楚,不然他會很受傷!
另外,如果孩子平時都是老人接送的,父母最好也能做到:一週至少親自接送1次!通過言傳身教讓孩子明白:
“雖然平時都是爺爺奶奶送我,爸爸媽媽總是很忙;但我知道,只要爸爸媽媽有時間,他們是一定會來接我的!”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TINA”:説得很好,
網友“君言九鼎”:想起當年上小學,下雨天別人的父母都送傘到學校,而我父母從來都沒送過傘,回意起了當時的心情,坐在教室裏看着窗外真的是望眼欲穿!
網友“保衞蘿蔔”:最煩一些家長堵着校門,自己家孩子根本沒出來也不給出來的孩子讓出一點路,每次都要學校保安衝兩句才會很不情願的讓後挪挪,頭伸的跟長頸鹿似的
網友“風中雲”:我有一件事到現在也搞不懂,我上小學的時候和我妹妹在一個學校,我媽去交學費居然只給我妹妹一個人交了,我搞不懂為啥非要給我晚兩天再去交費
網友“coco”:沒看內容,這個問題純屬扯淡。當然是沒特殊情況儘早接,萬一有事只能晚一點。
網友“惡魔法則”:就我一個小時候自己回家的,突然感覺好傷心
網友“梅州用户66xxxx658”:難得的好文,作者很贊!
網友“餅兒”:對,我大多時候就是第一個去接孩子的,然後他總是很得意、很自豪的樣子。別的孩子眼巴巴很可憐的樣子。
網友“wudohui”:小編就是個心裏學家,社會學家,營養家,評論家。。。
網友“緣來是你”:我家二侄女,她上幼兒園時她爸媽從來接送過她,大都是爺爺奶奶。有次我調休幾天回家,想着我去接她放學吧,我是第一個到的,小侄女自豪的拉着我的手向老師和班裏小朋友宣佈:看,這是我姑姑,我姑姑來接我了,第一個來的。
(2017-09-04)
突然心跳停止,他醒來後問:“這是哪,我還要接女兒放學”
2017-07-06
浙江新聞
“很好,認知、記憶都沒有問題,這是心臟跳停後恢復的最理想狀態了。”7月3日,經過醫生的檢查和評估,林先生出院了。想起5天前那場差點醒不過來的噩夢,林先生一家都心有餘悸。
6月28日,林先生和堂弟從公司回家,途中林先生突然心跳停止被緊急送往醫院急救。幸運的是,堂弟抓住了心臟跳停後的黃金4分鐘,經過救治,林先生復原出院。
打着電話突然打呼嚕
6月28日15時許,林先生和堂弟從公司回家,堂弟開車,林先生坐在副駕駛打電話。“我聽着他前一秒還在跟人電話,怎麼一秒後深吸了一口氣就打起呼嚕了。”堂弟轉頭一看,林先生口吐白沫,手在抖動,面色、嘴唇發紫,他當下第一感覺林先生可能發生腦溢血了。
不妙!趕緊送醫院。“當時正在柳黃路上行駛,距離中心大道的樂清市第三人民醫院只有幾百米,我一邊掉頭往醫院開,一面喊後座的女兒給醫院打電話,告知病情。”堂弟説。
林先生被送至醫院後,急診科醫生第一時間衝向前,發現他脈搏消失、呼吸停止,醫生立即胸外按壓,連接心電監護顯示室顫,心臟停跳,林先生命懸一線。
搶救及時救回一條命
電除顫、氣管插管、氣囊按壓輔助通氣,建立起靜脈通。經過3次電除顫,約15分鐘後,林先生恢復自主心律、呼吸,隨着砰砰砰有節律的心跳響起,所有參與搶救的醫護人員終於鬆了一口氣,搶救第一步成功。
但此時林先生仍處於昏迷狀態,躁動不安,醫生考慮為心跳、呼吸停止引起的腦缺血缺氧所致。隨即,林先生被送進醫院ICU,做第二步腦復甦治療。經過ICU醫生護士精心治療和通宵守護,林先生於次日神志轉清。
林先生醒後,茫然地問道:“我怎麼躺在這裏,這裏是哪兒?我還要接女兒放學。”如今林先生已清醒,智力並未受到影響,各項指標穩定,鑑於基層醫院的設備條件有限,林先生將前去上海的大醫院,進一步檢查心跳停止原因,預防再次發生心跳停止。
黃金四分鐘和生命賽跑
林妻説,林先生之前並沒有心臟病史,身體也很健康,不過林先生喜歡熬夜,每天凌晨兩三時才入睡,8時要起牀上班。樂清市第三人民醫院ICU主任鄭友文介紹,一般突發的心臟停跳,會有一些誘因,如不良作息、長期熬夜、過度勞累;不良飲食習慣,導致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不良生活習慣、過度抽煙、喝酒等。
無疑,林先生是幸運的,他趕上了黃金4分鐘,如果大腦缺氧時間超過4分鐘,腦細胞不可逆性死亡,最好的結局也是植物人。他的救治成功,與堂弟的快速反應和醫務人員的迅速搶救都緊密切相關。
“‘心源性猝死’急救上有‘黃金4分鐘’之説,對於心臟驟停的患者,4分鐘內進行復蘇者可能有半數患者被救活,而實際臨牀操作過程中,因為各種原因耽誤了時間,被救活的比例可能達不到10%。”鄭友文稱,像林先生這樣,能在4分鐘內送到醫院的情況並不多見,在無法就近送醫時,原地進行心肺復甦和人工呼吸就顯得非常重要,這是救命的。心肺復甦的人工呼吸的方法並不難,希望每個市民都能掌握。
鏈接
心臟急救演示
夜鷹急救訓練營2012年在微博以“AHA-廣州急救培訓中心”為名發佈的急救視頻,它為我們詮釋了基於2010歐洲復甦指南的整個急救生存鏈,完美呈現了在錯綜複雜的急救復甦過程中所涉及到全部設備,包括最初的AED、專業醫務人員所使用的除顫監護儀、電動心肺復甦系統和亞低温治療等。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7-06)
九月初是莘莘學子重回校園的日子,陸毅於社交網站上載一張接8歲大的女女陸雨萱放學的照片,相中可見陸毅拖實女女畫面相當温馨,盡顯陸毅慈父一面!
他留言説:「放學啦!」而太太鮑蕾其後也在微博上載女兒放學的照片,還大讚老公的拍攝技術:「這拍照技術簡直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二人一同帶女兒放學,即使只是三人的背影,都感到非常温馨幸福。
(2017-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