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浪姐》第二次公演,本來是打算在朋友圈裏發發隨評就算了,結果發現越寫越亢奮,越寫越多字(為什麼寫論文的時候就沒有這種激情),轉念一想,為什麼不乾脆寫成一篇推送呢?
於是,説幹就幹。
第二次公演初排名
孟佳組《這是因為我們能感受到疼痛》
王霏霏組《Manta》
寧靜組《Flow》
丁當組《仰世而來》
藍盈瑩組《用盡我的一切奔向你》
袁詠琳組《相愛後動物感傷》
黃聖依組《女孩與四重奏》
張雨綺組《管他什麼音樂》
重看後排名:
孟佳組《這是因為我們能感受到疼痛》
寧靜組《Flow》
王霏霏組《Manta》
丁當組《仰世而來》
袁詠琳組《相愛後動物感傷》
藍盈瑩組《用盡我的一切奔向你》
黃聖依組《女孩與四重奏》
張雨綺組《管他什麼音樂》
分組短評
NO.1 孟佳 金晨 張含韻
《這是因為我們能感受到疼痛》
NO.6 藍盈瑩 黃齡 吳昕
《用盡我的一切奔向你》
孟佳組是第二次公演裏我心中無可撼動的第一。
而之所以把孟佳組和藍盈瑩組放在一起説,是因為這兩組都擁有二公里一個很特別的屬性——疼痛感。
孟佳組的歌不言而喻,直接把“疼痛”兩個字收入囊中。
而全曲沒有一個“疼”字“痛”字的《用盡我的一切奔向你》,其實在曲風和歌詞風格上跟前者也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不只是單純的正能量勵志歌。
而這兩個表演的差距恰恰表現在對疼痛感的處理上。
藍組用結合自身經歷的rap來展現這種疼痛感,其中吳昕的第一段rap還算比較驚喜,而後面一段三個人的一起rap則朗誦感稍強,而且插入在間奏之中顯得不夠緊湊。
在後半段,藍組沿用了原曲的搖滾風,完成了一個節奏上的轉換,卻沒有更多對疼痛的詮釋,也缺少亮點。
對比之下,《疼痛》的處理就比《用盡》高級得多。
先説唱的方面,這首歌其實在唱的方面沒有太多技巧上的要求,所以不擅vocal的孟佳和金晨也能比較輕鬆地掌握,但難的是如何把握歌曲的情感。
孟佳的聲音與這首歌的契合度出人意料的高,孟偏中性的嗓音一般(包括她本人)被認為適合比較酷的曲風,比如孟佳自己非常喜歡rap。
但是在這次孟隊長眼中比較“挫敗”的一次選曲裏,卻意外解鎖了自己聲音的隱藏屬性——喪。
聲音性格是跟隨歌手性格的,張含韻口中的“巨人”孟佳,在表演結束之後卻直接淚灑舞台,也暗暗契合了這首歌的情感。
再説更精彩的舞,這是現代舞第一次出現在這個舞台上,一個字——美。
與街舞截然相反、柔軟到極致的肢體運動,配合陰暗鬼魅的燈光,實在是貫徹心扉的情感體驗,活脱脱是一部音樂劇。
NO.2 寧靜、鬱可唯、鄭希怡 Flow
看節目的時候把Flow放在了Manta後面,再看覺得還是應該把Flow放在第二。
寧靜、鬱可唯、鄭希怡是我在節目播出前就特別期待的組合。
鬱可唯和鄭希怡的實力無需多言,寧靜在第一次公演《蘭花草》中則是展現出了強大的女主魅力,氣場比實力優於自己的阿朵和Cindy還要強。
儘管期待本來就很高,但是Flow依然給了我不小的驚喜。
首先是寧靜舞蹈的升級,儘管對於其他姐姐裏一些專業dancer來説依然是比較基礎的動作,但仍是一種突破,而且在solo時間更多之後在唱的表現上也相當穩定。
其次是鄭希怡,Yumiko低沉嗓音開場就抓住了耳朵,在《得不到的愛情》裏她的聲音有被曲風以及其他團員的音色所限制。
而在這一場,和寧靜、鬱可唯這兩個聲音與自己非常契合的姐姐一隊時終於火力全開,而且在三人團裏也得到了更多solo時間。
最驚喜的一定是鬱可唯,登場時的rap完全聽不出來是第一次上台rap,節奏和律動都極其出色。
光聽這段rap,完全無法把這個rapper霞霞子跟唱《時間煮雨》的鬱可唯聯繫起來。而且單就這次舞台中的表現來説,可以叫板一下同場的李斯丹妮。
NO.3 王霏霏 沈夢辰 萬茜 Manta
這組表演的整體完成度有多高,無需不專業的我多説,從票數公佈之後Kenn的反應就能看得出來。
我的愚見是,歌和舞是相互契合,相互成就的,不適合跳舞的歌,或者是加了不適合的舞的歌,跳舞就是白費力氣,而《Manta》的歌舞是極度契合的。
Manta——魔鬼魚,給人的感覺顧名思義,電。
“電”是一種非常玄幻的感覺,你説不出來到底具體指的是什麼,不像傷心開心高興難過那種用一個詞就能概括的情感。
但是Manta這首歌給人的感覺就是很電,無論是原版劉柏辛的嗓音、這首歌極強的律動性和後期的電音化處理,都給人一種很強的感官刺激。
這次Manta組的編舞也一樣,還是那個字——電,從剛開始的電眼,到後面那段貼地的舞,誘惑又神秘,可望而不可即。(忽略下面這張走錯片場的圖)
但是這組表演最大的缺陷是歌,不是這首歌不好聽,是這首歌太好聽、太高級,但是難度又太高,太個性化。
Manta是劉柏辛為自己的嗓音、音樂風格量身定做的歌,律動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難掌握(一個跟學了一個小時砸了無數次桌子的人如是説道)。
沈夢辰和萬茜在學的時候肯定體驗到了,學起來非常吃力,最後能跟上拍子念準(大概準了)歌詞已經很不容易,要完全達到Lexie或者Fei那種律動感,在這麼短的時間裏幾乎是不可能任務。
而且Manta對聲音的要求也非常的高,而這種要求不是光靠苦練唱功就能達成的(比如我完全想象不到丁當唱這首歌的畫面),更多地是對先天的嗓音要求。
當初霏霏組選這首歌的時候我跟朋友説,霏很適合這首歌,她的風格跟劉柏辛很像,結果也如我所料,唱跳的部分霏都完成得非常好(當然了,這跟實力過硬也有關係)。
但萬茜和沈夢辰就沒這麼好運了,聽過原唱的人都應該感覺得出來,她們兩個的聲音和演唱風格都跟Manta存在着一種單純靠唱功無法彌補的差距。
NO.4 丁當、金莎、白冰 《仰世而來》
《仰世而來》是相當難評價的一個表演。
首先它肯定不應該拿倒數第一名,三人組的演唱實力擺在這裏,只拿到這麼低的票數確實有些匪夷所思。
這個版本的《仰世》是好聽的,不過整個表演有到無懈可擊的地步嗎?好像除了演唱之外,也再沒有其他亮點了。
不要誤會,我是非常看重vocal的,但是如果一首歌、一次表演只有演唱實力能讓人記住,或者讓人覺得眼前一亮的話,絕對是有問題的。
就像我們評論影視作品的時候,如果一部電影/電視劇來來去去只有演技可以誇,那就證明這部作品並不值得誇。
咳咳,跑題了……
如果聽過原版《仰世而來》的聽眾,可能會對這兩個版本之間的差異之大感到驚奇。
原唱阿肆用她偏中性的聲音、簡單樸素的編曲,塑造了一個懵懂、無知,又無畏的少年形象,但是丁當組的這個版本卻把它改編成了一個融合了世界風編曲和民族唱腔的華麗升級MAX版。
當然了,能夠把它改成另外一番風味,也是一種本事,但是這首歌真的適合這樣改嗎?這恐怕需要打上一個問號。
不過,如果照搬原來的曲風,丁當和金莎的聲音性格也許並不適合原版的氣質,很可能出現初舞台《少年》的同款翻車,所以大改曲風也情有可原。
最讓我驚喜的反而是白冰,她的聲音同樣有些低沉的中性氣質,再加上稍顯青澀的唱腔,真的唱出了一些莽撞的少年氣。
NO.5 袁詠琳、阿朵、鍾麗緹《相愛後動物感傷》
又是一首再聽之後調整排名的歌。
無論再聽多少次,Cindy開場的那幾句依然能驚豔到我。
阿朵的發揮也非常穩定出色,這兩位的聲音和表演都非常應合這首歌的感覺。
Cindy給人的感覺像一隻霸氣、狂野的獵豹,阿朵則像是一隻性感又嫵媚的野貓。
鍾麗緹在這組中可能不太突出,但自身表演的完成度同樣很高,沒有落後其他兩位專業的姐姐。
編曲和編舞也都很成功,在保留了原版的都市愛情基調之外,加入了更多的“野性”感,更加貼合歌名中的“動物”。
NO.7 黃聖依、伊能靜、張萌《女孩兒與四重奏》
説實話,有點驚喜,驚喜來自於低期望值和準備看笑話的心態,結果發現想象中會崩的地方都處理得出乎我的意料。
張萌在排練時極其邪魅又有點滑稽的海豚音,到舞台上呈現時居然成為了一個實打實的加分項;
傳説中極其奇怪的探戈舞,也確實很奇怪(有哪個正常人跳過三個人一起用嘴搶玫瑰的探戈),但這種怪卻與歌曲本身的怪誕融為一體,顯得“怪”趣橫生。
如果不是這首歌跟疼痛完全扯不上關係的話,這首歌的詭異感很容易讓人聽成《這是因為我們能感受到疼痛》2.0。
如果要用一個字來形容這一組,那一定是“作”,正如這三人組對自己的定位和認識一樣,不僅在台下作,在台上一樣作,將“作”字貫徹到底,卻作出了一幕音樂劇,作出了別樣的趣味。
我覺得節目裏趙兆説得很對,像這首歌曲,沒有一點人生閲歷的女性是絕對演不出來的,或者換一種説法,是“作”不出來的。
雖然但是,趙兆老師,這首歌這樣改真的合適嗎
。
NO.8 張雨綺、李斯丹妮、王麗坤《管他什麼音樂》
很遺憾,在節目裏,這組從出場開始就雷打不動地穩坐第一,而在我心裏從出場開始就雷打不動地穩坐倒數第一。
張雨綺和王麗坤的演唱能力是有目共睹的“還有很大提升空間”的水平,和李斯丹妮形成了斷層式的差距。
儘管我想過很多理由向自己辯解為什麼這首歌會拿第一,但是最後都被自己一一推翻了。
比如原因1:所有組的音軌在都是被後期換過的(是的,儘管姐姐們現場真唱,但我們在節目中還是聽不到現場原聲……),所以可能在現場聽來張雨綺組跟其他組的差距沒有那麼大。
但是這個理由很容易推翻:在這麼多姐姐中,張雨綺的聲音修音痕跡是最重最明顯的,已經到了完全聲音和人對不上的地步,那麼現場到底唱成了什麼樣子……
又比如原因2:第一個出來比較容易起到炸場子的效果,所以拿票比較容易。
但是這個理由又跟一個很簡單的邏輯衝突:如果連這組都能拿這麼高分,那麼第二個出場的孟佳組不是應該在對比之下拿更多的票嗎,後面的表演被拿來和這一組比較的時候不是也很容易拿高票嗎?
所以,我依然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這個表演能征服現場的500位大眾評審。
其實我對這首歌的期待值真的是過山車式的起伏。
一開始知道第二輪公演有這首歌時,我是非常期待的,畢竟我在芒果台聽過兩次這首歌的改編(周筆暢版和徐佳瑩、韋禮安版),都算是珠玉在前。
可是當我聽到排練的效果之後,期待瞬間掉到了谷底……
然後前幾天在repo裏得知這首歌現場排名第一,以為有什麼驚天地泣鬼神的大招,或者是飛躍式進步。
看完節目之後……
嗯……
想借用張雨綺的一句話送給大眾評審們:人氣是人氣,業務是業務,這是兩回事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