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唐玄宗既廢王皇后為何不立武惠妃為皇后?
我們中國古代有兩句話非常有趣。一句是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另一句則是貴易交、富易妻。這兩句話的意思恰好相反,但是都廣為流傳。怎麼理解這兩句話呀?我覺得,這兩句話其實一句講人慾,一句講天理。如果誰做到了糟糠之妻不下堂,那就是天理戰勝人慾,是道德君子。誰要是有錢有勢了就想休妻再娶,那就是沒良心。這樣的人在民間叫做陳世美,落實到我們所講的這段歷史,就叫唐玄宗了。就在開元中期宰相紛爭的時候,唐玄宗的感情生活也出了問題,最後以廢黜皇后告終。這是怎麼回事呢?
將門虎女
唐玄宗的皇后姓王。爸爸是一個折衝府的果毅都尉,果毅都尉是五品的武官,所以,王皇后也算是將門之女。有人可能會説,這個皇后出身不怎麼樣啊!話可不能這樣講。要知道,王皇后是在李隆基當臨淄王的時候跟他結的婚,那時候,李隆基還看不出有什麼政治前途呢,所以,也還算是説得過去。很快,李隆基就發現,這個媳婦娶對了,為什麼呢?因為王氏是個不可多得的賢內助。怎麼叫賢內助呢?中宗去世後,李隆基不是開始策劃政變,要誅殺韋皇后嗎?按道理講,這可是要準備掉腦袋的事情,別説是弱女子,就是七尺男兒也難免緊張,王毛仲不就臨陣逃脱了嗎?可是,王氏不一樣,她是將門之女啊,從小就為人豪爽,膽略過人。陪着李隆基出謀劃策,不僅不害怕,簡直是興致勃勃。後來,李隆基不是又跟太平公主鬥法嗎?這一次,王皇后可是經驗豐富了,先天政變的時候,她不僅自己親自參加策劃,還讓自己的雙胞胎哥哥王守一直接參加戰鬥。兄妹倆雙雙立功。政變成功後,玄宗終於當了貨真價實的真皇帝,她也成為名副其實的國母。所以説,她這個皇后的位子,可不僅僅是跟李隆基結婚得來的,而是憑着自己的功勞得來的。説到這裏,大家覺得王皇后像誰呀?我覺得她挺像長孫皇后的。當年,唐太宗玄武門之變,長孫皇后不是親自給戰士發放武器嗎?這兩個皇后,都是難得的巾幗英雄。長孫皇后贏得了唐太宗終生的尊重,王皇后也應該差不多吧?
開始的時候,王皇后確實也是底氣十足。可是,非常不幸,王皇后的底氣並沒有維持多久,她很快就失寵了。為什麼呀?因為她有幾大弱點。首先,王皇后的文化程度比較低。還是拿長孫皇后來比較。長孫皇后會寫詩,全唐詩現在還保存着她的兩首詩呢。但王皇后就不行了。她不是武官的女兒嗎,想來小時候也沒受過什麼良好教育,斗大的字都認不了一籮筐。文化程度低有什麼問題啊?因為它制約王皇后的轉型了。長孫皇后因為受教育程度高,所以,在玄武門之變後成功地從一個女英雄轉型為一個齊家治國的賢內助,幫助太宗處理政事,頭頭是道。可是再看王皇后呢?別看她在政變的時候,是個勇敢堅毅的賢內助,唐玄宗也比較仰仗她,但是一旦進入和平發展時期,需要用腦子而不是膽子給皇帝幫忙的時候,王皇后就不勝任了。唐玄宗是個雄才大略,文雅風流的皇帝,你作為皇后,總是跟不上皇帝的思路,不明白皇帝在想什麼,能不被邊緣化嗎!其次,王皇后的家庭背景比較差。一個皇后,畢竟不是一個宰相,即使個人素質差一點,如果能有家族支持的話也可以維持。就拿長孫皇后來説吧,她是關隴貴族出身,哥哥長孫無忌就是當朝宰相。孃家勢力多大呀,就算是唐太宗也得高看她一眼吧。可是,王皇后的家族就幫不了她什麼忙了。她爸爸就是個老粗出身,又貪財又好酒,不給女兒惹麻煩已經算是不錯了。哥哥王守一雖然因為立功、又因為妹妹的緣故當了大官,但是,因為能力不行,始終就是閒職,沒什麼真正的勢力。所以王皇后要想指望孃家的保護,沒門。第三、也是最致命的問題是,王皇后的生育能力也不行。長孫皇后光是兒子就生了三個,她最小的兒子不就是唐高宗嗎?而唐玄宗雖然兒子女兒一大羣,但是沒有一個是王皇后的。中國古代講究母以子貴,沒有兒子,這對一個皇后來説可是大大的不利。我們説了王皇后這麼多不利條件,大家可能覺得,這皇后當得是比較費勁了。問題是,這還不是王皇后遇到的全部困難。她面臨的最大打擊是,唐玄宗喜歡上別的女人了。
怎麼才能讓玄宗回心轉意呢?現在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説法,如果丈夫在外面有了第三者,做妻子的應該對他更温柔更體貼,只有這樣,才能把他拉回家,而不是推出去。從理論上來講,這個道理是對的,但是,從感情上講,有幾個人能做到啊?特別是像王皇后這樣的將門虎女,本來就是豪爽剛烈,讓她玩這種彎彎繞,她不會。王皇后一着急,就使用起最笨的方法了,只要一有機會,就在玄宗面前説武氏的壞話,而且,説着説着還要數落唐玄宗的不是,喜新厭舊啦,忘恩負義啦,大帽子一頂一頂往玄宗頭上扣。簡直跟當年唐高宗那個王皇后如出一轍。人的感情都是有相似性的,當年,唐高宗厭倦了嘮嘮叨叨的王皇后,越來越喜歡好象受了委屈的武則天,現在,時隔70年,歷史又重演了。別看王皇后整天説壞話,但是,唐玄宗對武氏的感情一點都沒有減弱,相反,他對王皇后倒是越來越不耐煩了。怎麼辦呢?
預謀廢后
唐玄宗心裏產生了廢黜皇后的想法了。可是,我們説過,在古代,廢黜皇后可是個大事,要考慮好各方面的影響和後果,不能憑感情莽撞行事,而是要好好謀劃。找誰謀劃呢?能不能找宰相啊?我們説過,唐玄宗的宰相倒是不錯,可是一般説來,宰相如果沒有私心,一定主張維持後宮穩定。所以,如果諮詢宰相,肯定引出他們一番類似於存天理、滅人慾的教訓,在王皇后這兒,唐玄宗已經沒少聽數落了,他可不想再到宰相那兒再聽一遍。那找誰呢?只能找身邊的親信了。我們不是説過唐玄宗有個寵臣叫姜皎嗎?是李隆基當臨淄王時候交的朋友,也是先天政變的重要功臣,跟唐玄宗感情特別好,玄宗甚至特許他可以自由出入宮廷。每次玄宗在後宮喝酒,姜皎都跟后妃坐在一起,一點都不避嫌疑。所以,對玄宗後宮裏的事情門兒清。唐玄宗想,這傢伙瞭解情況,又能真心為我着想,腦子也靈活,不如找他幫忙。就把姜皎叫來了,説:王皇后嫉妒成性,我實在受不了了,你幫我考慮考慮,能不能拿她沒兒子這個事情當理由,把她廢掉算了。具體應該怎麼操作,你想個方案給我。
姜皎會給玄宗出什麼樣的主意呢?他根本就沒出主意。而且,他和皇后認識的時間也不短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有點同情王皇后,反正,姜皎出了宮門,就把這個事情泄露給了皇后的妹夫。而且這個妹夫,還恰好是李唐宗室,是玄宗的堂兄弟。既然和玄宗以及王皇后都是親戚,這個妹夫就想了,我得勸勸他們呀,説起來大家都是一家人,有什麼問題不能解決,非要離婚呢。於是,他直接來找玄宗了,説,剛才我聽姜皎説,陛下要廢掉皇后?您看,我和陛下您以及皇后都是親戚,我誰也不向着誰,但是,俗話説得好: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您和皇后能有多大的矛盾啊,何苦要搞到這一步呢!玄宗一聽他這麼説,真是萬分的尷尬。心想,姜皎啊姜皎,你真是不值得信任!現在這事情八字還沒一撇,你就在外面宣傳個沸沸揚揚,這不是要我的好看嗎?惱羞成怒,也顧不得和姜皎多年的情分了,直接以散佈謠言,挑撥離間罪把姜皎給抓起來了。這一下,姜皎可真是吃了不把自己當外人的虧了,別看平時關係那麼好,沒想到皇帝説翻臉就翻臉啊!就在朝堂之上打了姜皎六十大板,流放嶺南了。姜皎這麼多年養尊處優慣了,哪吃得了這份苦啊,還沒到地方就死了。所以,玄宗廢皇后沒廢成,還陪上了一個好兄弟。
廢王不立武
雖然皇后沒廢成,但是,王皇后可是嚇壞了。俗話説,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只要皇帝惦記上了,廢黜就是遲早的事情啊!怎麼樣才能挽回玄宗的感情呢?這一次,王皇后也學乖了,她不再一味的硬碰硬了,也知道打感情牌了。怎麼打呢?玄宗不是出於禮貌,偶爾也會到她這來敷衍敷衍嗎?王皇后就抓住機會,眼淚汪汪地對玄宗説:“陛下獨不念阿忠脱紫半臂易鬥面,為生日湯餅邪?”什麼意思呢?阿忠,是王皇后的父親王仁皎的小名。當年玄宗還是臨淄王的時候,沒少到人家去蹭飯吃。可是,王仁皎不是好賭錢喝酒嗎,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有一次,李隆基在生日那天到王仁皎家去了,中國人不是講究過生日吃長壽麪嗎?在唐朝叫湯餅。可是,王仁皎家連一點面都沒有了。怎麼辦呢?再怎麼艱難,也不能虧待了女婿啊!王仁皎就把自己身上穿的紫半臂脱下來,到當鋪裏當了,買回來一斗面,給李隆基做了一頓麪條。現在,王皇后提醒李隆基,這樣的艱苦歲月咱們都一起走過來了,我們家待你不薄,我王氏待你也不薄,你難道都忘了嗎?我們講過,唐玄宗也是個多情的人,聽了王皇后這番話,也很感動,好一陣子都不再流露出廢后的意思了。
另外,王皇后不是性格豪爽嗎?雖然在皇帝這裏不得寵,但是,跟其他妃嬪、宮女相處倒是蠻好的,大夥都覺得她平易近人,沒架子,出手大方,是個傻呼呼的好人。所以,儘管誰都知道皇帝不喜歡她,可是沒有一個人落井下石,説她的壞話。要知道,皇后可是六宮之主,王皇后羣眾基礎這麼好,唐玄宗也想不出什麼理由來廢黜她,這麼一拖,差不多兩年的時間就過去了。
可是,就在這個時候,王皇后自己辦了一件傻事,一下子把自己葬送了。怎麼回事呢?我們剛剛不是説唐玄宗已經好長時間不提廢后的事了嗎?但是,她自己心裏還是不踏實。她知道,打感情牌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誰也不能整天生活在回憶裏。後宮的擁戴到關鍵時刻更是不值一提。要想維護自己的地位,關鍵不在這裏。那關鍵問題在哪裏呢?王皇后覺得,上一次唐玄宗和姜皎商量廢黜她,藉口就是沒有兒子。只要這個事情不解決,她的皇后地位就穩當不了。更要命的是,她不生兒子,武氏這幾年倒是頻頻生育。而且生的孩子一個比一個漂亮。這讓王皇后越發不安。怎樣才能生一個兒子呢?王皇后就找她哥哥王守一商量了。人要是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本能的想法就是求助於神靈了。今天我們不是還能看見到送子娘娘面前燒香的人嗎?王皇后兄妹倆的想法和這些人一樣,求神靈來幫忙吧!
怎麼求呢?王守一找到了一個叫明悟的和尚。明悟大師説了,這個事情好辦,我教你一個祭祀南北斗的方法。但是,光祭祀還不行,還要找一塊霹靂木,也就是雷霹過的木頭,在上頭刻上天地兩個字和唐玄宗的名字,戴在身上,再念誦一條咒語,你就能生兒子了。王皇后也是有病亂投醫,就照辦了。可是,沒想到,她頭一天祭祀,第二天皇帝就知道了。
皇帝知道能怎麼樣啊?要知道,這個事情如果放在現在,叫做搞迷信活動,批評教育兩句也就完了,但是,在古代可就不一樣了。在古代,王皇后的這種行為叫什麼?叫厭勝!厭勝可是重罪,一定要好好審理。唐玄宗親自掛帥,把涉案的幾個人都抓來了。結果,一審之下,更大的問題出來了,原來,明悟和尚讓王皇后唸的那條咒語可不是一般的咒語,他説的是:“佩此有子,當如則天皇后。”到這一步,事情的性質就變了。本來,如果咒語只是天靈靈,地靈靈,保佑我生一個兒子,這還是一般問題。可以理解,也可能從輕發落。但是,你要是説“佩此有子,當如則天皇后。”那就轉化成政治問題了。因為當時誰不知道武則天是何許人呀!那不是從皇后一直當到了皇帝,最後改唐為周了麼!這可是唐朝統治者的最大傷痛,你王皇后念這樣的咒語,到底想幹什麼!難道也想改朝換代嗎?事情到這一步,結局也就可想而知了,王皇后被順理成章的廢黜,打入冷宮,很快鬱郁而死。王皇后平時不是人緣好嗎?她這一死,後宮裏好多人都流下了同情的眼淚。唐玄宗號稱多情,對王皇后,可是真夠無情的啊。
可是,我們在為王皇后嘆息的同時不免要問一個問題了,王皇后搞厭勝,唐玄宗是怎麼知道的啊?誰在整天盯着她,關注着她的一舉一動呢?要知道,王皇后在後宮人緣不錯,沒有什麼人特別恨她,因此,雖然史書沒有記載,但是我覺得,這樣做的只可能有一個人,那就是武氏了。70年前,唐高宗時代,武則天不就是整天盯着王皇后,終於抓到了王皇后的厭勝案嗎!這樣看來,新一任的王皇后只是在咒語裏表明要向武則天學習,實際上扮演了當年倒黴的王皇后的角色;而武氏才真正學到了武則天的精神啊。那武氏這樣做目的是什麼呀?傻子都知道,有廢就有興,她想當皇后了。而這也正是唐玄宗的意思。但是,如果王皇后剛一廢黜,武皇后就閃亮登場,這也太明顯了。所以,唐玄宗和武氏都很有耐心,他們願意等。
等了兩年之後,開元十四年,唐玄宗覺得差不多了,終於跟大臣提出來,武氏温良恭儉讓各項美德俱全,我想立她當皇后。大家看,這不又是一次廢王立武嗎?是不是70年前的歷史重演了?沒有重演。因為大臣反對了。李隆基這個動議剛一提出來,馬上,一個叫潘好禮的人就上書了。他説:“武氏乃不戴天之仇,豈可以為國母!人間盛言張説欲取立後之功,更圖入相之計。且太子非惠妃所生,惠妃復自有子,若登宸極,太子必危。”什麼意思呢?三點內容:第一、武家和李家有不共戴天之仇,怎麼讓武家的人再當皇后呢!難道還想再出一個武則天第二嗎!第二、唐玄宗當時已經立了太子了,而武氏又有自己的兒子,一旦她當上皇后,太子肯定當不安穩,你難道還想引起更大的紛爭嗎?第三、坊間都説張説想通過支持武氏來謀求再次拜相,陛下難道希望看見後宮和外廷相互勾結嗎?
大臣這樣表態,唐玄宗怎麼辦啊?要不要向唐高宗學習,聯合武氏,對大臣開戰啊?唐玄宗沒有。他決定妥協了。畢竟,除了説張説和武氏勾結不大靠譜外,大臣們説的這兩個問題確實存在,就連他自己也不能説完全沒有顧慮。唐玄宗還是個負責任的政治家。他明白,立不立武氏當皇后畢竟只是他個人的感情問題,他不能為了自己的私情得罪大臣,更不願意因此引起政局的動盪。這樣一來,王皇后是廢了,但是武氏也沒能立為皇后,皇后的位置,就這樣空下來了。不過,雖然不能為了心愛的妃子放棄政治大局,唐玄宗也沒有虧待她,他給了武氏一個惠妃的頭銜,雖然沒有皇后的名份,但是,宮中的禮節、待遇都和皇后一樣。也算是對武惠妃的一點補償。經過幾年的折騰,唐玄宗的家庭問題算是解決了,那麼,他還會面臨什麼問題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