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揭秘達芬奇: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全才

由 南門語山 發佈於 八卦

    列奧納多·迪·皮耶羅·達·芬奇 (Leonardo Di Serpiero Da Vinci)出生意大利,儒略曆1452年4月15日(公曆1452年4月23日)~1519年5月2日,享年67歲。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才科學家、發 明家、畫家。現代學者稱他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全才,他最大的成就是繪畫,他的傑作《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 《巖間聖母》等作品,體現了他精湛的藝術造詣。他認為自然中最美的研究對象是人體,人體是大自然的奇妙之作品,畫家應以人為繪畫對象的核心。

揭秘達芬奇: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全才

  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畫家、天文學家、發明家、建築工程師。他還擅長雕刻、音樂、發明、建築,通曉數學、生理、物理、天文、地質等學科, 既多才多藝,又勤奮多產,保存下來的手稿大約有6000頁。他全部的科研成果盡數保存在他的手稿中,愛因斯坦認為,達·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當時就發表的 話,科技可以提前30-50年。

  達·芬奇少年時已顯露藝術天賦,15歲左右到佛羅倫薩拜師學藝,成長為具有科學素養的畫家、雕刻家。併成為 軍事工程師和建築師1482年應聘到米蘭後,在貴族宮廷中進行創作和研究活動,1513年起漂泊於羅馬和佛羅倫薩等地。1516年僑居法國,1519年5 月2日病逝。小行星3000被命名為“列奧納多”。代表的作品有《蒙娜麗莎》和《最後的晚餐(The Last Supper)》,《蒙娜麗莎》現在是巴黎的盧浮宮的三件鎮國之寶之一。

  《蒙娜麗莎》

  《蒙 娜麗莎》是一幅享有盛譽的肖像畫傑作。它代表達·芬奇的最高藝術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畫中人物坐姿優雅,笑容 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盡致地發揮了畫家那奇特的煙霧狀“無界漸變着色法”般的筆法。畫家力圖使人物的豐富內心感情和美麗的外形達到巧妙的結合,對 於人像面容中眼角唇邊等表露感情的關鍵部位,也特別着重掌握精確與含蓄的辯證關係,達到神韻之境,從而使蒙娜麗莎的微笑具有一種神秘莫測的千古奇韻,那如 夢似的嫵媚微笑,被不少美術史家稱為“神秘的微笑”。

  達· 芬奇在人文主義思想影響下,着力表現人的感情。在構圖上,達·芬奇改變了以往畫肖像畫時採用側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習慣,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構圖,透視點略微 上升,使構圖呈金字塔形,蒙娜麗莎就顯得更加端莊、穩重。另外,蒙娜麗莎的一雙手,柔嫩、精確、豐滿,展示了她的温柔,及身份和階級地位,顯示出達·芬奇 的精湛畫技和他觀察自然的敏鋭。另外蒙娜麗莎的眉毛因化學反應而不見了,背景曾有藍天。據考證,蒙娜麗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興,9%的厭惡,6%的恐 懼,2%的憤怒。

  《最後的晚餐(The Last Supper)》

  《最後的晚餐(The Last Supper)》是所有以這個題材創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畫面中的人物,以驚恐、憤怒、懷疑、剖白等神態,以及手勢、眼神和行為,都刻畫得精細入微,惟妙惟肖。收藏於意大利米蘭聖瑪利亞德爾格契修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