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後“旗房”為何恐慌性拋售:旗房拋售潮

  民國時期買旗人的房子可以分期付款,而且付款的期限和條件都很寬鬆,如果是買漢人的房子,就享受不到這種優惠了。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旗人當初置業的時候就已經習慣了分期付款;

  第二,民國建立後,旗人丟了靠山,成了弱勢羣體;

  第三,從辛亥革命到國民黨北伐那十多年裏,大多數旗人都在拋售房產。

  咱們先説第一點。

  理論上講,旗人在清朝是不用勞動的,他們是征服者,同時也是統治者,清廷從全國百姓身上榨取血汗,為旗人分房子、分田地,為旗人發餉銀、發糧食。旗人高高在上、混吃等死,什麼工作都不用做,只需要時不時地操練一下,以便隨時鎮壓漢人起義即可。

  但清朝的財政並不寬裕,至少從乾隆年間開始,旗房就不再是完全意義上的免費發放了,而是先把房子分下去,再從旗人的餉銀裏分期扣除房款。比方説,北京某旗人成家立户,需要住房,清廷在正陽門外分給他一套房子,作價白銀一百兩,此後十年內,內務府每年都會從其餉銀中扣除十兩。

辛亥革命後“旗房”為何恐慌性拋售:旗房拋售潮


辛亥革命後的旗人

  太平天國起義時,南京旗營被燒,後來起義被鎮壓下去,返回南京的旗人沒有房住,清廷給他們撥付地皮,讓他們自己蓋房。旗人沒錢,清廷遂發放無息貸款,待房屋建成,再從各人餉銀中扣還貸款,分六年還清。

  所以對旗人來講,為了房子分期付款(實際上是分期扣工資)是再尋常不過的事,他們當初分房和蓋房的時候可以分期,別人從他們手中買房的時候當然也可以分期。

  再説第二點。

  清朝沒滅亡那會兒,旗人的勢力大了去了,且不説入關之時的大屠殺,就是在所謂的定鼎以後,也經常發生滿臣欺壓漢臣、旗兵欺壓漢兵、旗人老百姓欺壓漢人老百姓之類的故事。到了清朝末年,北京的漢人房東出租空房,其租房廣告上還不忘寫上四個字:“貴旗免問。”只要你是旗人,哪怕是把祖產都賣光了的破落户旗人,也休想租我的房子,為啥?怕你欺負我!魯迅青年時去南京上學,騎着馬經過旗人聚居區,旗人小孩拿石頭扔他,因為在旗人小孩的心目中,漢人只是為旗人服務的奴隸,根本不配騎馬。

  可是清朝一完蛋,旗人就歇菜了。以南京為例,據1913年江蘇省都督府發佈的公告:“當義師光復之際,正土匪猖獗之時,藉端報復者有之,乘機奪掠者有之,該旗民如豚如犬,任人蹂躪,迨夫嚴申禁令,始克保全餘生。”平日裏受盡欺壓的漢人起來報復旗人,土匪和小偷也來趁火打劫,旗人的地位一落千丈,如果不是民國政府趕緊制止,恐怕全國各地都會發生大規模流血事件。

  當旗人遭到報復之時,魯迅去南京教育部就職,再次從旗人聚居區經過,故地重遊,這回卻再也沒有旗人小孩朝他扔石頭了,倒是有一兩個旗人老太太在沒有門窗的破屋裏蠕蠕而動,看見有人來,“驚懼如小鼠,連説沒有什麼,沒有什麼”。

  上回説到,1912年10月,一個名叫羅務本的南京市民購買旗人多壽的房子,到1915年才付清餘款,且各項雜税全由賣家多壽掏腰包。多壽為何接受這個有點苛刻的條件呢?就因為他成了弱勢羣體的一分子,不敢不接受。

  最後一點,就是辛亥之後旗房的“恐慌性拋售”。

  民國初年社會秩序一度有些混亂,全國發生過幾起報復旗人的事件,但規模都很小。用魯迅的話説:“漢人大大的發揮了復仇手段了嗎?並不然。”仍以南京為例,旗人代表曾向臨時政府訴苦:“辛亥變更前後,凡我旗民七千餘,慘死過半。”經臨時政府核查,南京旗人原有不到七千人,事後剩餘兩千人,其中四千多人逃到上海,死亡者僅九百人,而這九百人當中又有三百多人死於自殺(在江寧旗營點燃炸藥集體自殺),實際死於報復和搶劫的,只有五百多人。

  五百多人也是一個血淋淋的數字,這個數字給全國各大城市的旗人都敲響了警鐘,使他們惶恐不安,其中一部分有能力逃亡的旗人選擇了遷徙,遷往香港、上海、天津和其他一些有租界保護的城市。

  人走了,房子自然要賣掉,所以民國前期各地旗房都在拋售,以至於成交價格壓得極低。像民國四年(1915年),北京鑲白旗滿洲明昆父子出售阜成門內王府倉衚衕的四合院,十一間瓦房,只要一百五十塊大洋而已。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88 字。

轉載請註明: 辛亥革命後“旗房”為何恐慌性拋售:旗房拋售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