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很多人有朝一日,能如此接近巴菲特。
因為股市。
他老人家活了89歲,才見過五次股市大熔斷。
而2020年3月裏的10天,我們與他共同見證4次。
我們都知道,巴菲特被叫得最多的是“股神”。
但總有前赴後繼的人,都覺得自己可以成為神。
好像,他們都沒看過一部劇。
或者看過,卻總以為只是一部劇。
而它。
就在不遠處,帶着一種彷彿看穿前生今世的蒼涼——
《大時代》
豆瓣評分最高的港劇,9.3,至今無劇超過。
經典中的經典,巧合中的必然。
哪怕不炒股,非股民,也能被該劇強烈震盪。
丁蟹與股災,虛實捆綁的背後,實則説出一個無奈的事實——
有關慾望的智慧,來自於悲劇一次又一次的重複。
幸運的,只在於差別。
01
絕
“呢個系咩時代?大時代!”是這部劇的台詞。
當時,也正是TVB的大時代。
陣容頂配。
幾乎雲集最傳奇、最能演的電視港星。
“秋官”鄭少秋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出演反派;
“靚絕五台山”的藍潔瑛,出演主演劉青雲的繼母;
“玉女掌門人”周慧敏為數不多主演的電視劇;
日後著名的“師奶殺手”,陶大宇和林保怡,在1992年還不過是配角。
……
劇力巔峯。
今天我們所説的“名場面”都無法概括下面這場戲的“狂”勁。
第一集就敢拍,就能把你按在電視機前進行心理“揉搓”。
丁蟹和四個兒子,在1994年“大奇蹟日”輸掉了股市,身家從50億暴跌到負債過百億,跑上香港聯合交易所天台,相繼跳樓自殺。
剛剛取勝的對手方展博,坐在辦公室裏,喝着香檳,看見丁家五父子相繼墜下,心情複雜地數着:
“一隻,兩隻,三隻,四隻,還差一隻。”
與之相對應的是,方展博的辦公桌上有父親、繼母和三個妹妹的遺像。
他成功了,斟酒,訴説。
還有一場戲。
電視劇裏原本有。
丁家四兄弟為了幫父親丁蟹泄憤,將方展博和他兩個妹妹一個個從陽台上扔下去。
方僥倖掛住障礙物沒死,姐妹慘死。
與之對應,丁蟹跳樓時也被電線纏住腳,沒死成。
惡性循環,冤冤相報。
冰冷鋒利。
都拜他所賜。
誰?
韋家輝。
95年之後,韋家輝轉戰電影,和杜琪峯組成“銀河映像”,開始了在黑幫電影的領域開疆拓土,成就了無數經典——
《一個字頭的誕生》《暗花》《真心英雄》《再見阿郎》……
△ 《暗花》劇照,《大時代》是劉青雲出演的最後一部電視劇,2000年的《世紀之戰》實為續篇
可以説都從《大時代》裏或多或少裁剪投影。
正邪交媾、暴力橫行、愛情幻滅、情義撕裂……
年輕人火氣大。
韋家輝在電視台戲劇組的外號是“韋小寶”,原因就在於不按牌理出牌。
事後回憶:
《大時代》雖然能出街,甚至變成經典,但當時絕對可能拍到一半,TVB內部審閲時叫停。如果有導演或演員投訴太殘暴,亦有可能拍不下去。
藝高人膽大。
韋家輝在構思這部片的時候,一開始不知道該怎麼拍股票行——幾個股票經紀,在交易所裏高聲吶喊着股票價格、買進賣出,能怎麼拍得好看?
時代氛圍有了,可似乎有些流俗,意料之中的場景。
突然有一天,韋家輝想到一個場景——
一個在股市中輸光錢的老爸,將自己的兒子一個一個扔下去。
他感到興奮,無比確定這就是第一場戲。
至於,這個老爸為何扔?扔之前發生什麼?等等問題,韋家輝當時的想法是。
再慢慢想。
可以説,丁蟹早於《大時代》誕生。
一個窮兇極惡的時代惡人。
“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是他信奉的至理名言。後來,還被黃秋生用在了《無間道2》。
這個角色在整部作品的作用至關重要,表現在:
當極致概念化的反派人物樹立起來之後,就倒逼着編劇必須相匹配地創作更多高概念、個性形象突出的人物羣像配合。
一個大魔王身邊就有了魑魅魍魎——丁蟹壞事幹絕的兒子們,甚至方展博靈魂深處的另一部分自己。
惡到極致,就必然有人間極苦極悲極美的事物產生,形成強烈對比,完成平衡——藍潔瑛扮演的玲姐。
超越現實邏輯、高度集中的慾望生態,使得作品具備了部分寓言體質。
這就是,為何今天的觀眾重刷《大時代》,最重要的觀感依然是震撼、揪心,而很難去追問,假不假?
當然,演員當時的狀態也處在最佳狀態,他們都要反套路。
最初,丁蟹的角色屬於人高馬大的萬梓良,怎麼會想到楚留香鄭少秋。
而方展博之前,劉青雲給人的感覺就是呆傻呆傻,怎麼能演股壇奇才,復仇的“基督山伯爵”。
還有諸多TVB花瓶,也被髮掘出美之外的質感,憂傷、悲苦、堅韌等。
化學效應的產生,都在於韋家輝把“不正常”的選角放在“不正常”的角色裏。
再通過一連串、驚濤駭浪式的劇情去刺激觀眾,從而接受設定。
甚至可以説,《大時代》在拉攏觀眾共同創作:
要錢還是要命,人人自危。
02
狗
必須重點説説丁蟹了。
方展博固然是偏執狂,痴迷股市,置身邊兩個紅顏知己不顧。
但在Sir看來,完成主角的復仇使命,這個角色還屬於“人間產物”。
而丁蟹呢?
能夠穿透劇情,在現實生活裏影響股市。
那隻能説,鄭少秋與它互相成就,完成了一個非人間的“超體”。
或許很多人都聽過,角色忌諱扁平化,概念化。
簡單説,要寫人物的複雜性。
好人會有邪念,壞人會有惻隱之心。
但丁蟹就很不一樣。
他的偏執寫進每一根神經。
沒文化,粗鄙暴力蠻橫不必説。
嘴上説着“不是念着你是親戚,我肯定已經還擊”。
鏡頭一轉,得罪他的人已經頭破血流。
腦子裏想的都是“我覺得”,而不會對別人產生共情。
比如,他對愛情的感覺。
老婆不回家,他以為是貪慕虛榮,不肯跟她過苦日子。
羅惠玲明明三番四次説過不喜歡他,要離開他。
他卻堅信:
你只不過是在撒嬌,要我娶你。
活在自己的幻想中,一直認為自己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
這樣超綱的人物如果不介紹是鄭少秋飾演的丁蟹,你一定會認為:胡編、扯淡,神經病。
但我們卻不會罵編劇寫得過火。
為什麼?
因為他是為另一個更過火的環境所誕生,股市。
在劇中,什麼是股市?
一句話概括就是,六親不認的慾望屠場。
有丁蟹這樣的人,有什麼好奇怪的。
人本平庸。
膨脹的慾望,卻讓人惡得超凡脱俗。
丁蟹這樣單線條思維的惡人,真的能在股市裏大殺四方,一天賺過億嗎?
而韋家輝的老辣正在於此——
他告訴我們。
正是這樣的人,才能在股市大殺四方。
注意看韋家輝借股市大鱷陳萬賢對丁蟹的“教路”——
許多股票大亨都懂股票
還不是傾家蕩產
把命都賠進去了
許多賣菜的阿婆
亂買一通居然賺大錢
你不懂沒有關係
只要運氣來了
盲拳都會打死老師傅的
這是一個魔幻的市場,越不懂,越能賺。
不懂,所以產生曲解。
而曲解,才是股市的王道——人棄我取,背道而馳,永遠不講邏輯。
丁蟹的“五蟹集團”上市,沒業績沒資產,卻想趁機在股市中撈一筆錢走人。
丁蟹央求陳萬賢再指點他幾句。
陳萬賢敷衍了他,並且罵了他兩段話。
一句是,“咁多人死,唔見你死”。
另一句是,“趁地淋”。
兩句擺明是侮辱的話,被丁蟹誤解成陳萬賢教他的“股市聖經”。
他的理解是:在股市瘋狂上漲的時候,寧願低價拋售自己的股票,撈一筆以後,等待股市大跌。
這樣的打法,明顯是瘋子所為——股市連創新高,根本看不到任何下跌跡象。
但他還是一如既往,盲目相信自己——
陳萬賢第一句話告訴他,哪怕所有人都死了,你也死不了;
第二句話,要挖個坑,不過不是給自己,而是給別人。
結果第一次,遇上了87年全球股災,股市瞬間從3992點,急泄400點,萬眾跳樓,唯獨“五蟹集團”大賺4億;
第二次,他將自己公司股票從1.8元大手拋空至收市的1毫,趁低吸納,結果一日狂賺20億。
股壇老手陳萬賢一聽他兩次股災都賺大錢,真是憋出了嚴重內傷。
“丁蟹效應”,也從此打出名堂——
凡有鄭少秋主演的電視劇一出,香港股市必然大跌。
瘋狂戰勝科學、慾望扼殺道德。
在丁蟹面前,所有關於發財的經驗都宣佈無解。
因為,韋家輝故事裏的股市,其實是人心的折射,是一個扭曲無理的煉獄。
這裏,只有輪迴。
兩次狙擊都輸給丁蟹的陳滔滔,美國名校畢業,用盡各種數學、統計學手段計算股市。
最後不得不跟自己的小夥伴講了一個故事——
從前有個博士,參加一個最佳外語獎的選舉,他懂得28個國家的語言,心想一定會選上。結果大會宣佈,獲獎人是一條叫peter的狗。博士很奇怪,這條狗憑什麼比我認識更多語言。結果那條狗一開口,博士心服口服。
那條狗對着麥克風喊:汪……喵……咯……這條狗,不僅會狗叫,還會學貓叫,學雞叫。
原來最棒的,就是狗。
寓意很明顯——
狗的“語言天賦”在叫,而不是總結歸納。
你會統計學,你會計算,有個屁用。
你讓一條狗來炒股,分分鐘炒贏你。
所謂美國名校畢業,炒股還不如一個目不識丁的丁蟹。
丁蟹是為股市而生的。
他完全充分地理解後者的運行規則:
唯利是圖、泯滅人性。
唯一的“道理”有且只有一個:存在即合理。
而股市又是時代的縮影。
韋家輝的扣題來了,所謂大時代也是慾望生態推向極致的景象。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03
贏
如果《大時代》僅僅只在展示魔鬼的行徑,如何碾壓觀眾的常識甚至價值觀,也只能算是,很狠的爽劇。
它之所以經典,不僅在於它直白而赤裸地向你展示,股市如何吞噬人性。
更在於它迂迴曲折地給你希望——
觀眾看完該劇,是能夠感受到地獄的可怖,也能覺察到它的虛妄。
最終是走一趟黑暗,重回人間的感覺。
魔鬼因地獄而生,而地獄則因人心而生。
股市也有雙面性,是把殺人刀,但同時,也是活人劍。
就像樓市,雖然瘋狂,但房屋買賣的原意,只不過是希望居者有其屋。
股市誕生的初衷本來幫助那些真正需要錢的好公司,能夠籌到更多錢。
韋家輝沒有忘掉這個起點。
方進新和陳萬賢原本是合作伙伴,但兩人性格完全不同——陳萬賢將股市推向炒賣邊緣,不斷批准垃圾股票上市,眼看股市泡沫越鬧越大。
再趁機拋售,讓大量散户破產。
方進新怎麼破?
他設法找了當時的三大巨頭——韋嘉城,賀新和郭英中,接住陳萬賢拋售的所有股票。
穩住股市,令陳萬賢損手爛腳,被迫辭去交易所主席之職。
這段情節,到底有什麼用意呢?
其實,它間接表達了韋家輝對瘋狂股民的“勸諭”——
股市需要服務於實體經濟。
股市泡沫無論吹得有多大,最終都是要靠實體經濟來支撐。
如果妄想一招發財,那你們根本不知道真正的贏家到底是誰。
這一層用意,韋家輝反覆闡釋。
這一招,方展博也用了。
大結局的最後一戰。
92年波斯灣戰爭,丁蟹打算重施故技,大舉拋售股票,做空股市。
股市無情,從來沒有人有運氣一直贏。
做跌能給丁蟹帶來財富,也能將他推向深淵。
方展博的做法,同父親一毛一樣——
看在方進新的面子上,韋嘉城、賀新和郭英中三巨頭大舉買入股票,再加上波斯灣戰爭只打了幾個小時,香港股市逆勢反彈,創造了新高。
這才有了開頭第一集,丁蟹因此輸掉50億身家,反倒欠債過百億,被迫帶着兒子跳樓。
這一次,不再是“咁多人死,唔見你死”。
而是真的“趁地淋,崛好墳”。
股市有雙面性,地獄裏本藏着希望。
那人呢?
股市大鱷與救市才俊真的是完全清晰的兩級對立嗎?
沒死成的丁蟹最終入獄,跟方展博講了一個自己的夢——
一個富翁和一個奴隸,富翁雖然家財萬貫,但每日要擔心自己的妻妾出軌,還要擔心自己的家財被人偷去;而奴隸雖然辛苦,但每天工作完就睡,睡得很香,也不做惡夢。
丁蟹也認為自己像那個奴隸,一無所有但心中富有。
乍一看,似乎覺得丁蟹是死不悔改。
細細琢磨,不禁要為韋家輝拍案叫絕。
丁蟹和方展博實際上構成鏡像關係。
第一次,方展博被扔下樓,沒死,妹妹們慘死。
這一次輪到丁蟹死絕兒子,自己苟活。
富豪與奴隸的故事,就是丁蟹對方展博的諷刺:
你、我是一類人。
其實這同樣是對方展博的諷刺。
方展博的師傅葉天,臨終前傳授了方展博一套“炒股密碼”,翻譯過來是這樣:
“股市原意,乃讓集資投資有其地,社會向榮,人皆有賺,惜人性貪婪,耗盡心思,巧取豪奪,樂土成煉獄,血雨腥風,殺戮不息,無數人蕩產傾家輸性命,勝者則喪良知人格,餘於股壇數十載,未嘗見一真正贏者。”
“未有真正贏者”。
是的,哪怕是方展博。
他最心愛的兩個女人,阮梅和龍紀文。
阮梅心臟病發,龍紀文因為父親在股市買錯方向虧了數億,心臟病發而亡,最終和方展博反目。
一入賭局,人人都不過是丁蟹。
急風巨浪,控制不得。
一個只論輸贏的時代,Sir敢説,才讓人覺得希望殆盡,難以承受。
現在的股市過山車,讓網友開始挖出這段台詞——
主演還是劉青雲。
2011年,《奪命金》。
背景又是大股災。
24小時內,黑道小混混、劫匪和銀行基層職員,圍繞一千萬的“橫財”展開角力。
一千萬,能救命,也能殺人。
電影中有關股市、股票有這樣的“金句”:
股票是什麼?以小博大,槓桿槓桿再槓桿。
誰真的見過股票啊,可人人都想買。
不難看出,與看不見的股票而已。
這一千萬摸得着、看得見的鈔票倒顯得温情脈脈——儘管它也燙手,也可能惹出無窮麻煩。
但就因為它實,有價,反而讓幾路人馬在困頓、絕望中昂起頭,鬥智鬥勇,呈現出某種人的生命力,
而“奪命金”實際上指的就是看不見摸不着,虛無縹緲的股票。
它只有算計、只有陷阱,也只有絕望。
裏面有個細節很諷刺。
股災來臨,全民喊慘。
連黑社會的日子都很不好過。退位的大佬以前光景好的時候,壽宴是六十桌加上舞龍舞獅,現在是六桌還有吃齋。
大佬進了警察局,保釋金都要靠到處化緣,東拼西湊。
小弟看不下去,辭職不幹。
這才引發了要“黑吃黑”的連鎖追逐。
戲劇性的黑社會尚且如此,更何況普通的職員、家庭主婦還有老人。
股災的無差別碾壓,由此可見一斑。
於人,管理慾望是畢生的修行。
貪戀閃出,地獄天堂就是一線之隔。
人性在大時代裏上演的,有可能是“眼看他起高樓,宴賓客,樓塌了”的摺子戲。
也有可能只是“小橋流水人家”的日常煙火。
葉天在“炒股密碼”的最後一句,相信大家還記得:
智者應知此乃一處永無贏家之戰場,取勝唯一法……
‘及早離去’四字而矣!
離開,不代表失敗。
只是為一段瘋狂時代,做一個了斷。
在那裏,上演着現代社會里,最驚心動魄、卻不見刀光劍影的殺戮。
錢,要人的命。
但既然是命,誰又真的能抽身離開呢?
這,也是命。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