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訊 張雨綺:“女孩們,所有讓你感到不愉快的感情都要及時結束!”黃聖依:“女人從不是男人的附屬品。” 張含韻:“女性友誼該有的樣子,就是陪着你一起哭!”藍盈瑩:“這個社會對女性太不公平了。”8位“姐姐”在微博上集體發聲,為的是一部懸疑網劇《摩天大樓》。
導演陳正道在“大師系列”(《催眠大師》《記憶大師》)後,首度試水懸疑網劇,豆瓣評分8.1分,口碑不俗。
除了女主角楊穎的哭戲登上熱搜,劇集從女性視角出發,對家庭暴力、兒童虐待、性別歧視等社會議題的展現也引發熱議。
無獨有偶,與《摩天大樓》同期開播的另一部網劇《白色月光》,同樣主打女性懸疑題材。
宋佳飾演的女主角張一在尋找“第三者”的過程中,一步步跌入謊言包裹的婚姻泥潭。
從年初意外走紅的小成本網劇《危險的她》到周迅主演的《不完美的她》再到近期上線的《刺》《女孩們在那年夏天》等,從女性視角出發,講述女性懸疑故事的“她懸疑”劇正集中爆發。
“她懸疑”崛起戳中了誰的“淚點”和“痛點”,口碑層次不齊背後,女性向懸疑如何實現話題與口碑齊飛?
由“她”出發
“也許每一個男子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牀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張愛玲寫在《紅玫瑰與白玫瑰》中的這段話,是《白色月光》片名和故事的部分靈感來源。如此“感性”的切入,在懸疑劇創作中並不多見。
《白色月光》裏沒有兇殺、暴力等刑事案件,而是把懸念集中在宋佳飾演的女主角抽絲剝繭尋找“第三者”的過程。
正印證了那句話,“每個戀愛中的女人都是福爾摩斯。”
女主角張一拿着事業有成,生活順遂的完美劇本,卻難逃婚姻困境。在丈夫出軌的蛛絲馬跡面前,她的生活、事業和心理防線也在同一時間遭遇危機。
與以往懸疑劇必備的刑偵、動作元素不同,《白色月光》試圖打造一種代入式的強情緒體驗。
通過不斷晃動的手持攝影鏡頭,人物表情的特寫,帶觀眾走近角色壓抑焦慮的內心。
頻繁出現的種種意象,如盤根錯節的藤蔓、波瀾起伏的海浪、花瓶暈開的血跡更將情緒外化出來。
觀眾跟隨女主角在“捉姦”的懸疑漩渦中越陷越深,也對女性在婚姻和事業中遭遇的種種危機感同身受,這正是主創團隊試圖打造的效果。
以女性為主人公,呈現女性的生命體驗和生存困境,實現女性成長,這是女性題材懸疑劇的共通之處。
《摩天大樓》亦是如此。劇情看似圍繞美女店長鍾美寶的謀殺案展開,通過不同知情人“羅生門”式的描述,逐漸拼湊出了鍾美寶的真實面貌和曲折身世。
明線是“誰殺死了鍾美寶”,暗線卻是兩個代際,六個女性互相救贖的故事。
她們之中有努力工作,卻被諷刺“男人婆”的職場女性;有受重男輕女的家庭影響,不得已只能放棄夢想,婚後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婦;也有長期遭受家庭暴力、心理控制的受害者。
六個女性談不上完美,卻足夠立體真實,很容易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
在這一點上,周迅、惠英紅、趙雅芝主演的《不完美的她》也有相似之處。
劇集從一樁為保護家暴受害兒童而引發的“誘拐案”出發,真正想講述的是五位母親不同形式但同樣深刻的母愛。
在這些懸疑劇中,女性不再是扁平的受害者或無腦的花瓶警探,而是真正站在故事中央,大膽剖白自身困境,實現自我成長。這是這一批“她懸疑”的共同突破。
直戳“痛點”
談到創作《摩天大樓》的初衷,陳正道這樣解讀:“我們用了一個懸疑推理的外殼,用懸念勾着觀眾進入故事,但這部劇真正想表達的並不是究竟是誰殺了鍾美寶,而是這個世界上,不應該再有下一個鍾美寶出現。”
《摩天大樓》看似是一個離地三尺的架空故事,但種種細節都如銀針一般把矛頭指向家庭暴力、性別歧視、完美受害者等敏感的社會議題,直戳觀眾的痛點。
前幾集中,在幾位男性的描述中,鍾美寶被刻畫成“慾望”的代名詞,始終在被觀看,被物化。
甚至女性角色也要跳出來攻擊她,“像鍾美寶那樣的女人,她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讓周遭的男人被她吸引。連死都要選擇最美的方式。”
這些對鍾美寶的討論和揣測像極了女性犯罪案件發生後的“輿論場”。
太多人要求一個“完美的受害者”,當女性受害者被發現也有缺點,或是與大眾普遍認知的標準不同時,往往會陷入“她活該”的輿論暴力之中。
《摩天大樓》正是要告訴觀眾:“犯罪就是犯罪!”“該指責的是施暴者,而不是受害者。
除此之外,《摩天大樓》還大膽涉及了近期熱議的“PUA”話題(PUA的負面含義多指,以情感欺騙為手段的心理操控術)。
不僅通過專家解讀直接道出PUA的慣用伎倆,還用鮮活的“案例”警示觀眾識別並勇於對PUA説不。
不僅是《摩天大樓》,《危險的她》《不完美的她》《白色月光》中都有對家庭暴力的探討,《刺》和《女孩們在那年夏天》則把“校園霸凌”再度擺上枱面。
《不完美的她》片頭就是中國各地曾真實發生的家庭暴力事件,提醒着每一個觀眾不要再讓悲劇重演。
《刺》則從施暴者、受害者和旁觀者三個視角,以及職場與校園霸凌兩個維度展現“霸凌”這根毒刺如何影響每一個當事人的心理和人生走向,充滿了現實關照。
如果説,開掛的大女主劇追求的是一個“爽”字,那這波“她懸疑”就像刺,挑開遮羞布,直戳女性社會議題中最痛的“隱秘角落”。
破局與爭議
懸疑劇的受眾以男性為主,這曾是劇集市場的“慣性思維”。
然而,優酷的一項數據調研顯示,女性在“懸疑劇”用户畫像的佔比並不比其他劇種低。《隱秘的角落》的受眾中,女性佔比更超過了60%。
隨着今年懸疑類型劇集集體井噴,越來越多從女性視角出發,講述女性故事的“她懸疑”也應運而生。
除了以上提到的幾部,未來還有《迴廊亭》《迷霧追蹤》《玫瑰行者》等幾部等待登場,配合類型劇場模式,各平台都在加速女性懸疑劇的佈局。
從目前已播幾部的口碑來看,只有《摩天大樓》獲得8.1分好評,《白色月光》《不完美的她》《刺》等均未突破7分,真正出圈的爆款也尚未出現。
一方面,“她懸疑”的劇集質量參差不齊。《不完美的她》集齊了三大“影后級”女演員,標榜電影感的攝影和剪輯,卻沒有過硬的劇作做支撐,懸疑感沒有做足,對女性心理的刻畫也淺嘗輒止。
《白色月光》雖然攝影考究,畫面高級,但種種反轉和矛盾衝突總是有“為賦懸疑強説愁”之感,女主張一的人設除了神經質外也倍感蒼白。
由此不難看出,題材優勢不等同於口碑勝利。拋開話題和噱頭,優秀的女性懸疑劇首先應該是一部質量過硬的好劇。
《摩天大樓》之所以能保持高評分,也正是因為導演在懸疑設置、人物塑造和社會關照之間找到了平衡。
另一方面,如近期大熱的《三十而已》,女性題材在引爆話題的同時,也頻頻陷入價值觀爭議。
《白色月光》被質疑的另一焦點也在於,女主角張一在標榜獨立成功女性的同時,人生價值很大程度上仍建立在家庭和婚姻之上,宣傳話題也圍繞“找小三”展開,並未看到真正的女性意識覺醒。
對比之下,《摩天大樓》似乎站得更高。它在揭示女性種種困境的同時,也暗示出女性之間守望相助,彼此救贖的寶貴力量。
如陳正道所説:“唯有大家都勇敢起來,互相不再批判對方,女性能夠相互理解和團結在一起,很多惡的事情才能夠得以伸張。”
至於8.1分的《摩天大樓》為何沒能熱度與口碑齊飛,背後的原因更為複雜。一是劇集採取“超前點播”模式,開播3天便可點播結局,口碑和話題都很難發酵。
二是在這段黃金宣傳期,營銷方還選擇了“楊穎哭戲”等並不討巧的話題衝擊微博熱搜,可謂事倍功半。
最近幾天,隨着劇集中各類女性議題進一步發酵,微博上章子怡、徐靜蕾、張雨綺等大V輪番打Call,劇集熱度有望再攀高峯。
其實,話題賺得的關注終究是短暫的,“她懸疑”劇集的成功並無捷徑,不外乎用心,走心,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