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姐》:藍盈瑩的努力,為什麼反被當“槽點”質疑?
藍盈瑩的努力也變成過錯了?
《浪姐》第四期播出的內容,將藍盈瑩推向了風口浪尖。
藍盈瑩選人時錯過白冰,組隊後試圖讓吳昕學樂器,在“伊”物降“依”物之外,藍盈瑩似乎是本期最大的焦點,引發吃瓜羣眾真情實感吵架。
舒心醬在整集評論中已經表明了觀點:這是價值排序的差異。
接下來我們聊一聊不同的抉擇體系同時混雜在一檔綜藝產生的堆疊效果。
一,捆綁情感牌。
藍盈瑩第一輪選擇黃齡,第二輪將選人權利讓渡給黃齡,贊同黃齡選吳昕的決定。
後採中,白冰表示她誤會“這是一檔情感節目”。
節目中白冰的講述內容,核心恰好吻合“控訴陳世美”套路,三步走。
第一步內核:我為她犧牲了好多。為了進藍盈瑩組,第一輪沒有站、錯失無數機會。(事實上站了也未必會被選中,參見站了好多輪的張萌)
第二步內核:我和她曾經濃情蜜意。(我以為我們那樣好,以為綜藝裏共事幾天、她就應該會我放棄自己的準則。)
第三步內核:萬萬沒想到是我太天真。
你看,沒有一句直接指責,但實際呈現效果,就差把“她辜負我”幾個字打在公屏上了。
讓我們脱離白冰的單方面表述,來看看選人的遊戲規則。
選人標準叫“請選出和你關係最好的小姐姐”嗎?
沒有吧。既然不是,那麼考慮唱跳實力、觀眾緣等綜合因素,而並非考慮此前在節目中相處的時間長度,是非常合理的做法。
王霏霏的選擇對象裏,包括好幾位《大碗寬面》組的隊員,她同樣一個沒選,而選了另一組的萬茜。
孟佳選擇時,張含韻撒嬌賣萌説“她居然糾結那麼久(沒直接選我)傷心了”。
如果設身處地將自己放在被選擇的位置上,從前和自己關係相對進一步的人沒選自己,或多或少會引發一些小情緒,這很好理解、也很容易共情。
面對同樣的情緒,張含韻當眾笑着鬧着説,説完了就算了、王霏霏沒選她她也沒連環十八大刀砍上去,完美翻篇很體面;白冰一句“誤會這是一檔情感節目”,事情就麻煩了。
當然,綜藝節目需要的未必是嘉賓們感情好的體面,節目更中意的局面,或許就是能帶入不同角度的爭論熱點。
此處的重點,其實是有無情感綁架、道德綁架的嫌疑。
站在藍盈瑩的角度,她選人之前根本沒有注意到白冰為她而第一輪輪空,白冰也沒有事先和她約定好選擇意向,在這樣的情況下藍盈瑩選誰都很合理。
選誰不選誰太得罪人,藍盈瑩沒選白冰,不意味着她是一個情感道德上有問題的人,白冰也沒有直接指責這一點,但言下之意過於有傾向性。
後採的內容,瞬間將故事推向了情感層面,這一套被辜負的話術潛台詞是什麼?是我有情有義、你不仁不義。
從競技角度而言,選更強更專業的隊友無可厚非。
但綜藝節目的觀眾濾鏡,同時還存在着一層“道德濾鏡”和一層“代入投射濾鏡”。什麼意思?藍盈瑩一旦被塑造成“為贏不顧隊友情分”的形象,路人緣就會瘋狂下滑。
更何況,很多時候受眾喜歡“在她身上能看見普通的平凡的我”這一類包裝的藝人,更有受眾會代入“被辜負的我”這樣的處境。
問題在於,沒選白冰就是無情無義嗎?
當然不是啊,這根本是一場和感情牌無關的選擇,白冰將感情話術拽下場、表達中滲透出幾絲“我被辜負(所以她不善意)”的意思。
反觀藍盈瑩後採時的表現,她很有愧疚之情,都快哭了。
預測一下之後的發展可能:大家為藍盈瑩對不對、白冰有沒有情感道德綁架吵得不可開交,節目組坐收超高熱度紅利,兩位當事人曬一波相親相愛的營業發言“我們好着呢”。
啊多麼熟悉的“搞事情再往回找補”套路。
二,“努力”價值在團隊中的臨界感。
藍盈瑩個人的雞血人生,沒有任何問題。
她上進,努力,積極,能吃苦,這些都是輔助成功的良好品質。
引發討論的點,在於當拼命三娘雞血妹出現在團隊中時,她是否應該過度打雞血裹挾團員去努力?
前兩期中藍盈瑩所在的組,畫風相對和諧,摳腳勵志姐讓人印象深刻。
(當然她讓鄭希怡綁沙包已然引發爭議)
這一期遇到了吳昕,畫風一度相當尷尬。
藍盈瑩和黃齡一拍即合,迅速商量出要搞樂隊,二人在“想辦法弄出加分項”這一點上步調完全一致。
這對後進生吳昕而言,很難。
藍盈瑩的內心信條是這樣的:挑戰一切不可能的難關,塑造更好的自己。
吳昕內心大概在os:這麼多年我也沒這樣為難過自己啊。
舒心醬之前就説了,這兩個人的價值排序有非常大的差異。
挑戰對於藍盈瑩來説是有興奮意味的,對吳昕來説應該有恐怖色彩。
吃苦對藍盈瑩來説有價值感成就感、有快樂,對吳昕來説應該就是單純的苦不堪言。
當然,節目裏,雙方都主動為對方着想、主動做出妥協。
藍盈瑩很快放棄讓吳昕學樂器的念頭,吳昕也很怕拖團隊後腿。
坦白説這個節目裏的吳昕,比其他綜藝中個人秀部分的吳昕表現好一些。某檔生活觀察類節目中她崩潰大哭,事後又在另一檔綜藝中指責網友們憑什麼指指點點她的生活。邏輯很迷:不是你主動把生活內容做成綜藝產品公開放送出來的嗎?從什麼時候起,評價冰箱不製冷還需要得到生產廠家的授權了?
對比之下,《浪姐》中吳昕的表現消停很多、討喜很多,縱使這一集裏她是拖後腿劇本,但主動為團隊着想也是加分項。
不涉及團隊問題,單看藍盈瑩和吳昕,這兩種完全不同的價值排序,觀眾站哪一種完全是投射的喜好問題,沒有對錯分野。
就個人觀感而言,如果選人一起逛街吃飯玩耍,當然是選吳昕這樣的隨意姿態(雖然深深懷疑死宅不會出門),否則吃個甜點也要配雞血有點吃不消。
但如果選事業合作伙伴,那一定傾向於藍盈瑩類型,搞事業不勵志、難倒上班摸魚等着摸出錦鯉啊?
坦白説,能走到行業金字塔尖的人,大部分都是做到了常人做不到的事。
但弔詭之處在於,觀眾緣是一門玄學,大家喜歡的未必是業務能力最強、最努力最拼命的,營銷包裝出的廢物們(不是説吳昕)貼着種種討喜的人設、市場非常可觀。
舒心結語
《浪姐》這一期節目依舊很聰明地擺出了可供討論、容易引發共情的AB方:藍盈瑩vs白冰,藍盈瑩vs吳昕。
但一檔節目能呈現出的內容永遠只是少數的局部而已,真情實感將節目中她們的表現視為她們全部的百分百的人格外化,未免百分百公允。節目裏隨着“劇本”變化,姐姐們紅紅黑黑洗白白起起伏伏都已經變化了好幾輪。
從某種程度上説,綜藝和影視劇一樣,都是藝人在特定情境下的“作品”,這個作品沒有逐字逐句的劇本,但同樣是“再加工”的“藝術的真實”,姐姐們表露出性格中的某個或者某幾個側面,節目組予以高光放大。
被眾人真情實感討厭的,搖身一變或許就是最大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