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懟哭半個娛樂圈,萬茜、黃聖依,見她現原形

由 勞新忠 發佈於 八卦

只求真實,怎麼就能讓這個女人出名了?

文|金融八卦女特約作者:獅心、yoyo

· · ·娛樂圈的“紅”是一門玄學。

三個多月前《乘風破浪的姐姐》剛傳出風聲,幾乎所有人都覺得芒果台是在鬧着玩。沒想到《浪姐》爆紅。更讓人沒想到的是,和“浪姐”平行的另一個成功出圈,她就是訪談節目主持人,易立競。

▲易立競 圖片來源:《定義》

1./ “娛樂圈卸妝水” /

回顧易立競的過往戰績,你會發現“娛樂圈卸妝水”名副其實。易立競當年分別採訪過還是夫妻的楊冪劉愷威,先問劉愷威,覺得夫妻倆人誰演技好:

後來採訪楊冪時,易立競把之前採訪劉愷威的這段發言複述了一遍,還直接問楊冪“同不同意這種説法”。

▲面對當時的老公對於自己演技的“商業”評價,大家自行感受一下楊冪當時的表情

還有面對郭敬明,她直擊靶心:“作家圈子接受過你嗎?”,“你當年抄襲,怎麼現在又要保護知識產權”。

這次讓易立競“一戰成名”的是萬茜那期的《定義》。在這次採訪中,向來以“人淡如菊”示人的萬茜,在易立競的連環追擊下,裂開了。

▲面對為什麼參加綜藝的提問,萬茜只能掩嘴尬笑

▲這句“你不説我差點忘了”,真的有點把觀眾當傻子,幸好易立競及時補刀“而且參加過兩次”

其實看完了整段採訪,中心思想就是,你問我“想不想紅”,我只能説時運不濟有什麼辦法,但是好運來了,也擋不住我紅呀。

不過我也只能説,你品,你細品。

以至於我再看到易立競採訪黃聖依時,黃聖依呈現出來的人設狀態反而讓我感覺更真實。

不過易立競照例沒有放過對方。在黃聖依提到自己的代表作,將當年她跟楊子共同出演,高熱度低口碑的《天仙配》與《功夫》並列,易立競就似笑非笑地反問了一句:“《天仙配》會是你的代表作嗎?”

這句話大概是所有喜愛星爺的影迷心中都想問的吧。

2./ “冷麪殺手”和“槓精” /

要説易立競這種風格,其實有兩種稱謂,一是冷麪殺手,另一就是“槓精”。

冷麪殺手更偏向形容的是易立競在訪談時展現出來的那種面貌和姿態:帶着黑框眼鏡的臉永遠面無表情,即使受訪者面露尷尬或委屈甚至痛哭,她毅然無動於衷,永遠一副不動聲色的樣子。

“槓精”則説的是她給藝人做訪談更像是在錄口供,總是試圖從證明對方“有罪”的角度去推翻各種犯罪嫌疑人呈上的證供。

這個説法一點也不誇張。有網友戲稱説何老師的節目可能是廢柴藝人的天堂,但易立競的節目絕對是娛樂圈裝x犯的噩夢。

無論她面前坐着的是娛樂圈大咖還是剛出道的新人,是德高望重還是黑料滿身,她總能揪住人家最隱秘的痛處,一擊必中。

易立競的訪問看多了你會發現,她在提問時並非單純的冷淡或故意要懟、成心要槓,“偵探式訪問”的形容很貼切她的風格:她會在訪談過程中時刻注意受訪者的回答,深刻解析、尋找漏洞,然後再“温柔”遞刀,完成致命一擊。

她的訪談是一場揭露藝人假面的秀,對方越是虛假,她越是步步緊逼;反過來,對方若是坦率、直接,她反而會放柔了應對。在和萬茜的交鋒中,易立競攻勢強盛;在面對張雨綺時,易立競一開始提的問題也是相當尖鋭的,最敏感的“和周星馳解約”、“和前夫的婚姻”、“剪章魚視頻”...每一處都是張雨綺的痛點。

但張雨綺非常坦白地和易立競交流,可以發現在這個過程中,易立競的態度變得柔和了,張雨綺也不是劍拔弩張。

可見易立競並非只是一個為槓而槓的無理槓精,她只是想求真。易立競説過,她想要挖掘人物背後的東西,就必須有匹配的提問,而這種提問的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不僅僅只是讓明星“下不來台”,好壞不是她要考慮的問題,但求真實。

▲黃曉明的這段《立場》採訪也非常誠懇,看到了他的自我剖析

站在觀眾的角度,真實也是核心訴求,但真實的背後隱藏的卻是普通人對明星崩人設的期待和興奮。他們説易立競是殺人誅心型的主持。不論你對她怎麼看,你得承認,在整個娛樂圈做訪談節目的人裏面,像她這樣直接有力的是獨一份。

3./ 易立競:人生是一場修行 /

從1999年做記者開始,至今,易立競已從事記者事業21年。2003年《南方人物週刊》誕生,同年6月她被錄取,在《南方人物週刊》採訪過葛優、鞏俐、趙薇、鄧超、孫紅雷等眾多名家。從《南方人物週刊》離開後,她走到鏡頭前直面讀者和觀眾,做出了《易見》、《立場》等深訪節目。她總是高冷而淡定的,帶着黑框眼鏡的臉永遠面無表情,即使受訪者面露尷尬或委屈,甚至痛哭失聲,她依然無動於衷,不露聲色,像一個沒有感情的AI。

觀眾稱她:史上最硬核主持人。這次易立競憑藉浪姐出圈,並非她首次走入大眾視野。

在《我家那閨女》第八期節目中,她作為觀察嘉賓加入,談論了自己對婚姻的看法。自由不舒服、等待不強求,易立競的婚戀觀代表着時下許多年輕人的態度。只是這種態度往往要面臨來自父母的質疑,而易立競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論來解決與家人之間的溝通。

她問了父母一個問題,父母究竟是想要孩子幸福,還是想要孩子擁有一個婚姻呢?如果是前者,那麼她現在生活的非常幸福,即使沒有婚姻,她一個人也很幸福,她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的。她認為婚姻是個選擇項,而不是必選項。如果選擇把父母和孩子放在前面,那麼就會失去自我,而她選擇不結婚,不生孩子,是不想捨棄自己,而按照父母的想法,結婚生子,要麼是把孩子放在了第一位,要麼是把父母放在了第一位,這樣的人就失去了自我。

即使面對四位爸爸的質疑,易立競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不卑不亢,始終從容大方。

從這段表現中就可以看出,易立競是一個自我極度充盈的人,而且是一個非常認真的人,能夠對自己的觀點堅定負責。

在採訪中她也是這樣的態度。首先她和觀眾一樣,不喜歡百度百科式的採訪,更不想做一個談笑風生式的“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記者。

她堅持她節目裏的那四個不:不迎合,不輕薄,不盲從,不迴避。不迴避這點很困難,因為它要求你提真問題。

雖然長時間提問可能讓受訪者有些微不適感,但能夠引發更深入的思考,對受訪人進行靈魂的觀察。而為了更好地交流、更立體地剖析與自己對話的人物, 易立競會做詳實的案頭工作,並且會通過各種渠道蒐集所有相關資料。

在網絡搜索資料時,如果一個人的名字下方有上千、上萬個條目,她會從第一頁翻到最後一頁,事無鉅細,一個不落。

這種“笨方法”讓她的同行“望而生畏”。

易立競認為“做記者是一個求證、發現、重新思考的過程”,在前面的環節她會深入挖掘受訪者的點滴信息,而在採訪過程中她則注重傾聽和及時追問,“提問時要態度真誠,不輕薄,不要害怕失敗。”

追問是必須要有的環節,也正是因為喜歡追問這點,很多人會認為易立競是個“槓精”,別人説什麼都要反駁,甚至有些得理不饒人的意味。

易立競本人回應過追問的意義,她説“沒有追問的採訪,猶如沒有深挖的金礦。”採訪並不是閤家歡式的聊天,採訪是一場戰爭,是兩個對話人之間的一場博弈。

在易立競看來,對於記者而言,氣勢稍弱就會被對方牽着鼻子走。“結果就是,回家聽錄音時發現除了被採訪者的聲音外,你沒從他那拿到任何有價值並想要的答案。最艱難的一次追問是在印度。

當時她經歷了漫長的等待,在採訪過程中還要不斷調整心態,努力適應環境。但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她仍舊列出一份長達100個問題的採訪提綱,在採訪過程中延續自己的“追問”式風格,努力“追問”。最終採訪一共進行了5次,共6個小時,文章刊出2萬字。

▲在《定義》中採訪完張萌後,張萌發文説,易立競做了100頁的採訪資料

有人説她是國內寫人物最好的記者之一。

曾有一位時尚雜誌的主編研究發現,凡是他想到要採訪的人,都被易立競採訪過了,這讓他“情何以堪”。也有人説她是把娛樂圈訪談做得最好的主持人,無論是大咖還是新人,在與她的對話中都能一次次被髮掘出更新、更真的東西。

即便外界對易立競的評價如此之高,但她從來沒有自居高位過,相反,她抗拒上太多節目,出太多名。

她害怕自己變得更不可信,不再是純粹的記者身份。在多年的採訪生涯中,她一邊求真一邊隱瞞真相,有些藝人在採訪時真情流露,不小心透露了一些不為外人道的秘密。

他們會要求易立競保密,易立競則會接受這樣的請求。她不希望自己傷害到別人,也不會為了自己吃一碗好飯而砸着別人的飯碗。這就是她,既鋒利又柔軟。她説:

“我覺得我的人生一直在修行。我時刻準備着,以最好的狀態迎接每一次採訪,和每一次節目上線。”

“我希望走進對方的靈魂中,因為那樣會看到更多的真相。”

求真永遠是易立競的關鍵詞。

毫無疑問在將來我們能夠在她的訪談中看到更多更豐滿、更真實的人物,這大概也是後真相時代的一種還原與追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