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我的姐姐》是一部跨時代的作品。如果沒有安然這個人物,這部影片可以是十年前的作品,但是現在十年過去了,很多女孩接受了教育,從方登成為了安然。安然是我覺得重男輕女問題裏塑造的最好的模樣,她清醒、堅定、良善,有魄力,理性融入共情,她在重男輕女的泥潭裏,一邊奮力掙脱,另一邊還不忘去拉一把同樣困於其中的女性。她是整個影片裏心智最強大的人,沒有之一。我知道當代現實生活裏,安然們很多,並且會越來越多,感謝時間和教育。而另一邊,像影片裏的姑媽,她們沒能掙脱出來,於是很災難地,從重男輕女的受害者,變成了對下一代重男輕女的施暴者,而不自知,簡直害人害己。
其次,我整體感覺就是有幾個點導演和編劇踩到了,是可以引起共鳴的,比如影片開始親戚間的爭論以及後面弟弟被舅舅帶去之後變化的樣子,這些其實是很真實的,但是整體感覺很碎,想講的東西太多了,所以每個點都是點了一下,沒有成為一個面,所以感覺就是主角一下在這個泥潭裏一會兒又在那掙扎,大部分影調是比較低沉的,明亮一點是在姐姐和姑媽談話以後,姑媽説,“也不是所有套娃都要一樣。
姐姐好像明白了輕快地騎着自行車迎着風迎着陽光,那個丟了一半的套娃在陽光下閃耀,這個時候姑媽被客人叫去,這個場景後半段是有點傷感的,這或許暗示着姐姐和姑媽的命運會不同吧。再者,女主最後的選擇,雖然很温情,但是肉眼可見的她以後的生活會更加艱難,只能説希望電影世界裏的她有一個好的結局。最後還有就是女主那個男友,只能説也沒有辦法。要是男主脾氣不軟,根本不能和女主在一起五年。
可是他的脾氣那麼軟,就意味着他不太可能去跟家裏人説要去北京這個事,而且我老覺得這男主也不是特別想去北京,男主在老家生活的挺舒服的,又不像女主對這個地方充滿厭惡只想離開。所以就也沒有辦法。結尾是個比較開放的結局,誰也不知道姐姐是帶着弟弟去北京奔赴夢想,還是留在本地繼續帶着弟弟。前者的話。姐姐為了去北京,放棄了五年的男友,辭了穩定的護士工作,在這些都做了之後,才又決定撫養自己的弟弟。
如果帶着弟弟去北京,考過研的人都知道,全力以赴都未必能上岸,帶着弟弟就真的能考上嗎?同樣的,弟弟在北京就能吃飽穿暖、接受良好的教育嗎。後者的話。留在本地,放棄夢想,女主真的就能做到像她姑媽一樣,完全釋懷了自己的夢想嗎?經過生活的洗禮,女主未來不會以我為了你曾經放棄了我自己的夢想,所以你要怎樣怎樣才對得起我,這樣的話來道德綁架她的弟弟嗎?
理性點,弟弟雖然願意跟着她,但是真的不如跟那户對他很好的富足家庭,起碼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感受成長過程中最好不要缺失的父愛母愛,到底怎樣才是真的對弟弟好。總而言之,不太明白這部電影向我們傳輸的到底是什麼樣的價值觀。雖然很生氣,但最後只能安慰自己,電影而已,不能太較真。
(版權聲明: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黑白貓每天給美女帥哥更新精彩影視解説,有需要的朋友不妨點贊關注發表評論,您們的關注收藏轉發就是我黑白貓的寫作動力!歐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