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一直以來,我都不太喜歡賈玲的小品,因為我實在不喜歡在短短十多分鐘的小品裏,快結尾了還要看演員們在舞台上賣力煽情着。
前半段搞笑,後半段煽情,這便是我對賈玲作品的刻板印象了,也使得我今年的觀影計劃裏,根本就沒有這部‘小品加長版’的《你好,李煥英》。
但隨着賈玲這部作品口碑的大爆,我還是走進了電影院,看完了這部春節檔的黑馬之作。不得不説,當十多分鐘的小品延展為了兩個多小時的電影,這部《你好,李煥英》不但沒有任何冗長感,還充分展現了自己的獨特魅力。
當然,看完電影的觀眾都知道,電影在最後有一個高級的大反轉。也正是這個鋪設已久的反轉,才讓整部電影頃刻間完成昇華,脱離了小品的束縛,擁有了本屬於‘電影’的高級感。
而《你好,李煥英》結局的反轉其實早就鋪設已久,甚至很多電影前期我發現的‘敗筆’,最後才恍然發現原來是電影的伏筆。也正是這種反差,電影才給了我很大的驚喜。
下面我便簡單地整理了電影的六大劇情伏筆,你又發現了幾個?
影片的穿越劇情一開始,胖胖的賈玲便從天上墜落,把母親李煥英壓在了路邊的一堆落葉之上。
試想一下,正常人看到路邊清掃堆積起來的落葉,又怎麼會站在上面?並且從張叔的敍述中得知,他剛剛正在和李煥英在街道的另一邊説話,那麼李煥英怎麼突然跑到了落葉上呢,結局我們才知道這一切都是因為李煥英為了接住女兒賈玲才跑過去的。
張叔還説了一句話,李煥英説他今天顯年輕。這句話也怪怪的,你會誇一個天天都要見面的男性朋友年輕嗎?而在原版小品中,穿越之後的賈玲見到張叔之後也是開口就誇他年輕。
所以從電影的開始,其實就已經埋下了一個小伏筆。
可以説,沒有結尾的反轉的話,這段劇情的處理就真的太過胡鬧。一個正常人怎麼可能就胡亂認一個陌生人為表妹,就因為她和自己的二姑長得像?
現在看來,可能李煥英此時已經明白自己能夠留存的日子不多了,也清楚自己女兒心中的愧疚之情。於是李煥英便給賈玲找了一個合理的身份留她在身邊,幫助女兒賈玲完成她的心中所想。
在成為全廠第一個買到電視的人之後,李煥英把電視放到大院和大家一起看,其中有段長達十多秒的鏡頭中,李煥英一直含笑盯着賈玲看,哪怕此時廠長在和她説話,李煥英也沒移開看賈玲的目光。
在文藝匯演時,賈玲拉着母親李煥英要一起看沈光林的演出,李煥英最初是拒絕的,但賈玲一説這個節目是她排的之後,李煥英立刻欣然接受了,拉着賈玲去看演出。
按劇情的正常發展來看,此時的李煥英已經察覺到賈玲想要撮合她和沈光林,而她本人又對沈光林沒有興趣,所以為了表妹而去看沈光林的節目是有些不合理的。
而在結尾反轉之後我們才知道,其實現實中李煥英非常高興自己的女兒從事文藝工作,所以聽到這是女兒彩排的節目時,才會不假思索的去看。
在文藝匯演結束之後,便是一段賈玲和李煥英的對手戲了。在這段交談中,賈玲説李煥英的女兒以後月工資一定能有八萬,李煥英反而異常冷靜地説只要女兒健康快樂就好。
要知道1981年全國職工平均工資762元左右,萬元户對於當年的人來説是一個奮鬥的夢想。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李煥英怎麼會對月薪八萬這個天文數字沒有一點驚訝的感覺。
並且在這段交談中,賈玲忍不住流眼淚是情理之中,但最後的幾幕鏡頭裏李煥英也是飽含淚水,這就有些不合理了,因為李煥英沒有哭的理由,所以這也是一處比較明顯的伏筆。
可能因為已經快要到了影片反轉的時候,這一處的伏筆導演已經基本放到了明面上。
首先便是當你剛剛領了結婚證,便有人死命勸你去離婚,你還會心平氣和地與她共處一室嗎?就算李煥英扮演着一位老好人的形象,但當賈玲把她的結婚證撕碎後,她竟然還能平靜地説一句:“我覺得我這輩子過得特別幸福”。
這句話也非常耐人尋味,因為當有人不相信自己的選擇後,她應該會辯解説:我覺得我下半輩子會過得特別幸福。
其實整部電影遠不止這六處伏筆與細節,比如李煥英本來不想打排球,但賈玲一堅持,她立刻就換了立場。又比如李煥英帶着賈玲在商城買鞋時,像極了母親替女兒買東西的場景......
也正是這一個個看似不合理的細節堆砌,才讓影片最後的結尾反轉一下子拉滿,讓觀眾有了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