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貝爾·阿佳妮:曾經的法蘭西第一美人,拍起禁片也好看的不行

她有着純淨不沾一絲塵埃的天使面孔,

卻把魔鬼演繹得不差一絲一毫。

伊莎貝爾·阿佳妮

阿佳妮曾被喻為“法蘭西第一美人”,即使年華易逝,她在我心目中永遠是“第一”不變。

在我們熟知的法國影星中,她的知名度可能比不上“法蘭西玫瑰”蘇菲·瑪索,也比不上新生代的伊娃·格林。

但是江湖上有句傳言:整個80年代的法國影壇,都是阿佳妮的天下。

當年阿佳妮她退出法蘭西劇院時,當時的團長説:“一個世紀只能出一個阿佳妮。”

只可惜,當我們這一代人開始瞭解外國電影的時候,她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

另外,她本人挑片非常嚴格,對角色的要求非常高,和好萊塢的合作甚少,她經典的熒幕來自於比較小眾文藝的片子,而不是商業片。

這是很多人錯過她的原因。

但是,從今天開始,我不希望你再錯過她了!

1

成長與電影

1955年6月27日,阿佳妮出生在阿爾及利亞戰爭期間巴黎郊區的貧民區。她的母親是德國人奧古斯塔·阿佳尼,父親是阿爾及利亞人穆罕默德·謝里夫·阿佳尼 。

她的童年物質生活匱乏,生活環境暴力頻發,又因為是社會底層,遭受着嚴重的種族歧視。這導致阿佳妮的性格敏感又易怒。

後來又因語言不通造成交流障礙,阿佳妮一度患上自閉症。

受到周邊地區藝術氛圍的影響,她還在上小學的時候就開始了業餘戲劇表演。表演能讓她壓抑的情緒得到發泄,也能在演繹角色時毫無壓力地歇斯底里,因此她愛上了表演。

1969年,14歲的阿佳妮利用暑假拍攝了自己的銀幕處女作。

16歲時,阿佳妮被法蘭西大劇院破格錄取,後來一邊上學一邊陸續參加了一些舞台劇和電視劇的演出。

1970年,年僅15歲的阿佳妮拍攝了她的第一部影片《小煤炭尚》。

1972年,她應邀拍攝了《福斯基娜和美麗的夏天》。隨後,考上了聞名遐邇的法蘭西喜劇院,演出了莫里哀的《太太學堂》等多部舞台劇。

1974年,阿佳妮在影片《耳光》中的精彩表演征服眾人,獲得表演姍娜獎,得到了評論界的一致讚賞。她也從此下定決心投身於電影事業。

19歲時,她被法國鼎鼎大名的新浪潮導演特呂弗看中,出演《阿黛爾·雨果的故事》中雨果的女兒。拍攝過程中導演讓她自由發揮,而她不負眾望,將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的女兒阿黛爾的性格刻劃得淋漓盡致。

隨着《阿黛爾·雨果的故事》上映,阿佳妮一舉成名,成了法國公認的“第一美女”。

《阿黛爾·雨果的故事》劇照

美的不可方物,美的桀驁不馴。這是我最常看到的關於她的形容詞。

這和她的作品有關,她塑造了許多性格怪異、神經質的形象,使她的美常常帶有一種防禦性和倔強,一種“遺世而獨立”的距離感。就是這份獨特讓人格外着迷。

她的表演以性格多變、奔放大膽著稱。“瘋魔”是她的標籤之一。

先上幾張圖,大家隨意感受一下。

安靜狀態的阿佳妮

瘋魔狀態的阿佳妮

怎麼感覺到一股陰嗖嗖的涼風...清新一下畫風!

就是這樣,大家在驚豔阿佳妮的美時,也在驚豔她的演技。上天給了她天使的面孔,還給了她才華橫溢。

五次凱撒獎影后,一次戛納影后,一次柏林影后,兩次奧斯卡提名。

不難相信,整個80年代的法國影壇,都是她的天下。

從成名作《阿黛爾·雨果的故事》開始,阿佳妮就開始了瘋魔的演繹之路。

今天,挑幾部她的佳作給大家回顧一下。

《阿黛爾·雨果的故事》1975

豆瓣評分:8.2

不知當年特呂弗拍《阿黛爾·雨果的故事》時用的攝影機還在不在?因為承受了阿佳妮那樣注視的攝影機玻璃即使不瘋狂,也一定是碎裂了

在這個鏡頭裏,她説了一句話:“千山萬水,千山萬水,去和你相會,這種事只有我能做到!”

這部電影,講的就是論一個大家閨秀怎麼淪為街頭流浪兒繼而在養老院孤獨終死的悲慘故事。

但阿佳妮的表演,讓這個故事在悲慘之外,多了一份細膩和易於理解。

一個女孩飄揚過海,隻身一人,尋找當初的愛人,卻遭遇愛人的變心,於是她用盡乞求、威脅的招數,她變得不討人喜歡,她最後喪失了所有人面前的尊嚴。

電影裏,阿佳妮的神經質表演法已經初露光芒了。瘋狂地日記、臆想、撒謊、乞求和報復等等細節,瘋魔立顯。阿佳妮真正把阿黛爾演活了。

相信看過這部電影的人,以及這幕相見不相識的場面,心裏咯噔一下。

“千山萬水,千山萬水,去和你相會,這種事只有我能做到!”多年後她還這麼堅信不疑。人是已然瘋了,但信念至死不渝,現實和信念,反差之大,就是回味之長。

...

原來偵探都是安娜殺的,海恩也被她傷了,但得知這一切的馬克還是義無反顧地幹掉所有知情的人,他要保護安娜,可是安娜卻帶回來了一個和馬克一模一樣的男人...

這片子真是讓一些膽小星人毛骨悚然啊,但是阿佳妮在裏頭真的是演技爆棚。

地下通道長達三分多鐘的戲最為震撼。

不加任何特效,通過肢體動作和麪部表情,狂笑、呻吟、嘶吼、哀號、嘔吐、前俯後仰、倒地抽搐,她把“魔鬼上身”演的讓人深深信服。

瘋魔如她。

看過最佳的形容:“阿佳妮的表演讓人目瞪口呆,那個附在她身上的惡魔彷彿還冒着熱騰騰的毒氣”。

更讓人驚豔的是,與此同時,她在片中一人飾演兩個角色,一個是魔鬼,一個是天使。

另一個如同天使的形象,是《瑪戈皇后》。

《瑪戈皇后》1994

豆瓣評分:7.8

這號稱是她的顏值巔峯之作,怎能錯過?

40歲的阿佳妮演20歲的瑪戈皇后似乎輕鬆hold住。可能這部162分鐘的歷史傳記片對一些人而言,是有些冗長乏味。但為了阿佳妮的顏,大家還是勇敢地點開了。

點開後發現,文森特佩雷斯也是有如希臘雕塑般的美男子啊。

拋開顏值來講,這其實是一部很有內涵的片子,改編自大仲馬的小説,描繪了西方歷史上著名的慘案——“聖巴託羅繆之夜”,天主教和新教徒的廝殺。涵蓋了殺戮、戰爭、嫉妒、忍辱、抱負和原諒。

其中人物關係非常之複雜,包括亂倫、私生子、基情等因素,需要你用一張A4紙好好捋一捋。

影片獲得了1994年戛納電影節最佳女主角和評審團大獎,1995年凱撒電影節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劇本和最佳服裝設計等多項大獎。

最佳服裝設計獎真的沒有白拿,我又忍不住放幾張美圖了...

她生着黑色的秀髮,光澤的皮膚,肉感的眼睛,長長的睫毛,紅潤的小嘴,雅緻的頸脖,柔軟豐滿的身軀,緊裹在高跟緞子鞋裏的一雙孩子的腳。法蘭西人為自己的國土上開放出如此豔麗的花朵而驕傲。

大仲馬在原著中,是這樣描寫瑪戈皇后的。

很喜歡阿佳妮的人,會害怕看這部片子,因為我們害怕看到她發胖,害怕看到她老去,這是多麼正常的心理,因為她早已被奉為神一樣的存在,我們害怕她變得不完美。

可是我們還是會去看,看完我們鬆了一口氣,原來她的靈氣和瘋魔是不會隨着歲月的增加而減少的。

這是五十五歲的阿佳妮,但是她的雙眸還如十五歲一樣清澈見底,除了她我不知道誰能做到。我們還是可以透過她的目光看到那種歇斯底里的,那種投入,她彷彿一輩子了,都一點兒沒變。

這仍然是關於一個失控的故事。扭曲的教育制度讓狂妄的學生完全不把老師放在眼裏,老師在一個機緣下,拿起了槍對準學生,才能“好好上課”。

阿佳妮把教師的隱忍、憤怒、瞬間的火山噴發,細微完美地呈現出來了,她本人的存在無疑是電影最大的加分點。

單是你的面孔就可以講述一個動人的故事,單是你的目光就能創造出戲劇性的氛圍。你甚至可以演一部沒有故事情節的電影,那就是一部關於你的紀錄片,它將可以與任何一部故事片媲美。

法國新浪潮導演特呂弗這樣評價她。

2

感情生活

“由於阿佳妮對公眾和傳媒始終避談私生活,很少接受傳媒訪問,並從1990年代起隱居瑞士,所以成為當代法國電影界最富神秘色彩的女演員之一。"

有媒體這樣評論阿佳妮。

儘管她生活中盡最大努力降低曝光度,但她與丹尼爾·戴-劉易斯的一段不完滿的感情時不時就會被人提起。

1989年至1994年,阿佳妮與另一位戲痴劉易斯墜入愛河。劉易斯是史上第一位拿下3座奧斯卡小金人的教科書級影帝。

兩人都被稱為“戲魔”、“瘋子”、“神經病”,見面起便惺惺相惜。他們在一起後,紛紛放下自己的演員事業,消失於公眾視線。期間,阿佳妮放棄了《本能》、《不道德的交易》等電影的出演機會,和劉易斯熱戀六年。

1995年4月9日,阿佳妮為劉易斯生下第一個兒子加布裏埃爾·凱恩,但孩子剛生完不久,劉易斯便提出了分手,理由是“拒絕成為父親”。

而實際上,在阿佳妮懷有身孕時,劉易斯去美國拜訪他崇拜已久的作家阿瑟·米勒,機緣巧合見到了米勒的女兒瑞貝卡,兩人一見鍾情並迅速發展成戀人。

1996年11月13日,丹尼爾與美國劇作家阿瑟·米勒的女兒瑞貝卡·米勒結合,成了十足的妻奴,後兩人先後生育兩個孩子,“拒絕成為父親”的人,成了兩個孩子的爸爸。

劉易斯和瑞貝卡·米勒結婚前夕,他給阿佳妮寫了一張字條:

“我不願你在所有人之後知道這件事。”

這段開始令人賞心悦目的戀情,在一片對劉易斯“渣男”行為的謾罵聲中結束了。而阿佳妮卻沒有萎靡不振,而是自豪地告訴劉易斯他們的孩子帶給自己的幸福與自豪感。

其實加布裏埃爾·凱恩是阿佳妮第二個孩子。

阿佳妮21歲時,與比自己大十歲的導演布魯諾·努伊頓相戀,也是生下孩子沒多久就被無情拋棄。此後,阿佳妮還幫他瞞了十多年。

真的是,她多美,情路就有多坎坷。

這就是永遠的阿佳妮,倔強,認真,美麗,讓人挪不開眼睛。她本人就像一個行動的故事。看她的電影,永遠沉醉其中。

最後來張阿佳妮的美眸~

她的眼睛裏有星辰宇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82 字。

轉載請註明: 伊莎貝爾·阿佳妮:曾經的法蘭西第一美人,拍起禁片也好看的不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