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湯仕女美無倫,畫作梅花也可人。寄與玉郎時顧影,一叢絳雪媚初春。這是清末實業家張騫在思念梅蘭芳時所作,詩中他以"玉郎"稱呼梅蘭芳,可謂是愛之深切,而梅蘭芳也的確配得上這份尊重。
如果對京劇有所瞭解的票友對梅蘭芳這個名字並不會感到陌生,他是梅派藝術的創始人,更是弘揚中華國粹的奠基者,也是京劇藝術的集大成者,他的一生,絢爛如朝陽,光輝如明月,可以稱得上是無數人心中的風華絕代。
只是,擁有這樣一位驚才絕豔的戲曲大家是所有票友的榮幸,卻不是所有人的大幸。對梅蘭芳的兒子來説,倘若重新選擇另一種方向或許父親的餘蔭還能遮蔽一二,但是倘若繼承父親衣缽,無疑終身會被父輩的光芒掩蓋。
而梅葆玖,就是這樣一個傻小子,他於年幼繼承父親絕學,終身致力於父輩遺志,弘揚國粹,最終成為一代大家,這樣一個將戲曲看作生命的老者,卻終身沒有原諒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李玉剛。
梅葆玖是梅蘭芳的第九個兒子,和其他領域不同,凡梨園旦角者,甚少有讓子女繼承衣缽的,其中原因也各有不同,梅蘭芳其實也是如此,他膝下子女眾多。
但卻沒有強制子女學習京劇,但是梅葆玖卻是一個例外,他出生梨園名門,自幼仰承父輩榮光,和兄弟姐妹不同,他自小就下定決心,要與父親走上同一條道路,為弘揚中華國粹而奮鬥終身。
為了這個目標,他兢兢業業,從無懈怠,然而,誰也沒想到,這樣一個名門嬌子,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的最大的阻礙或許是他的父親,儘管梅葆玖本身天賦出眾,也一直積極努力,但是他的成就在父親的光芒下還是顯得黯淡無光,人們談起他,第一個想起的,還是他的父親。
父親梅蘭芳離世之後,梅葆玖成為梅派藝術的領軍人物,只是,隨着時代的發展,新文化崛起,傳統文化開始走向沒落,而京劇也不例外。
而李玉剛在這個時候順勢而起,他的一首《新貴妃醉酒》讓其迅速躥紅,舞台上那個化着精緻的旦角妝的年輕人用一種新穎的創作方式讓人們重新開始接受傳統文化。
而在這之前,甚少有人知道,梅葆玖和李玉剛已經是多年的忘年交,二人同樣喜歡戲曲,同樣想要弘揚傳統文化,只是一個是傳統文化的保守派,還有一個是以新文化為媒介的弘揚者。
梅葆玖和李玉剛的友好關係並沒有持續很久就開始惡化,原因是因為當時在媒體中瘋傳的一句話"前有梅蘭芳,後有李玉剛"。
這句話風起的背景是李玉剛《新貴妃醉酒》的爆紅,當時的李玉剛可以稱得上是以一己之力引領了一個領域的潮流,他的作品被稱為傳統文化的精髓,然而這些溢美之詞卻被梅葆玖嗤之以鼻,以至於後來他聽見了這句將李玉剛和他父親相媲美的話之後勃然大怒。
在梅葆玖看來,李玉剛的作品根本稱不上是弘揚國粹,更像是一種迎合觀眾的譁眾取寵之作,加之他對父親的崇敬之情,更讓他對李玉剛藉助父親的名聲來襯托自己的做法尤為不恥,自此,兩人的關係開始惡化。
倘若僅僅是因為這些原因,梅葆玖不會臨終之前還説出"至死不會原諒李玉剛"的話,二人的關係因為之後發生的一系列事情越來越惡劣。
那段時間,李玉剛沉迷於自身帶來的廣泛影響,因此也忽略了自己這位德高望重的朋友的心情,等他反應過來的時候,媒體已經將他誇的天花亂墜,他知道自己這位老友對父親的看重,也明白自己和梅蘭芳先生還有很大的差距。
同時,在他心裏,也隱隱約約明白媒體對他的過分誇大或許讓他已經遭受了一定的非議,所以,他也在默默尋找機會,希望能夠得到梅葆玖的講解。
只是,或許李玉剛天生不擅長處理這樣的事情,他選錯了時機,不僅沒有讓梅葆玖原諒他,反而使他們的關係雪上加霜。
那一年的春節晚會,梅葆玖和李玉剛同時受邀參加,就在李玉剛上台講話的時候,他本意是想緩和自己和梅葆玖的關係,卻沒想到用錯了語句,一句"我代表各位梅派藝術家感謝……"一下子點燃了梅葆玖的怒火,梅葆玖當場憤然離席,留下台上面露尷尬的李玉剛。
這件事以後,梅葆玖與李玉剛的關係徹底惡化,梅葆玖更是説出了"至死不原諒李玉剛"的話語,表面上看,二人的爭執是源於媒體將李玉剛和梅蘭芳相比惹怒了梅葆玖。
然而事實上,這更像是兩種弘揚方式之間的碰撞,梅葆玖師承父親梅蘭芳,學習的是最正統的梅派藝術風格的京劇,他是既傳統又正統的戲曲大家,而他所做的也是將這些國粹精華原汁原味的奉獻給大家。
而李玉剛則和他相反,李玉剛弘揚傳統藝術的方式和梅葆玖截然不同,他看出了傳統藝術的沒落,也看到了新媒體的崛起,於是,他將二者結合起來,希望通過新媒體的手段將京劇流行化,時尚化,最終被大眾認可,進而接受,最終達到弘揚的目的。
很多人因為梅葆玖和李玉剛的分歧而有諸多猜測,其實他們二人只不過是藝術理念上的紛爭,就好像,有人喜歡陽春白雪,曲高和寡,但是也有人喜歡下里巴人,通俗易懂,藝術沒有界限,只是方向各有不同。
當然,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我們也不能排除,梅葆玖先生對父親的尊崇讓他認為無人可以媲美父親,他早年能夠和李玉剛相交,某種程度上也是説明了他對李玉剛的認可。
只是後來,藝術環境的變化,傳統藝術的沒落,以及媒體的故意誇大,一步一步將二人的關係逼到了懸崖邊上。
其實,二人誰都無錯,因為這個世界上,方向不同者甚多。但是很多人到最後才明白一個道理,殊途同歸,儘管梅葆玖先生曾説永不原諒,但是或許他認真瞭解了李玉剛帶來的影響之後,也會願意聽他一句,對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