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詠梅拒絕被P成白嫩“水煮蛋”,工業味十足的少女感還有人買單嗎

由 費玉榮 發佈於 八卦

隨着開幕式的啓動,第33屆金雞獎終於在近期拉開帷幕。

令人有些意外的是,此次典禮的首個熱點並非各大獎項的入圍演員。

而是在金雞論壇發表演講的上一屆“影后”——詠梅。

她主講:40+女演員的現狀。沒想到卻因一席話成功登上熱搜,引發了大量關注。

在演講期間,妝發樸素、身姿挺拔的詠梅提及了每位藝人都面臨過的修圖情況。

她表示不喜歡這種不真實的感覺,因此與工作人員商量:

“能不能別修圖,倘若非要修,那就別把皺紋修平,因為這是我好不容易長出來的。”

這一席話給大眾帶來震撼:

原來詠梅面對外貌“瑕疵”的反應,與許多女藝人不同。很多女星因為過度追求顏值完美,硬是把一張有故事的臉給修成了光滑白嫩的“水煮蛋”。

大家都知道,女明星算得上是“外貌焦慮”最嚴重的羣體。

她們的壓力來自觀眾、經紀公司、同行……

20+追求身材纖細、30+要求少女感、40+被徹底放逐在“媽媽”角色中。

為了突顯嬌嫩,我們看得到30+姐姐強行雙馬尾、40+姐姐蘋果肌被注射得倍兒亮。

由此引發的審美“內卷化”影響深遠。

不只是普通女藝人為跟上潮流,硬凹少女感。

就連憑藉實力摘下“柏林影后”、“金雞影后”桂冠的詠梅,不也得被迫修圖,直至臉蛋閃閃發光嗎?

然而,觀眾真能為如此工業味十足的少女感買單嗎?

從大家的討論來看,答案似乎是:NO。

誠然,女明星的美貌毋庸置疑。

但明明外形、氣質均成熟,還堅持“至死仍是少女”確實是違和感滿滿。

就像此次金雞獎開幕式,不少熟齡女明星仍然堅持甜美可愛路線。

一旦脱離精修,則顯得“努力過頭”。

相比起來,一席淺灰色長裙的詠梅反而顯得低調又優雅。

在如此大環境下,詠梅能提出不介意皺紋,甚至把皺紋當作好不容易得到的禮物,應該是相當難得了。

而她所表達的,也不僅僅是對“外貌瑕疵”的不屑,更是對“年齡歧視”的鄙夷。

因為,女明星之所以在外貌上追求年輕、完美,歸根結底源於輿論不允許她們變老。

正如生完兩個寶寶的大S只能接王大陸媽媽的角色。

女藝人一旦肥胖、長皺紋或是因結婚生子而賦予“母性”色彩,那麼她們的機會也會大大減少,只能在主角媽媽的角色間打轉。

好不容易接到“姐弟戀”,還得時時警惕“老牛吃嫩草”的惡評。

想要解決“年齡”對中年女明星的束縛,首先要面臨兩個問題。

一是,中年女藝人機會不足。

國內影視行業看似是“大女主”的天下,但實際上女性題材的侷限性很大。

絕大多數以女性為主的作品,其主題均為戀愛、青春、家庭。

女性角色大多侷限在:“傻白甜”女主、惡毒女配、強勢媽媽、柔弱“綠茶”、長舌大媽……

中年女演員哪還有選擇機會呢?

反觀中年男演員,進可挑戰刑偵、懸疑題材,退可與00、95後小姑娘來一段忘年“黃昏戀”,可從沒有過什麼年齡危機、外貌焦慮。

中年女藝人之所以機會少,正如陶虹所説,是由於大眾對中年女性的關注不多。

要改善現狀,那就得多關注、尊重、認同這一羣體的多樣性。

幸運的是,隨着“中女時代”的來臨,越來越多觀眾願意看到不一樣的中年女性。

她們既可以如董明珠一般,在事業上不畏性別劣勢、屹立巔峯;

也能像楊麗萍一樣,捨棄結婚生子這一選項,追逐夢想中的生活。

同時像海清等中年女演員的自我發聲、《乘風破浪的姐姐》傳遞“三十而勵”觀點。

也讓更多觀眾注意到一大批像劉琳、譚卓等實力強勁,但熱度不比流量的中年女藝人。

正因如此,《淑女的品格》雖是個“假瓜”,但其講述熟齡女性獨立生活的主題卻受到許大眾期待。

更有像趙薇這樣成功的女藝人,願意將鏡頭集中在各年齡段女性身上。

用《聽見她説》來挖掘更深層的女性故事。

二是,中年女藝人的自我定位、認知不理性。

為迎合市場而保持少女感,這可以理解。

但沒必要將其當做人設、反覆貼標籤,不符合現實的通告、營銷只會引發反感。

口碑好如馬伊琍,不也因為演24歲的姑娘,被吐槽“尬”。

江湖地位高如劉嘉玲,不也因為挑戰雙馬尾,被質疑是不是被劇組抓住把柄。

可見,找準定位、演繹合適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

為保留主角地位,而強行將自己塞進少女角色,結果或許得不償失。

其實,中年女演員最應該學習的是詠梅面對“瑕疵”的坦然。

抑或是像舒淇這般不染髮、還曬白髮的樂觀。

這份自信和淡然不僅彰顯了30+、40+、50+……獨特的美麗,更影響許多為年紀、外貌焦慮的普通女性。

畢竟,美並不僅限於少女們飽滿的蘋果肌、無暇的肌膚。

更體現在不同年齡段女性愈發成熟和從容的氣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