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兒童節,這5部高分影片盤點PK,哪一部才是你的最愛
文|小鬥兒砍柴書院特邀作者
編輯|沐漪
“一寸光陰一寸金,老師説過寸金難買寸光陰,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的童年.”。
這是羅大佑《童年》裏的歌詞,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童年的真實寫照。
在美國有一個小女孩,懷揣着這樣的夢想感染了無數人,她便是電影《陽光小美女》中的主角奧利弗。
奧利弗所生長的家庭,也是十足的“非主流”。
她的爸爸迷信成功學卻一點也不成功;哥哥夢想考上飛行學院,卻自閉性格怪異;舅舅是大學教授,但卻是個很喪的理想主義者;爺爺就更讓人震驚,他竟然教會了奧利弗跳脱衣舞……
初看,我們會覺得這是一部雞湯勵志片,無非是普通人勇敢努力去追尋夢想這樣的俗套情節。
但細品之下卻發現,電影卻是站在孩子的視角,鼓勵我們拋卻世俗條條框框和成見,快樂地忠於自我。
所以在電影的最後,我們看到奧利弗並沒有拿獎,但是全家人依舊很快樂,奧利弗也沒有因為無緣“陽光小美女”這個稱號就去否定自己,她依舊覺得自己是最美最棒的那個,我們也深深被這樣的結尾打動。
但變成大人之後,我們卻開始把現實掛在嘴邊,不僅缺失了那份原始的勇敢與自信,還轉而用現實去壓榨否定孩子的夢想,或許這才是真正的惡性循環吧。
而奧利弗像一道陽光魔法穿透壓在頭頂的重重霧霾,讓人們感受到那份不被教條框定的自由和熱情。
奧利弗的陽光魔法散發了9年之後,一個來自阿爾卑斯山之巔的小姑娘用濃濃的氧氣感淨化了世人,她就是電影《海蒂和爺爺》中的小主角海蒂。
海蒂的年齡比奧利弗更小,並且很小就成了孤兒。
六歲時海蒂被姨媽送到了獨居在阿爾卑斯山的祖父家,從此開始了與祖父相依為命的生活。
即使生活條件很艱苦,但祖父會用自己的雙手給海蒂製作雪橇等各種玩具,而這一切都讓小海蒂滿足不已。
最重要的是海蒂深深地喜歡着這裏,也深深愛着自己的爺爺。
海蒂被姨媽賣到了法蘭克福澤塞曼家成了克拉拉小姐的陪讀,海蒂身上自帶的自然清新氣息,不知不覺中竟也感染了曾經因生病而自閉的克拉拉並使她逐漸開朗起來。
雖然在澤賽曼家受到大家的喜愛,日子也衣食無憂,但海蒂始終懷念着爺爺和阿爾卑斯山的小木屋,所以影片的最後她放棄了眼前的優渥條件,執着地選擇回到爺爺身邊,迴歸阿爾卑斯山那片她真正屬於的地方。
但海蒂卻沒有被世俗的不幸影響,而是繼續帶着自己的純粹和真摯最終成為那個真正幸福的人,雖然身世上她是孤兒,但在心靈和精神上她又比太多人富有和充盈。
氧氣女孩海蒂,她的天真和阿爾卑斯山的自然景象一起治癒着屏幕前無數的人,看過之後你會覺得那份景象既寧靜又震撼,從而心生無限嚮往。
越來越多的孩子,他們穿着大人的衣服説着成人世界的客套言語,過早地戴上成熟的面具,但真正面對命運的變故時,卻又玻璃心脆弱得經不起一點風浪。
2017年有這樣一個男孩,他也帶着巨大的太空頭盔出場,卻用頭盔後殘缺的面容鼓舞了無數人,他就是《奇蹟男孩》奧吉。
自卑的奧吉卻又是喜歡學校的,他渴望交朋友又害怕被嫌棄被排擠。
但在家人的鼓勵下,奧吉試着一點點放開自己的內心,他把學校變成自己喜歡的《星球大戰》現場,昔日因戴着頭盔而遭受同學嘲笑的奧吉,漸漸變成整條街最炫酷的仔,也收穫了自己的第一個朋友傑克。
姐姐得知奧吉的沮喪便勸説他“人也是會變的,如果你想當普通的小孩兒,這就是規則。”
奧吉所遭受的正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會遇到的,拿真心相交的朋友,在背地裏卻是另一套,肝膽相照得到的卻是背叛。
影片的最後,奧吉原諒了傑克,兩人重歸於好,因為奧吉明白了永遠不要仰仗別人的喜歡來獲得自信,真正的勇氣來自愛自己和相信自己的力量。
“在正確和善良之間,請選擇善良”,這看似愚鈍,卻是太多人都已經缺失的真正的勇敢。
因為米格的曾曾祖父海格特便是因為喜歡音樂,拋棄妻女去追尋夢想,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
最後克魯茲殺害了海格特並將他的創作據為己有,還因為這首歌成了家喻户曉的明星。而海格特卻因此再也無法與家人團聚,更無法獲得家人的原諒。
世界上似乎總有一些不公之事,壞人總是得不到應有的懲罰,而好人總是抱憾終身。但幸好電影裏,至少會有一個瞬間,讓我們對生活又重燃感動和信心。
電影的最後米格和曾祖母一同唱起那首《Rememberme》,他留住了曾祖母對父親的記憶,這一瞬間也是全片最戳人淚點的時刻。
但是跟着小男孩米格一起尋夢歷險,看着亡靈世界裏形形色色或温暖或詭異的亡靈們,卻也能深深感受到,比起害怕被遺忘,不如做一個能被人記住的人吧,而帶着記憶快樂生活又是多麼幸福的事。
2005年《納尼亞傳奇1》的出現,正契合了無數孩子心中的“任意門”情節。四個孩子在玩捉迷藏的時候誤入魔法衣櫥,便打開了一扇通往奇幻世界--納尼亞王國的大門。
如果是大人估計早就嚇尿了,但主角是四個孩子,所以他們不僅不怕而且十分享受這夢境成真的時刻。
最後還和雄獅亞蘭絲組成復興小分隊,一起對抗邪惡的黑暗女巫。
孩子們的身上總是有一種天然的無畏與純粹,他們非黑即白對錯分明。
而大人們信奉的卻是“小孩子才分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
這話或許不假,但純粹與事故之間,又有多少成年人能像電影中的孩子般説出那動人心魄的台詞--“你願意和我並肩作戰嗎?”“至死不渝”。
或許以演技和夠不夠深刻去評定一部童話作品,本就破壞了那份信念與真摯。
巴爾扎克在《於絮爾·彌羅埃》中説:“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階段,那時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顆果子,是一片朦朦朧朧的聰明,一種永遠不息的活動,一股強烈的慾望”。
這樣的童年,你我都曾有。願餘生也可以永留心中,莫失莫忘。
.END.
【排版|沐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