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欺負了,比強硬回擊、忍氣吞聲更解氣的是:張馨予式勝利
娛樂圈是個名利場,紅的時候眾人爭相競捧。落魄的時候,不但沒人幫襯,甚至還會被人落井下石。
張馨予在2016年的時候,就遇到了這樣的至暗時刻。
張馨予與李晨相戀時,從合照的肢體語言來看,她非常愛戀李晨。張馨予雙手挽住李晨的胳膊,掌心之間沒留空隙,緊緊貼合李晨的胳膊,可見對李晨的依戀滿滿。
在另一張與李晨同台的照片中,兩人手牽手,李晨的手掌覆蓋在上代表在這段關係中占主導地位。而張馨予也乖巧地跟在男友後方。但從兩人之間的距離落差來看,李晨對這位女友並沒有那麼“黏”。
之後,李晨公佈新戀情,與范冰冰小姐熱戀。一時間,愛心石頭等八卦故事,全網皆知。這件事,最痛苦的就是張馨予。從張馨予發佈的微博來看,李晨和范冰冰相戀的速度之快,讓張馨予都沒反應過來。
當張馨予想再抱一抱自己的愛人李晨,卻發現李先生已經站在了范冰冰身邊,緊緊地擁抱着冰冰姐。
張馨予也在微博小號痛訴范冰冰聯合圈內人封殺她。在2016年,自己做的大半工作最終都會被取消。只有少部分能夠留存下來。這幾率幾乎等同於中獎。
張馨予羅列自己被受到封殺的事項有:
1. 受邀出席頒獎典禮,范冰冰讓人撤銷她的出席資格;
2. 最重要最想看的一場秀被臨時出名。對方工作人員第二天才敢回電話:不照做就會被開除;
3. 提前半個月溝通好的工作,被臨時取消。
同時,張馨予更是喊話范冰冰:“你把不相干的人都拉進這是非中,就是為了滿足你踩我的心?你有快感嗎?表示你真的很強大,你可以玩似的讓我難堪?”
彼時的張馨予,在娛樂圈地位與流量並不高;范冰冰確實是頂流,所以對於張馨予的言行,范冰冰沒有必要回應。
張馨予也能認清形勢,通過微博的記錄,只是為了寫給將來的自己,別忘記這段經歷。
2016年的張馨予,愛情、事業,雙雙墜入谷底。她還一度患上了抑鬱症。
但到了今天,張馨予與丈夫何捷結婚,成了軍嫂,兩人生育一女。
范冰冰因為税務風波,到現在還在想方設法復出,與李晨也是以分手告終。兩人在國內娛樂圈的人氣與口碑,雙下滑。
所以,被人欺負,心中肯定難受。但一時的輸贏,並不代表誰就是最終的贏家。關鍵在於,你如何看待被人欺負這件事。
在人際關係中所產生的衝突,通常都是有前因後果的:
一、兩人具備資源競爭性
這種在職場與情感生活中,經常能見到。兩人候選人,同時競爭一個內部推薦崗位。在觀察期內,兩人就會在工作中暗自較量,甚至出現背後詆譭對方的情況。
在繼承老人的遺產時,這種競爭性的衝突會變大的更明確。尤其是多子女的家庭,針對老人的遺產分配該怎麼定,每一家都覺得自己被欺負了,不合理。鬧上法院的案例,層出不窮。
二、阻擾對方的發展
這種情況,一般存在於兩個互相看不順眼的人身上。新歡舊愛等情感糾葛下,新女友看不上男友的前女友。此時,就容易出現阻擾對方發展的情況。
或者是再婚家庭,後媽看“拖油瓶”不順眼,就會有藉由各種方法來阻擾對方的發展。例如以學生應該穿校服為由,拒絕為其購買新衣服等。
但有一點,我們要明白:如果對方的行為,讓你產生了被欺負的感覺。那麼實際上,對方的實力會強過你。
因為如果你更強,對方就不會以卵擊石。就像當初的張馨予被欺負到抑鬱了,都沒辦法回擊。而且感到范冰冰耍她就跟玩似的。因為她與范冰冰在娛樂圈的實力相差懸殊。
那麼應對人際關係的衝突,有三種模式:
一、逃避,不做無謂的抵抗
在主觀上刻意迴避對方的挑釁。例如:他只是在開玩笑啦。我完全不會在意。
但這種方法可能產生的代價是:使當事人容易感到沮喪、沉默、自我價值感喪失等。
二、主動做出讓步
用行動來做妥協,算是認輸,投誠。同時也是避免更多的遭受打擊。
從理性角度來看,這是一種及時止損的方法。但大多數人都會覺得自己咽不下這口氣。
三、血戰到底,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人爭一口氣。只要我一息尚存,你也別想好過。
這種處理方法,會耗費當事雙方巨大的精力和時間,同時也可能形成雙輸的局面。
但人如果陷進了這個情緒的牛角尖,就很難自拔了。當事人往往會反覆説的一句話就是:“我什麼都不要,就是要個説法!”
但如果從人生的長河來看,理智逃離,可能會以小成本,產生最大的有益。
如果當年,張馨予採取主動讓步或血戰到底,説不定就沒有如今美滿的婚姻;有時候放過自己,也是給自己更多的選擇。
如今,在這場人際衝突中,才出現贏家。這是一種不爭而勝的姿態。
不爭一時之氣,不逞一時之強。當你將自己的人生活出精彩,活出自在,你自然就能獲得最終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