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中國“洋媳婦”,真美
在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城裏有一位從阿根廷遠嫁中國的“洋媳婦”叫奇娜,10多年前她和長汀青年楊淙組成一對“中阿合作”家庭。如今,楊淙和奇娜夫妻倆有一個即將高考的兒子和一對讀小學的雙胞胎女兒,一家人日子和美,被評為龍巖市2017年“最美家庭”,在當地傳為美談。
楊淙和奇娜夫妻倆送一對雙胞胎女兒上學。中新社記者 張金川 攝
“中國有很大的變化,在這邊生活幸福、安逸,每天都很開心。”來到中國生活14年,從阿根廷遠嫁閩西客家小城的“洋媳婦”奇娜説出切身感受。
兩年學會流利中文
2004年,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生奇娜邂逅了來自中國福建長汀的留學生楊淙,二人在一次教會活動中一見鍾情,結下跨越太平洋的異國姻緣。兩年後,奇娜跟隨楊淙帶着剛出生的兒子來到中國,回國前,楊淙媽媽便先給她取了中文名字“楊奇娜”,大家通常叫她“奇娜”。
“洋媳婦”奇娜。中新社記者 張金川 攝
記者來到奇娜家中時,她説着一口流利的中文,為客人們泡着咖啡。她告訴記者,自己完全融入了長汀的風俗習慣,如今更多時間在家照顧丈夫、公婆和三個孩子,專心過起了相夫教子的生活。
而來中國之前,奇娜對中國的瞭解很少。她回憶起2006年第一次跟隨丈夫回家,眾多親戚朋友前來機場迎接,“真沒想到會有這麼大的陣容來接機,給我印象特別深刻,太熱情了!”
“洋媳婦”奇娜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中新社記者 張金川 攝
在她印象中,長汀有一座老舊的橋上擺滿攤販,造成堵車。“當時長汀沒有公路、商場,房子也少。”
最令奇娜苦惱的就是語言不通。“當時公公為我買來兒童讀物,從拼音、字詞,再到句子,耐心地教我,也會在外出時指認街道上的中文。”
奇娜説,就像小孩子學説話一般,兩年時間漸漸學會了中文。丈夫楊淙在一旁説,“現在奇娜講中文流利,甚至比我的發音更標準。”
“洋媳婦”奇娜與丈夫楊淙。 中新社記者 張金川 攝
“洋媳婦”奇娜與丈夫楊淙。 中新社記者 張金川 攝
能操持地道客家年夜飯
幾年後,奇娜從吃不慣中國菜,到喜歡上了客家美食,會做白斬雞、釀豆腐,包餃子,甚至能操持一頓地道的閩西客家年夜飯。
相比在阿根廷時做牛排、土豆等簡單料理,奇娜認為做中國菜像是玩手工藝品,“處理各式食材、豐富的烹飪方法都很有意思。”
而過中國春節,也給奇娜留下深刻印象,“大家走親訪友,從外地趕回家團聚,氣氛熱鬧。”
“洋媳婦”奇娜與丈夫楊淙一起逛店頭街。中新社記者 張金川 攝
對比這些年度過的春節,奇娜笑説,以前看到夜空中綻放的煙火感覺很有趣,但後來煙氣瀰漫,持續幾天的鞭炮聲也很吵,如今人們以更環保的方式度過春節。
除此之外,客家各式傳統節日、民俗風情深深吸引了她,客家米酒的甜蜜同樣感染了這位“洋媳婦”。見證長汀變得夜景迷人、遊人如織,“長汀就是我的家鄉。”奇娜如是説。
2016年,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節目組與楊淙在客家山寨丁屋嶺為奇娜補辦了一場傳統的客家婚禮,並被製作成《奇娜的禮物》紀錄片播出。 受訪者供圖
介紹自己是長汀人
楊淙説,剛回國時,家鄉人對這位“洋媳婦”感到十分新奇,都要求合影、簽名,奇娜很快被大家所熟知。後來,奇娜漸漸習慣並喜歡上中國,還成為了當地的“紅人”。
這幾年,奇娜和其家庭的故事被傳開來。2016年,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節目組與楊淙在客家山寨丁屋嶺為奇娜補辦了一場傳統的客家婚禮,並被製作成《奇娜的禮物》紀錄片播出。
2016年,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節目組與楊淙在客家山寨丁屋嶺為奇娜補辦了一場傳統的客家婚禮,並被製作成《奇娜的禮物》紀錄片播出。 受訪者供圖
2016年,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節目組與楊淙在客家山寨丁屋嶺為奇娜補辦了一場傳統的客家婚禮,並被製作成《奇娜的禮物》紀錄片播出。 受訪者供圖
奇娜一家參加央視《開門大吉》。 受訪者供圖
此後,奇娜一家人成為電視台經常邀請的嘉賓,備受關注。而無論去到哪裏,奇娜都不忘介紹自己是長汀人。
“奇娜,我看過你的節目。”這是奇娜走在街頭常聽到的話。上個月,奇娜一家人剛去到北京參加《越戰越勇》真人秀綜藝節目錄制。
上個月,奇娜一家人剛去到北京參加《越戰越勇》真人秀綜藝節目錄制。 受訪者供圖
出門買菜用手機支付,去哪裏都交通便利,網上購物收貨快捷……在奇娜的生活中,她處處感受着中國的發展。她談到中國城市建設力度不斷提升、高鐵動車為出行提供很大便利,以及老百姓享受中國各項改革所帶來的福利,時而不時豎起大拇指點贊。
去過北京、上海、雲南等很多城市,奇娜感嘆中國城市的新風貌。説到最喜歡的城市,奇娜提起了北京,她認為故宮、長城都體現了中國的文化底藴。
奇娜偶爾去火鍋店打理。中新社記者 張金川 攝
去年4月,奇娜和楊淙開了一家500多平方米的自助海鮮火鍋店,門庭若市。奇娜偶爾去打理前台,而主要經營工作則由楊淙負責,一家人日子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