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年6月26日,在北洋大臣李鴻章親自安排部署下,由丁汝昌親率“定遠”、“鎮遠”、“致遠”、“靖遠”、“經遠”和“來遠”等主要軍艦組成的北洋艦隊正式訪問日本。
據史料記載,當時,日本方面對清政府北洋艦隊的到來竭盡禮儀之能事,所到之處或禮炮致禮,或夾道迎接,在各種場合都表現得“禮意其隆”。7月9日,日本天皇還特地在東京接見了丁汝昌和北洋各艦管帶,禮儀非常隆重。
據史料記載,當時日本朝野人士在參觀7000噸級的“定遠”和“鎮遠”艦後普遍感到羞慚,同時也誘發了日本國內的一些驚恐情緒。日本法制局局長宮尾崎三郎事後記述道:“‘定遠’號放出小艇迎接,先登‘定遠’號。丁(汝昌)、李(經方)兩人在艦門迎接停泊在旅順港內的北洋水師軍艦來賓,一一握手。隨即由嚮導帶領巡視艦內上下各室。巨炮4門,直徑1尺,長25尺,當時我國所未有……艦內清潔,不亞於歐洲。中午12時進午餐,下午1時半離艦辭別。此時,鳴禮炮21響送行登陸。同行觀艦者數人在回京火車途中談論,謂中國畢竟已成大國,竟已裝備如此優勢之艦隊,定將雄飛東洋海面。反觀我國,僅有三四艘三四千噸級之巡洋艦,無法與彼相比。同行觀艦者皆捲舌而驚恐不安。”日本輿論也大力渲染日本國內“對強大的中國的艦隊的威力感到恐怖。”
據當時《時事新報》也報道稱:“艦體巨大、機器完備、士兵熟練,值得一觀之處頗多。”
北洋艦隊在橫濱港停留了約兩個星期,隨後丁汝昌率艦隊前往長崎訪問。
8月4日,北洋艦隊離開日本回國,8月11日返抵威海,歷時40余天的訪日全部結束。北洋艦隊的這次訪日,對當時日本朝野產生了巨大震動。日本政府認為必須加大日本的海軍投入,把建設一支足以對付北洋艦隊的海軍作為其“最高命令”。日本松方內閣提出了5860萬元的海軍投出方案,計劃在9年內建造1萬噸級的鐵甲艦4艘和巡洋艦6艘。
1892年,日本新上台的伊藤內閣公佈了建造10萬噸軍艦的計劃。1893年,日本天皇又發佈敕諭:決定在爾後6年中再從內帑中每年撥出30萬日元,並從文武官員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作為造艦費上繳國庫,專款專用。這一年,日本海軍已初具規模,共有各種軍艦55艘,迅速發展成為一支可以和北洋艦隊相抗衡的海軍力量。在激烈的海軍競爭中,中日兩國海軍之間的差距日漸縮小,中國在前些年積累的海軍優勢,基本上被窮追不捨的日本海軍拉平了。
1894年,號稱“亞洲第一艦隊”的北洋水師在與日本聯合艦隊的正面較量中首敗於豐島海戰,再敗於黃海海戰,三敗於威海崴而全軍覆沒,昔日北洋艦隊訪問日本的榮耀,也隨之被淹沒在歷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