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郭麒麟就是星二代的正確打開方式吧

由 童豔紅 發佈於 八卦

三年前看過一片,是德雲社多位相聲名角聯合主演的《相聲大電影之我要幸福》。

片子的質量如何就不多提了,從“好於0%喜劇片”以及“好於0%劇情片”這兩個罕見的數據便可見一斑。

這部片於我個人而言最大的記憶點,是它讓我認識了郭麒麟。

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對這位“德雲社公子”是沒有任何瞭解的,所以當我看到片中染着一頭黃毛外形不甚姣好的小胖子拿着男主角的劇本,和白富美的女主角大大方方談着戀愛時我就納了悶。

事後一看演員表,好嘛,原來他就是郭麒麟,郭德綱之子,怪不得。

片子拍得挺早,15年就拍好了,只是拖到了17年才上映,當時的郭麒麟早就減肥成功不是這幅模樣。

能成功減重80斤,郭麒麟還是蠻酷的。用他自己的話説“我覺得減肥這個事兒是我生長到現在,做的最了不起的一件事。”

畢竟減肥這種事完全沒辦法依託於外力,你是誰兒子都不成,只能靠自己的意志。

所以説郭麒麟能成功減肥,就足以説明這小夥已經遠超常人。

也正是因為減肥成功,讓他在外型上有了更多可能,郭麒麟這才逐步從一個説相聲的,開始拍電視,演電影,上着各式各樣的綜藝。

會談郭麒麟,是因為最近的他確實有些扎眼。

何老師説,復工後我的第一個節目遇到了郭麒麟,第二個節目又碰到了郭麒麟,第三個節目還是郭麒麟。

近期郭麒麟參加的綜藝實在太多了,能有七八個,何老師碰見三次實在不算多。作為相聲演員的郭麒麟,這算是徹底火出圈了。

去年《慶餘年》熱播時,郭麒麟就憑着“範思哲”一角小火了一把。

不少人都誇,“老郭兒子演技真不錯嘿”、“自然又靈性把範思哲演活了”、“簡直是戲裏的笑點擔當”。

這不是郭麒麟第一次演戲,前些年參加《我就是演員》時就演過兩段,可是給罵慘嘍。

其實演得還行,只是與同台競技的兩位科班出身的專業影視演員來説是差了些火候,但天賦還是有的,且共情力極強。

表演結束後台時胡玫導演誇了一番郭麒麟,説他演得好,“哎呀,你這孩子演得不錯,挺好的,你別看你不是專業的,你是説相聲的,你看你演的還特別好”話到這了,胡玫導演又改口説,“我説這話幹什麼,你怎麼不是專業的,你就是專業的演員。”

郭麒麟後來在一次演講時説胡玫導演這幾句話讓他特別高興印象深刻,一是自己的表演獲得了大導演的認可,二是他的想法和胡玫導演完全一致。

在他看來,相聲演員從根本上來説就是演員。從小學習的各種表演技巧,都是為了塑造一個好的人物。

這話沒錯,相聲演員去表演影視只是換個表現形式,其本質的東西是相通的。

同為相聲演員出身的牛振華老師、馮鞏老師、範偉老師,在影視上的成就都達到了影帝級別,足以説明一切。

牛振華,第七屆東京電影節最佳男演員;

馮鞏,第十八屆金雞獎最佳男演員;

範偉,28屆蒙特利爾、30屆開羅、53屆金馬最佳男演員。

那麼從此郭麒麟就拋開相聲,主打影視圈,以做影帝為奮鬥目標了嗎?並不是。

“我去做綜藝,我去拍戲,其實都是入世的一個經歷,就是這樣的。你老不經歷這些東西,沒見過這些事兒,你怎麼去表演?你怎麼能把觀眾朋友們説信了?”

做演員是為了更好地説相聲,這似乎是郭麒麟的一個想法。

我從未想過郭麒麟有一天會離開相聲界,因為他爹是郭德綱,因為郭德綱打小給他傳遞到骨子裏的教育。

談起老郭的“挫折教育”,有人倍豎大拇指,連郭德綱自己都極為自得。

郭德綱對自己兒子特別苦。

因為在老郭眼裏,自己把郭麒麟欺負夠,讓郭麒麟在自己這兒把苦頭都吃盡,這樣出門在外就不會他就會懂得如何與人相處的分寸,就不會再被別人欺負。

這種教育方式挺典型的,只能説它挺適用於郭麒麟,並不能説它就是對的,好的。

教育好了,孩子懂分寸,知禮儀,有韌性,成了郭麒麟。

要是孩子沒挺過來,要麼自卑要麼反叛,那就壞了。

好在郭麒麟挺過來了。

挺過來的郭麒麟,明白父親的苦心,也不再辜負父親的期望,迷茫時期本打算出國留學的郭麒麟,因為父親的一句話“爸爸保證,你做別的事情,高度不可能超過這個”。

所以我相信,郭麒麟不會放棄相聲。

如今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等待花完全綻放開來的那一天。

作為星二代,郭麒麟知道自己的路怎麼走,明白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拎得清自己。

在業務能力沒得説的前提下,還能做到做人同樣沒得説。

《嚮往的生活4》第一季郭麒麟一出場顯然整個節目的氣氛就不一樣了,畫風突變,變得熱鬧活絡。

如果説之前周迅在的節目是一首詩,恬靜優雅。

如今郭麒麟來了節目就變成了一幅畫,漫畫,有趣逗樂。

這就是郭麒麟自身的魅力,讓觀眾看見他就開心,這是一個演員的本事。

就連周迅都説,雖然我沒見過你,但我就是特別喜歡你。

低調有分寸,與人相處知進退,讓每個身邊的人感到舒服,這樣的郭麒麟,誰能説他不是星二代的正確打開方式?

與郭麒麟同樣有着正確星二代打開方式的還有不少。

如曾寶儀、曾國祥,前者是著名主持人,直爽、開朗的個性在演藝圈人緣頗好,後者先憑《七月與安生》入圍金馬最佳導演,再憑《少年的你》斬獲金像最佳導演,未來成就不可限量。

曾國祥還有句特著名的話,“你可以説我戲拍的不好,可以説我戲演的爛,我都不介意。但你説我靠我爸,我真的會很生氣。”

再如馬思純,先是評《左耳》提名金馬最佳女配,第二年就直接評《七月與安生》拿了影后。

《七月與安生》中的“林七月”其實就跟馬思純本人很像,她們都是活在一個相對安逸的成長環境,小時候受到家庭的束縛,同時還有家庭帶給她的愛和壓力,於是長大之後想要爆發。不同的是,馬思純成功了,她找到了自己想要的路。

至於謝霆鋒這樣星二代中的“神”更是不必多説,演電影他兩次入圍金馬最佳男主,又是香港金像獎的大滿貫影帝,唱歌更是拿獎無數,巔峯時期一度以一己之力與四大天王分庭抗禮。

有正確打開的星二代,自然還有不正確的。

如李天一,無證駕駛、開車撞人、打架鬥毆、輪姦女性;

如房祖名,自己吸毒還拉着柯震東一起吸毒;

如張默,打人、吸毒、二次吸毒,容留他人吸毒。

······

他們是徹底的廢柴渣滓嗎?不是。

李天一從小就拿過數個鋼琴獎,房祖名《千機變》、《男兒本色》、《太陽照常升起》塑造的幾個不同角色形象亦被觀眾認可,張默更是作品多多,《讓子彈飛》裏一段就吃幾碗粉與陳坤的對手戲,堪稱精彩絕倫。

本就是幸運兒的他們,是多少人豔羨的對象?

作為二代的他們,本就擁有着比普通人更多的資源、更高的平台,稍加努力成功便手到擒來。

稍微有點成就便洋洋自得,以為自己是人中龍鳳世間少有的鬼才。其實不過是躺在父母鋪好的康莊大道上,被父母推了兩步。

人,貴在自知。

談到如何看待自己身上星二代的標籤,郭麒麟這樣回道:

“自打知道和父親的差距後,我就沒有壓力了。現在的煩惱頂多是大家對我的認知還停留在‘二代’標籤上。但我才23歲,23歲就把這標籤都撕掉了,那我將來還得了?那我得是多優秀、多厲害的一個人?所以我不着急,做該做的事,等有了好作品,標籤自然就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