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迅、劉嘉玲,章子怡三位國際級影星都因為演少女被吐槽不停。
都説唯有時間不會騙人,觀眾的眼睛,同樣也是騙不過的。噘嘴抬眉無辜眼,能用的伎倆都用上了,不是女主演技不過關,而是滿40減25這道題,用在顏值上實在是不成立。
有人説,章子怡和15歲的阿嫵之間,缺了一個毛戈平。
毛戈平讓當時38歲的劉曉慶演了一把16歲的武則天,並大獲好評。劉曉慶25歲時的掛曆照和38歲時演16歲武媚孃的劇照,仔細感受眼神和嘴角上揚程度,面部蘋果肌的走向,拋開當時的影樓蒙太奇磨皮效果,還是能感受到人物給你傳達的年齡氣息的不同。
要説38歲時演少女還算成功,劉曉慶61歲時出演《隋唐英雄傳》16歲的公主,着實讓人難以接受。
毛戈平的確厲害,可再厲害的化妝師,也只能掩蓋皮肉的瑕疵,製造“年輕的皮相”之假相。表情和靈魂的年輕氣息,是畫不出來的。
那麼問題來了,
為什麼大女主電視劇不讓年輕演員演少女時期?
有豆瓣網友拿唐嫣和鍾漢良的《何以笙簫默》中“小默笙”來舉栗子,當時32歲的糖姐找了十多歲的吳倩演了小默笙,據説那時圈粉圈到人氣幾乎影響到了糖姐演的大默笙。
《燕雲台》時,36歲的糖姐就自己演了少女時期,據説還是孕期出演,實在敬業。
每次大女主電視劇演少女(大男主演少男也不少),都會引起觀眾的熱烈討論,觀眾們有錯麼?沒有,他們只是以普通人的世俗眼光,來評判公眾人物的顏值。
那是演員的錯麼?更不是,以上幾位演員本身的演技,其實都已經算是在頂流了。但還是在幼時選角上堅持本人出鏡,Maggie認為,隱隱約約反映出了當下從娛樂圈一直衍生到社會上的現象
——年齡和容貌焦慮。
年齡焦慮
2019年,海清在First影展閉幕式上呼籲各位導演“多給中年女演員機會”。
不知是不是巧合,2020年,《浪姐》和《三十而已》成功地掀起了中年女性話題。
雖然電視節目起了很正面的導向,中年女性社會話題也的確紅紅火火了一陣。知乎上那些關於三十歲女性的話題依然圍繞着——
“三十歲單身女性如何成功的把自己嫁出去?”
“三十歲以後的女性在職場有多難?”
“女人過了三十,掉價,老的快?”
容貌焦慮
同樣困擾着女性的,還有“容貌焦慮”這個詞。
這種容貌焦慮,國內女演員身上尤其嚴重,普通女孩身上也很常見。
演員張檬在綜藝上承認,自己很後悔整容。
並且整容的原因,一是因為演的角色被網暴説醜,二就是被男友説醜。
沒整前長這樣,説她醜,exo me?是我眼睛出問題了還是你們整容臉看多了?
2020年底,一部趙薇導演的微電影上線,專門針對女性問題拍攝的。第一期《魔鏡》,正是針對女孩的容貌焦慮。
女主每天濃妝PO照片和視頻到社交媒體,以收到的點贊和評論為樂。
就這樣,她還是不滿意自己的容貌,當她素顏去找醫生要求整容,醫生問她“你為什麼要整容?”
她回答“我覺得我很醜”。
究其原因,是因為她年少時期的陰影,被同學嘲笑醜和胖。
來看一組國內調查數據顯示——
● 18歲到35歲的姑娘,平均每天照鏡子的時間為45分鐘。
● 每100個大學生裏,就有40個做過不同程度的整容。
● 每100個大學生裏,只有1%的人,表示對自己的外貌非常滿意。對自己外貌不滿意則佔了55%,非常不滿意佔了14%。
這意味着,“容貌焦慮”在我們的生活裏,已經是隨處可見了。
如果我有年齡和容貌焦慮,
解決方案是?
Maggie不是心理學專家,多少有這些困擾,也是在努力學習中。但Maggie會看一些過來人給予的指導,參考並結合現實的情況,取之平衡面,調整自己的生活,努力讓自己活的開心快樂。比如鞏俐對此事的觀點:
楊瀾採訪過鞏俐,問有無年齡危機,鞏皇立刻回答“沒有”。
鞏俐的觀點是,演員職業是顆常青樹。
其實這句話是有個條件的,那就是:你首先得是個好演員。
鞏俐解釋到,如果能把工作和生活平衡,那麼其實它就是一個一生都可以從事的工作,一輩子都可以為之奮鬥的畢生事業。
這樣的觀點,何嘗不能同理映射到普通人的職業和生活中?
可以説,要健康美麗體面優雅的面對這個社會,首先得有一顆不斷學習,不放棄自己的心。
每日畫皮保養,間歇醫美治療,如今的社會其實已經為我們的美提供很大便利了!
值得欣慰的是,國外有些媒體,已經開始鼓勵大眾摒棄過於塑料的審美了,如果全世界的傳播都能向一個自然健康的方向導向,相信每個人都能愉快的接受自己度過一生啦。
最後InStyle想説,我們永遠無法做到,讓所有人都滿意。
學會愛自己和欣賞自己,你才能得到開心的一生。
就像上面這位老奶奶,老了也很美的呀!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