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外來媳婦本地郎》阿嬌,勵志的吳蘇妹:是個語言專家還是當官的

由 梁丘憐翠 發佈於 八卦

有些人看着漂亮,實則只有外表;而有些人長得不起眼,但她擁有才華,也很努力!

在廣東本土文化劇裏,有一部長達四千集的長壽劇,在國內也是首屈一指的,直到現在該劇仍在繼續。

該劇沒有請有名的演員,也沒有漂亮奢華的服裝,更沒有亂七八糟的特效,它有的只是一顆炙熱的心,用貼近生活的表現方式,用生活裏的每一件小事,都能做得有意義。

它就是有着廣東二十一年曆史的文化劇——《外來媳婦本地郎》!

該劇用了二十一年的時間,刻畫出的許多人物形象都很經典,如貪財吝嗇的康祈宗、有才華聽媳婦話的康祈耀、愛幹活不動腦的康祈光、鬼馬精靈的康祈祖等等。

除了主演們之外,配角們也很出彩,其中,有一個曾是康祈宗的廚師,後面勵志起來,自己開了家“俏嬌娃餐廳”,當起了老闆,她就是李彩嬌。

對於李彩嬌,她小氣吝嗇、膽小怕事,年輕的時候,丈夫去世了,留下五隻化骨龍陪着阿嬌,在《外來媳婦本地郎》初期,阿嬌作為農村出來的,不懂人情世故,生活壓力大,經常能省則省。

看似不起眼的阿嬌飾演者吳蘇妹,她大有來頭,她可是廣東話劇院戲劇團的團長,這是份工作,也是份榮耀。

《外來媳婦本地郎》是一部講述生活瑣事的劇,從我們身邊的一點一滴説起,忽略掉的小事很容易演變成大事。

而《外來媳婦本地郎》講的是坐落在西關大屋的一户姓康之家,這户人家以前是名門望族,人丁興旺,到了康伯這一代人才凋零,家道中落。康伯自己無力做大康家,他只能把希望寄託在他四個兒子身上,在兒子取名時,“光、宗、耀、祖”就是康伯最大的心願。

為了能讓兒子們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康伯一心堅持“建議”兒子們找本地對象。在康伯的眼裏,找本地媳婦好處多多,夫妻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方便許多,而且在兒子們的事業上有所幫助。

兒孫自有兒孫福,兒子們可沒把康伯的話放在心中,三個兒子們紛紛找了外地媳婦。自從三個外地媳婦嫁入康家之後,康家的日子一天熱鬧過一天。

《外來媳婦本地郎》核心人物非康祈宗不可,他長得猥瑣,性格吝嗇,可他有情有義,只要是能幫忙的,康祈宗都會選擇幫忙。

前期,配合康祈宗的有二嫂蘇妙嬋、阿嬌,這三人組合可以説奠定了在《外來媳婦本地郎》的地位。很多觀眾只喜歡他們三人。他們三人性格太過相似,只認錢不認人的“貨色”!

阿嬌的設定是從鄉下出來的,失去丈夫之後,家裏還要養五隻化骨龍,為了温飽問題,阿嬌選擇來城市打工,在康祈宗的餐廳做廚師。

阿嬌遇到事情之後,她總是帶着鄉下人的思想去處理問題,還有一點,阿嬌是個沒擔當的人,遇到事情都想找藉口,明知自己理虧,也要用聲音大比誰有理,這樣的人在我們身邊是不是很常見?

即使是二嫂蘇妙嬋都不能壓住阿嬌,在《外來媳婦本地郎》裏勝阿嬌一籌的只有康祈宗而已。

當然了,阿嬌也是個嘴硬心軟的人,自己要養活五隻化骨龍,自然遇事怕三分了。

至於阿嬌的廚藝,用八個字來形容:我斬、我斬、我斬斬斬!

聽着這聲音就知道阿嬌廚藝精湛了,不信,那就——看刀!

吳蘇妹是個語言專家!

出演阿嬌的吳蘇妹,她那時才三十幾歲,由於她扮相較老土,很多觀眾以為她是個四、五十歲的人,吳蘇妹以前工作於話劇團,剛加入時被領導調到粵語隊去,原因是吳蘇妹是廣東人,可是吳蘇妹的粵語講得很家鄉音調。

為了克服家鄉音調帶來的差異,吳蘇妹一邊聽着收音機裏的粵語主持人説話,一邊刻苦學習,矯正自己的發音。

皇天不負有心人,吳蘇妹在短短一個多月裏,把自己的聲音練到正常水平。為了方便演出,她苦練語言這門課,她除了會説廣州話,連恩平的四邑話,順德話、鴻江黎話等等都一一學會。

對於吳蘇妹而言,演一個角色需要代入感情,而語言是最能拉近角色和觀眾距離的方式,對於她這方面的苦練,話劇團裏的人對她佩服有加。

吳蘇妹還是當官的!

1969年出生的吳蘇妹,已經到了50歲這個階段,她從一名普通的話劇演員,依靠自己的表演天賦成為了廣東話劇團院喜劇團副團長,而後轉正成為團長。

這些職位對於吳蘇妹而言,是對她的一次認可,認可她的付出。

其實,阿嬌這個角色在《外來媳婦本地郎》僅僅是個不起眼的角色,相比老姑婆唐小姐、財大氣粗的牛哥等等,阿嬌本身沒有多少亮點。

可在吳蘇妹的演繹下,一個講着家鄉音粵語話的阿嬌,一下能吸引到觀眾。

在《外來媳婦本地郎》裏,康祈宗飾演者郭昶被譽為“廣東周星馳”,而周星馳旁邊需要綠葉來承託他,像吳孟達、成奎安等人。而承托出康祈宗的就是阿嬌。

從業三十多年,吳蘇妹沒有停止學習過,她知道人的一生很短暫,她熱愛這一行業,也知道自己的不足,只能通過勤能補拙的方式讓自己更加優秀起來。

她熱愛話劇這個舞台,雖然她長得不漂亮,但她願意將自己的汗水灑在她喜愛的舞台之上。

這樣的吳蘇妹,和“阿嬌”一樣勵志,不信的話?

用阿嬌的一句話來結束文章——我斬、我斬、我斬斬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