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海清談無戲可拍後,又一女星“失業”,想成演技派卻被流量截胡
都説如今是流量的時代,“愛豆”這個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進內娛,瓜分了娛樂圈的大片江山。自然,這些人氣爆棚的流量明星不會只甘於唱歌跳舞接代言,和南韓日本不同,內娛並沒有適合“愛豆”生存的土壤,想要站穩腳跟,只能做演員。
於是這些流量明星成了不少導演的最優選擇,畢竟自帶粉絲和超大流量,勢必能吸引到更多的目光。相比之下,很多不太紅的演員的生存空間被不斷擠壓,甚至淪落到無戲可拍的地步,比如在青年電影展閉幕儀式上呼籲導演多給中年女演員機會的海清,再比如直言自己已經“下崗”的馬蘇。
據馬蘇所説,她以前的生活,是一部戲拍完,就拿着行李去另外一個劇組,完全把劇組當成了自己的家。然而如今在這個流量時代裏,她已經很久沒有回過“家”了,時代需要流量,她們只能去流浪。
説這些話的時候,馬蘇臉上滿是心酸與落寞,昔日一年五六部戲的勞模演員,如今淪落到這個地步,不免讓人唏噓。要知道,雖然馬蘇因為李小璐和PG ONE事件被不少人吐槽,但沒人能否認,她是一個很好的演員。
馬蘇從小就對藝術感興趣,雖然家境不富裕,但爸爸媽媽對她的夢想一直非常支持。12歲那年馬蘇考進解放軍藝術學院舞蹈系,父母為了給她湊學費,甚至變賣了老家的資產。
在父母的支持下,馬蘇一直做着自己喜歡的事,雖然畢業之後因為剛好遇上裁軍,沒能進入部隊文工團,但她始終沒有放棄對文藝事業的追求,馬蘇開始慢慢接一些廣告,並且愛上了表演,決定報考北京電影學院,成為“演技派”。
然而天不遂人願,雖然鏡頭感非常不錯,長相也足夠出挑,但馬蘇第一次卻並沒有被錄取,幸運的是她沒有放棄,又準備了一年之後才終於如願。
2002年,馬蘇靠着《大唐歌飛》中的“大唐歌妃”許合子一角正式出道,出道第一部劇就演主角,起點頗高。
接着,馬蘇先後和吳奇隆、黃磊、王勁松、焦恩俊、吳京等人合作,不管是現代劇中的精英醫生、還是戰爭劇中的抗日女戰士、還是古裝劇中的絕美仙姑、亦或是青春劇中的加拿大留學生,馬蘇都駕馭的十分出色,戲路非常寬。
不過可能也正是因為什麼角色都能駕馭,反而每個角色都不夠深入人心,對很多觀眾來説,對馬蘇的印象也就僅僅只停留在“眼熟”而已。
雖然沒能大紅大紫,但並不妨礙馬蘇的演技得到業內認可。2009年,她憑藉《北風那個吹》中劉青一角,獲得第十五屆上海電影節白玉蘭獎“最具潛力新人獎”;2010年憑藉同一個角色斬獲北京影視春燕獎最佳女配角;同年,提名百花獎最佳女配角;2012年,馬蘇拿下金鷹獎“最受觀眾喜愛的電視劇女演員”獎;2013年,拿下飛天獎“優秀女演員”獎。
這些有含金量的獎盃都是馬蘇一步步走來的證明,她成為“演技派”的夢想似乎已經實現了,她所付出的努力也足夠配得上演員這個身份。
如果按照這個路線好好走下去,每年接幾部不同風格的劇本,隔一段時間和大導合作一次,很多年以後,哪怕依然沒能大紅大紫,馬蘇大概也會功成身退,成為斯琴高娃、張少華、王麗雲那樣頗有地位、戲路寬廣的藝術家。
可惜她沒能生活在那個時候,如今這個網絡高速發展的時代,早已不是當初那個埋頭演戲、只要磨鍊演技就夠了的時代,“小鮮肉”、“小花”一茬接一茬的出,流量和人氣已經成了導演選角一個很重要的評判標準。
劉詩詩和朱一龍的《親愛的自己》、楊紫和吳亦凡的《青簪行》、趙麗穎和王一博的《有翡》、楊超越的《長安諾》....這些從開拍起就備受期待的劇幾乎全都是流量明星加演員的形式,將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還會有很多劇用這種模式。
流量轉型成演員,只能靠一部一部的劇來堆積,以後大概還會有更多像海清、馬蘇這樣不温不火的“演技派”演員慢慢“被失業”,很令人唏噓,但這幾乎是流量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
就像當初馬蘇包括軍藝舞蹈系後卻碰上裁軍一樣,時代的發展從來不是某個人可以控制的,每個人都是芥子,我們能做的,就是去適應時代。
不能進入文工團繼續跳舞之後,馬蘇選擇了演戲,成為一個“演技派”,那是當時最適應時代的做法,那麼如今呢?希望她儘快找到自己的定位,重新“翻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