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放心吧,不僅我會替你保密,我還要告訴大家都來替你保密的。”
4、兩個眼力不濟的人一前一後去趕集。前邊的牽只羊,後邊的人抱只雞。羊拉了一溜羊屎蛋兒,被抱雞的人看見了,喊道:“賣黑豆的大哥,撒出來了!”牽羊的回頭一瞅,挖苦道:“看你那眼神兒,還玩鷹呢!”
日本的某人在給別人鞠躬總是一俯一仰就算完了。大家都説他禮儀不周,有人教他説:“你鞠躬時,心裏就數‘正月’,‘二月’,一直數到十二月,然後再抬起身子,禮節自然就周全了。”
於是,第二天,他在街上遇見了當郡長的乾爹,便如法炮製。他這一次鞠躬過久,乾爹吃了一驚,便走開了。他抬頭一看,乾爹已不見,便問路邊的人:“他是幾月份走的?”
日本的某人在給別人鞠躬總是一俯一仰就算完了。大家都説他禮儀不周,有人教他説:“你鞠躬時,心裏就數‘正月’,‘二月’,一直數到十二月,然後再抬起身子,禮節自然就周全了。”
於是,第二天,他在街上遇見了當郡長的乾爹,便如法炮製。他這一次鞠躬過久,乾爹吃了一驚,便走開了。他抬頭一看,乾爹已不見,便問路邊的人:“他是幾月份走的?”
大家都體驗過工作日和週末的時間流速的巨大差異,為啥週一會倦怠,因為從高時間流速回到低時間流速會暈時間吧。
單招是什麼?和統招相比差在哪?關於這條通往大學的途徑很多人都不知道,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説説:
01
單招”與“統招”有何區別?
1、統招是指統一招生考試,國家計劃內統一招錄。目前的普通高校高考(包括中職的單考單招)。通過參加由教育部組織的高考並被錄取,畢業後由教育部頒發認證文憑的考生,包括本科生和專科生。
解讀:統招,就是國家的統一招生計劃,首先需要高考生參加高考,且在所在省份招生考試院統一指定的高考志願填報網站填報高考志願,你的高考分數達到相應的錄取批次分數線,被所填報大學正式錄取。
2、廣義的單招:包括“高職單招”、“體育單招”、“藝術單招”等。如果你不是體育生也不是藝術生,那你參加的單招就是“高職單招”。所以,普通考生參加的“單招”,都是專科高職層次,畢業之後發的畢業證就是專科畢業證。單招主要是本省院校面向本省考生進行招生。全部都是高職專科,也就是説,你一旦填報“單招”,經過考試被錄取後,那你就只能上這個學校了。一旦被錄取,就不需要參加6月份的高考了。
3、特別提醒廣大考試:本科自主招生、高職單招會在高考前全部結束報名。6月之後,一些民辦院校所謂的“自主招生”,或者通常稱謂的“試點本科”都不是正規統招。千萬記住:校名全稱中含有“專修”、“研修”、“進修” 字樣的學校,都是不具備頒發國家承認學歷文憑的資格的“非學歷教育”,也就是説這種學校不是正規高校,頂多相當於普通的培訓班、培訓機構。一定要在教育部的網站上查詢一下有沒有這個學校。
02
單獨招生與高考統招的區別?
單獨招生是指經教育部批准,由高等職業院校“單獨確定入學標準、單獨組織入學測試、單獨實施招生錄取”的一種招生錄取方式。高考統招是指國家統一招生考試,國家計劃內統一錄取。凡被單獨招生錄取的考生不能再參加當年普通高考、對口升學考試,未被錄取的考生可繼續參加當年普通高考,成績合格被單獨招生院校錄取的考生享受與普通高校招生統一考試錄取的新生相同待遇。
單招和高考統招只是兩種不同的考試模式,均享受同樣的國家資助、畢業證、報到證待遇完全一樣。
03
單招考試與全國高考考試的區別?
單獨招生做為一種全新的招生錄取模式,是今後我國高考錄取的一種主流形式,是將主動權交給高校,實現自主錄取的一種模式,越來越多的被社會所接受,單獨招生考試相對與高考相比是簡單的。
04
高職單招和高考錄取畢業後的文憑有什麼區別?
因為單招的名額是從高考招生計劃裏抽出來的,也就是説單招錄取之後的學生和高考錄取之後的學生沒有任何區別,待遇相同,畢業證相同。單招只是一種升學考試方式,只是提前錄取而已,所以單招和高考兩者畢業後的畢業文憑沒有區別。
05
如何選擇單招院校?
報考前考生應多方位瞭解想報考的學校,建議考生到校實地考察,瞭解學校環境、辦學實力、就業狀況等。這次報考選擇直接涉及考生今後三年的大學生活,選擇一所理想的學校,對繼續求學、找工作都至關重要,考生應選擇辦學質量高、就業形勢好、具有良好社會口碑的高校。
06
如何選擇單招專業?
選擇專業方面建議考生主要考慮學校的性質(公辦院校或民辦院校)以及院校的地理位置,然後考慮自身興趣(能學好、能考上)、就業趨勢(就業市場和家庭)、學校專業(辦學條件和水平),諮詢所報院校確保能錄取第一專業的院校。
07
錄取後學院單獨招生和普招生是否分班?
單招院校為了便於管理學生,單獨招生的學生和普通招生的學生是分別分班的,但是單獨招生錄取的考生除了招生方式與普通高校招生錄取不同以外,入學後在學費、住宿費、日常管理和學籍管理、專升本、畢業文憑等方面同參加全國統一高考的學生完全一致。
(2017-10-18)
孫冕,江湖人稱“老爺子”,得此稱號,他可是實打實在江湖上做了點大事兒的。
1992 年,他創辦了三九廣告傳播公司,拍攝了中國第一支名人廣告。在當時,明星代言前所未有,引發了巨大的爭議,當事人全被推上風口浪尖。但是在今天,粉絲經濟已經成為互聯網時代下最有表現力的一支力量。
1996 年,他創辦《新週刊》,這本雜誌成為許多年輕人最喜歡的時事生活週刊。其敏鋭的觀察角度和獨立的思考風格,創造了許多引領潮流的話題,例如“弱智的中國電視”“她時代”“飄一代”“忽然中產”……
2010 年,他以57歲的年齡登上珠穆朗瑪峯頂,創造了兩個“世界第一”:他是全球雜誌創始人中唯一把自己雜誌旗幟舉上峯頂的;他是全球從北側登頂珠峯年齡最大的華人。
2011 年,他開始做“關愛老兵計劃”,為那些曾經在抗日戰爭中浴血奮戰、老年卻連基本生活和人格尊嚴都無法保障的國民黨老兵四處奔走。這些老兵平均年齡91歲,他握着他們的手,喊他們爺爺,為他們寫公開信,替他們張羅衣食。
今年,他64歲了。他又要做一件事兒。這次,他要幫中國100位匠人們拍一個片子, 還要讓100個名人明星親自去找這批匠人拜師學藝。
他説:我們不是邀請這些明星名人,也沒給錢。所以我現在説我是化緣的人,我和他們説,我理解你們非常匆忙,但你能不能給我一天、兩天的時間,我帶你去看一位匠人。
《百心百匠》做出來了,每一期老爺子都親自跟着去,用他的話説,就是“捧出赤忱之心,躬身俯首低下身來”。他説,一定要親手觸摸到的,而不是從紙上、書上看到的,才會在生命裏留下烙印。
所以,你就知道,這個人活得有多認真。他總是很用力地笑、很用力地哭,所以臉上的皺紋,都像是版畫裏用刀子刻出的線條,深且堅硬,裝滿了黑白分明的光陰。
這個江湖上,有一種男人叫孫冕,越老活得越得勁。
很多人形容過孫冕的笑,説是“牙齒都要飛出來”的笑,但很少有人形容他哭。他常常哭,因為老兵哭得臉皺成一團,因為麗江幾百年被馬蹄磨亮的五花石被撬開,跪在地上當街嚎啕。
大概是因為他的情感過於豐沛,因而看什麼東西、做什麼事,都比旁人要深情許多。
他愛上登山,索性爬遍了世界七大高山,數次與死亡擦身而過。他説:“每座山都是一個期盼,我會想去看它,好像看望一個人一樣。”
這次做《百心百匠》,也是一樣。
他講了一張琴的故事。説是《百心百匠》中有一位修琴的匠人,裴金寶師傅。有一天,有人送來了一張古琴,在它背面刻着匠人落款,交代了製作的年份,竟然是四百七十年前的琴,實屬罕見。
現實比小説更戲劇。第二天,又有人送來了一把一模一樣的琴,裴師傅翻過來一看,竟然真的是同一個制琴師傅在同一年做的“雙胞胎”。
看到這兩把琴,裴師傅的內心五味雜陳:“這兩把琴,流離失所,經歷過戰火,經歷過人禍,經歷過朝代的更迭,經歷過一切時光,竟然就這樣來到我家裏重逢。它們怎麼會回到這裏來?這是宿命嗎?它們這些年在哪裏?經歷過什麼故事?經過多少人的手?它們看過多少人間的蒼涼?”
裴師傅花費了巨大的精力,將這兩把琴殘缺的身軀修復,讓它們喑啞的聲音重新恢復洪亮。他讓它們並排躺在案几上,長長久久地注視着它們。然後,他為它們蓋上一塊柔軟的綢緞,對它們默默説道:“你們好好的,再相聚。”
最後,當他把這兩把琴分別送還給不同的主人時,裴師傅止不住地淚流滿面。
講到這裏的時候,老爺子紅了眼眶:“關於所有發生過的故事,誰知道?沒人知道,只有這兩把琴知道。”
而關於今天的眼淚,關於將成為歷史的今天,未來的人會不會知道?
在老爺子拜訪過的苗寨裏,繡娘們可以把彩色的絲線纏在細細的馬尾上,一針一線繡出精美絕倫的馬尾繡。但是半個月的心血,卻只能賣出幾十塊錢的價格。於是,她們只好放下手中的繡花針,跑去人來人往的大城市,住在幾平米的地下室裏,做着又髒又累的活。而她們的家人,在遙遠的家鄉,一個只剩老人和孩子的畸形社會里長大。
她們是在歲月裏沉默的琴,本應該在青山綠水間演奏她們的樂章,卻在世事中顛沛流離。我們從不知道,在這些傳承百年的匠人身上發生過什麼,因為當我們看到她們,我們只看到了一個被物化的城市的零件,就像我們看到那兩把琴、看到匠人的作品,也只不過把它們當做一個擺件。我們不會想到,時光曾經很用力地流過她們的身體,發出驚為天人的音符。
我們讀不懂琴,也不願讀懂她們。
今天這個時代,我們已經很少會談起“家國情懷”這個詞了。
這並不説明我們不愛國,事實上,搜狗輸入曾經發布過一組數據,證明年輕一代的80後、90後非常愛國,常關注、討論且主動闢謠一些相關的新聞話題。
但是,我們是活在當下、活在未來的一代裏,對於過去,我們卻知之甚少。
就像老爺子説,這個時代,我們的發展,就像是插上了幾百個大翅膀一樣,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選擇性地捨棄了很多東西。這二十年來,中國建造的房屋也許是過去五千年的總和,但是它的代價,就是許許多多美麗的小村莊,在一夜之間消失在歷史之中。我們甚至從來都不知道,他們存在過。
老爺子説:“李亞鵬和我感嘆,這些技藝,它們沒有辦法適用於現代的生活,那消失就消失了吧,我想,這也是一種答案。但是我更希望,我是一個提出問題的人,我希望有一百個人來告訴我一百個不同的答案,有一千個可以找到這些匠人們,給他們提供答案。就像吳曉波頻道在尋找8090後的新匠人,所以我找你們合作,因為你們在給出一個答案,你們在做一件很好的事。”
在老爺子看來,這些匠人和“關愛老兵計劃”中的老兵一樣,他們曾經創造了璀璨的中華文化,卻成為了在高速發展階段,被我們捨棄在歷史斷層裏的虧欠和遺憾。
還給他們以民族的尊嚴,這就是老爺子的“家國情懷”,也是他曾經、現在和未來,一直在做的事情。
在採訪中,老爺子提到了一件事,曾經在貴州,有一個年輕的記者問他:孫老師,您怎麼看待民族文化的自卑?
即便事情已經過去很久,老爺子還是憤然拍案:“我説孩子你説什麼,什麼叫自卑?我看到那個繡片,我都跪下,我想流淚,你知道我們的民族文化多燦爛無比,居然在你一個媒體人嘴裏面是文化的自卑!我們文化的自信,是祖先給我們,到你這一代人認為是自卑,可能你看到是殘破不缺,才叫自卑。”
當時我也説,這應該是“驕傲”呀,但是當我寫完專訪 第一稿時 ,主編説,你這篇文章沒啥感情,我才明白,我們對很多事情的理解,來源於書本,我們它們教我們,這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我們為它自豪——這就是我們對它的全部認知。
但事實是,那些繡娘們花費一個月、半年繡出來的精美絕倫的荷包,只能在街邊的地攤上賣出十塊錢。那些古法造紙的匠人,做到70歲了,手都被敲斷了還在做,就因為沒有人願意跟隨他們學習這些技藝了。
當殘酷的現實真真切切地發生在他們生存的每一天,當這些匠人們忍受着貧窮、孤獨和對未來的迷茫,遙遠的我們,其實並沒有資格再説出“驕傲”這個詞。
這就是老爺子為什麼堅持,民族的文化是需要有載體的,需要讓我們的後代能真真切切觸摸過的東西。因為你親身體驗過,才會在你的生命裏留下烙印。
在採訪的最開始,我問老爺子,您做《百心百匠》的最初的契機是什麼?
他“譁”了一聲:這講起來可長了。
然後,他用了至少半個小時來回答這個問題,手舞足蹈地給我們説他小學時候是怎麼親手做的望遠鏡和顯微鏡,津津樂道每一個細節。
他説,我做好那個望遠鏡以後啊,我就躲在三樓,用這個望遠鏡看着鄰居家的一對雙胞胎。譁,兩個小美女。
説完,他自己也哈哈大笑起來。
那是他關於工匠最初的親身體驗。半個世紀以前的這段記憶,此時此刻,就在他的眼睛裏閃爍着,鮮活着。
(2017-10-17)
2016年,也許很多人過着平淡小幸福的生活,但卻是何潔最難過的一年,最難熬的一年!誰都沒有想到當年那麼恩愛的何潔,赫子銘夫婦,最後卻離婚了!還上演了一場撕逼大戰!而那時候兩人的兒子七寶剛剛兩歲,女兒寶妹才只有1歲!單親媽媽何潔不容易,但對兩個話都説不太利索的孩子更是晴天霹靂!
近幾日,一檔親子節目橫空出世!何潔帶着兒子七寶來參加!其中無數個何潔面對七寶的鏡頭,單親媽媽真的讓人心疼!
節目中,七寶和一個小女孩坐在鞦韆上,小女孩問到“你爸爸在家嗎,你爸爸在這嗎”
感覺七寶還什麼都不知道一樣,説到“我爸爸不在這”
小姑娘又問“那你想你的爸爸嗎”,七寶一直沒作答,然後眼神呆滯的聽着小姑娘在講話
雖説這種問題對七寶傷害很大,但七寶還是為一旁的小姐姐擦眼淚!
真的好心疼七寶啊!父母離婚對小孩子傷害還是蠻大的!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windy”:很討厭這種問題問孩子 等於再讓孩子傷心一次 就為了滿足大人看熱鬧般的好奇心
網友“那一夜星空”:這兩個孩子我都懷疑是釋小龍的
(2017-10-03)
親子類節目一直備受觀眾、投資方和冠名商的青睞,“爸爸媽媽”出現在綜藝裏的頻率也越來越高,這廝剛剛上演新手奶爸帶娃記,那廝就高唱母子(女)情深。有網友調侃道:“爸爸去哪兒了不打緊,反正媽媽都是超人。”除去“爸+娃”的模式,“媽+寶”類綜藝大受歡迎,其中胡可就憑《媽媽是超人2》這檔節目奠定了“國民婆婆”的地位,讓許多女性觀眾路轉粉。
在互聯網平台搶奪綜藝話語權的當下,年輕化受眾已然成為網綜市場上主要的消費羣體,下沉並垂直化細分受眾從而達到輻射全年齡受眾,成為網絡平台亟待且正在進行的事情,《媽媽是超人2》以“自造女性題材綜藝IP”為主線,紮根“真實”與“現實”再造綜藝IP現象級,成為親子綜藝市場裏的話題之王。
爸媽輪番上陣,親子綜藝的內地發展歷程
打開內地綜藝市場户外親子真人秀大門的,是湖南衞視2013年首播的《爸爸去哪兒》。節目全程以父親單獨帶孩子旅行的形式展開。離開了媽媽們的照顧,又當爹又當媽的爸爸們經常手忙腳亂,打破了傳統印象中父親的“高冷”形象。這檔節目讓父子關係引起大範圍的關注和討論,並捧紅了王詩齡、Kimi、森碟等一眾萌娃。
其後,則是浙江衞視推出的《爸爸回來了》。該節目將拍攝場地設置在家中,因為參與嘉賓的精彩表現收穫一眾粉絲。賈乃亮和李小璐的女兒賈雲馨(甜馨),甚至被網友稱為“綜藝一姐”。
通過親子節目,有亮眼表現的父子、父女收穫了大量粉絲,有的更因此迎來事業高峯:模特張亮的走秀出場費從5000一場漲到80萬;賈乃亮“父憑女貴”,與女兒一唱一和的逗趣表演也讓他的人氣飆升。孩子們也收穫了諸多粉絲,成為諸多商家的追逐對象,不過最終面臨電視出鏡限制。
因“限娃令”而轉網的《爸爸去哪兒4》,開啓實習爸爸和專業爸爸的帶娃模式,董力、阿拉蕾這對“實習父女”一度被推上風口浪尖。
相比於爸爸們的驚慌失措和缺乏經驗,媽媽們在照顧孩子方面雖然相對有優勢,卻也有自己的為難之處。這既是該節目的看點,也是其引人深思並獲得持續關注的原因。
以“女性”共鳴,佔領網綜用户新高地
作為一檔親子綜藝,與《爸爸去哪兒》一樣,《媽媽是超人》中萌娃們自然天成的喜感和明星媽媽們之間的互動成為了節目的焦點所在。四位媽媽的性格特徵、育兒方式的展現,引發了社會對於關於育兒主題的討論。
與《爸爸去哪兒》中爸爸們在新鮮的體驗場景內,以歡樂帶娃的調性,呈現父子關係變化的視角不同;《媽媽是超人》的場景更為日常單一,整體風格更趨於真實質樸,也更貼近普通人的家庭面貌。
除此之外,《媽媽是超人2》領先於其他親子綜藝的地方在於,將女性角色置於更廣闊的社會空間。在《媽超》中,家庭成為女性活動的最重要場所,但與此同時,節目也不忘加入女性作為媽媽之外的身份角色。
《媽媽是超人2》通過伊能靜、胡可、馬雅舒、包文婧四位性格迥異的媽媽來為觀眾展現出了四組不同的家庭。《爸爸去哪兒》引發全民對爸爸這一家庭角色的關注,而《媽媽是超人》則定位於母親,通過展現媽媽與孩子的相處過程,展現出母親的不易。節目全天候
多方位
記錄媽媽與萌娃的日常生活,關注“家的故事”,不管是歡樂還是淚水,這些親子之間的有愛細節讓很多人為之動容,這既是孩子的成長史,也是媽媽的成長史。例如包文婧和婆婆就教育餃子產生分歧,呈現普通家庭必須面對的婆媳關係;再比如,“超人特工”的上線,讓胡可和沙溢享受了一段難得的二人時光。這種設計不僅是讓媽媽從帶娃的空間中解放出來,也在默默地提醒着電視機前的觀眾,除了母親,女性還有媳婦,妻子以及自我的身份。
不論是“敏感媽媽”馬雅舒、“菜鳥逆襲”包文婧,還是“高齡產女、全能又感性”的伊能靜,以及“技能滿點”的胡可,每一個媽媽其實都是我們生活中經常見到的母親形象,她們不因全能而被銘記,更因將母愛注入平常和瑣碎而偉大。
無論是值得點讚的育娃方式,還是有待商議的爭議點,親子綜藝無形中成為了鏡子般的存在——自己帶娃的時候不一定能意識到親子關係的問題出在哪裏,但在節目裏看不同的明星帶娃,就能從旁觀者角度反思自己。
親子綜藝熱度不減,市場潛力可觀
芒果TV全網獨播的《媽媽是超人2》近日收官,截至目前,#媽媽是超人#微博話題閲讀量超19億,全網播放量破13億並且連續多日蟬聯網播量排行榜第一。《媽媽是超人2》的耀眼成績,在親子網綜“十億級”爆款這一塊,目前只有芒果TV自制《爸爸去哪兒4》獨佔鰲頭了。在綜藝市場“萌娃當道”的大勢下,“超人媽媽”也站在了“爸爸”身旁。手握兩張親子綜藝王牌的芒果TV,已然成為親子綜藝領域的“一哥”。
2016年“限娃令”的出台,雖然影響了親子綜藝上星播出,但各式萌娃的翻紅,以及網綜和一些衞視的逐漸試水,跟萌娃有關的綜藝似乎有了“回暖”的跡象。這類節目至今仍對觀眾保有高度吸引力。
目前來説,育兒類綜藝節目無非就是親子和非親子兩種類型。只不過,非親子類型更加註重萌娃與明星之間的互動,更加依賴於明星與萌娃本身的魅力發散。而類似《媽媽是超人2》這類本身具有的情感基礎的親子綜藝,因為是真實親子關係的緣故,對受眾來説,更具有育兒指導性以及情感共鳴性。
換句話説,這類親子綜藝的現實性與教育性是非親子綜藝所無法比擬的。未來這兩種類型還會持續發力,親子綜藝沃土開發潛力還是很客觀的。
幾年前,《爸爸去哪兒》的橫空出世為全國觀眾提供了不同的花式育兒方法,擴展了父式教育的討論空間。《媽媽是超人》的出現,又把“媽媽”拉回到觀眾視線,集結不同類型、個性和背景的明星媽媽,在節目中展示最原汁原味的家庭生活和育兒經歷。
不管是星爸、星媽還是如今流行的“實習爸爸”“超人特工”,明星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跟孩子們相處,這種親子關係的流露不僅滿足了觀眾的窺私慾,無形之中也將普通家庭應有的親子關係展露無遺。
親子類綜藝,綜藝市場的一劑強心針
相較於其他類型的節目而言,泛親子類節目在招商和市場表現方面都很不錯,它們能否為綜藝市場注入一劑強心針?
從大方向來看,廣電總局要求綜藝節目去過度化娛樂,而節目製作方為了過審也積極為節目尋找各種社會意義和教育意義。從親子類節目的發展來看,各個主打親子類節目的平台,都盡力尋找到吻合平台調性的節目方向。
紀實觀察真人秀類依然有其固定受眾,如《爸爸去哪兒》《爸爸回來了》《媽媽是超人》還是主打明星資源,雖然採用“星素結合”的方式,但拉動眼球和廣告商的還是明星。“星素結合”還存在着一種隱患,例如《爸爸去哪兒4》在宣傳上就犯了亂組CP的錯誤,引起了觀眾的反感。
紀實觀察類真人秀,除了目前的“星素”搭配,北京衞視即將推出一檔全素人的觀察類紀實真人秀《厲害了,奶爸》,針對目前國內的“喪偶式”教育,以“爸爸”為育兒主力,一週連續拍攝家裏的生活狀況,媽媽和嘉賓團在演播室現場,吐槽爸爸在照顧孩子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以 “演播室觀察+户外紀實”模式,通過展現不同職業、不同年齡、不同性格的“新手”爸爸的窘境,揭露“中國式家庭”的真實面貌。
《放開我北鼻》之類的“少年”帶小孩的節目,雖然披着探討孩童教育的外衣,但其本質還是靠鮮肉吸引目光,並滿足年輕女網友的臆想。當然節目製作方一直在尋求新的突破口,希望把《放開我北鼻》做成滿足育兒價值和綜藝娛樂雙標準的節目,但就像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一般,什麼都想要的節目就最難做。
面對越來越緊張的市場環境,小成本的親子類節目目的更明確——傳遞正確的育兒理念。例如騰訊視頻新推出的《耐撕爸媽》,雖然依然有明星吸引眼球,但其與之前的明星類親子秀相比,內容的重點放在了教導父母如何正確教育孩子,在觀點和實用性上更加直接。
除了《耐撕爸媽》之外,《厲害了,奶爸》、《育兒大作戰》以及《崔神駕到》都屬於親子類節目中的育兒類,通過室內脱口秀的方式,提出育兒問題、解決育兒問題,成為年輕父母育兒的參考書。同類中心思想的節目電視相較於網絡,還添加了父母的蜕變和子女共同成長這類的社會話題,而網絡的育兒類節目信息點則給的更直接。
寫在最後
現如今,親子綜藝的發展趨勢見漲,育兒話題不僅關係到父母和孩子,它同時還是節目傳遞的一種信號,一種影射,讓社會上一些多元的家庭都能看到,從而引發重視,這估計也是親子類綜藝吸引人的地方。然而,親子類綜藝千好萬好,也不是所有明星都願意把自己的“親子關係”搬到枱面上,畢竟在當父母的這件事上,沒人演得了戲,偷得了懶。
以傳遞育兒理念為目的的垂直類親子節目,如今正逐漸成為新手父母的剛需。不管是網絡還是電視,走專而精的垂直道路,不失為一個好選擇。泛娛樂化的親子類節目靠明星和孩子成為“吸睛利器”似乎為市場表現提供了雙重保險,但在大環境下,也有在邊界跳舞的危險。
作者 |文創資訊記者單琳
本文為“文創資訊”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文創資訊(http://news.vsochina.com)
(2017-06-23)
最近有多少網友被《爸爸去哪兒》第五季的萌娃給圈粉了呢?説實話,這季的節目比前面幾季都來的精彩,不只是導演換了,更是這期的嘉賓和萌娃顏值高,情商高呀!
這次依然跟上一季一樣,都採用了實習老爸,這次的實習老爸和孩子是鄧倫以及小山竹,其他明星嘉賓有吳尊以及neinei,max,一拖二的搭檔,陳小春以及jasper,劉畊宏和泡芙,杜江以及嗯哼,單看這些明星的顏值就足夠有掌聲了。
這些父親中,吳尊是比較有經驗的,第一陪伴孩子的時間最多,之前也帶上neinei上過《爸爸回來了》。這次很多網友表示是衝着吳尊來的,然而在節目中,吳尊一家的鏡頭超級少,甚至還打上了馬賽克,看了表示有點心塞呀!
因為鏡頭刪減,很多吳尊的網友很生氣,認為節目組很不公平,如果要區別對待,那麼就少請一組嘉賓就好啦,大家的鏡頭也多了,既然請來了,那麼就應該公平對待。對吳尊一家刪減鏡頭是怕吳尊再次火了?
甚至把吳尊一家好玩的鏡頭都刪除了,對此,小編看了未播版的,確實很不錯,挺有笑點。在最新一期的節目中,節目甚至對吳尊的腿打了馬賽克,應該是紋身處吧,觀眾對這件事還是有不少抱怨。有網友不開心,可也有網友覺得這是正常的,誰叫他們一家沒笑點呢?
其實,節目組既然請來了這些嘉賓,那麼就應該公平對待,如果是擔心吳尊再次火起來,那倒不用擔心呢,要火早就火了不是?人家為了家庭都願意退出娛樂圈,這次參加節目,是想給孩子和自己留個回憶。不過,max真的好乖呀,全程不鬧,而且好好養,看了有點想笑呀!
甚至有網友覺得這是親子類節目,如果是要看笑點,那麼就應該去看《極限挑戰》或者《跑男》這樣的綜藝節目,你們贊同嗎?反正我是贊同的,哈哈!
(2017-09-28)
想必各位球迷朋友們應該都還記得,在15-16賽季,英超的平民球隊萊斯特城在拉涅利地帶領下,奪得了聯賽冠軍。
英超作為世界第一聯賽,豪門雲集,切爾西、曼聯、曼城、利物浦、熱刺和阿森納這些強隊都有奪冠的實力。而作為平民球隊的萊斯特城,沒人相信他們能在這些豪門中,偷得聯賽冠軍。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回頭來分析當年萊斯特城地奪冠,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傳統豪門集體低迷,曼聯在莫耶斯地帶領下跌跌撞撞,曼城和切爾西表現起伏不定,最後能跟上腳步的竟是熱刺;二是意大利教練拉涅利,在防守端做足了功夫,進攻端其實表現一般,但基本靠着無數次1∶0的比分取得三分。
然而,誰也沒想到的是,作為功勳教練,拉涅利在隨後一個賽季就慘遭下課。當時的萊斯特城已經掉入了降級區,雖然走了一部分主力球員,但作為衞冕冠軍,這樣的結果顯然出人意外。很快媒體披露,是功勳球員聯合逼走了主帥拉涅利。
拉涅利下課後,助理教練莎士比亞擔任臨時教練,在面對紅軍利物浦是取得勝利,這樣的結果似乎也在佐證了媒體的報道。然後順利保級成功,助理教練也轉正。
有意思的是,本賽季萊斯特城再次掉入降級區,在1∶1主場戰平西布朗前,莎士比亞就預感到了不贏球就下課的命運,然後告訴了球員,但結果似乎與拉涅利一樣,球員並不領情。
對此,網友們也已經不覺得有什麼大驚小怪了,畢竟連功勳教練都能“卸磨殺驢”,其他人更不在話下。
或許正如三十年萊斯特城球迷地評價∶沒有豪門的命,卻得了豪門的病!
(2017-10-22)
8月17日,由優酷和快樂全球傳媒聯合出品,全國首檔萌娃萌寵成長挑戰秀《小手牽小狗》在優酷獨家上線。節目旨在用“萌眼”看世界,引導和教育小朋友如何更好地保護自己,如何和動物友好相處。
《小手牽小狗》的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萌娃、狗狗、明星嘉賓。節目中五個性格各異的小朋友(阿拉蕾、蘇菲、葉梓凌、青克樂、王涵喆)與五隻不同品種的小狗(哈嘍、巴哥、尼古、小黑、噗通),脱離父母照看範圍,在道格小屋與“道格師父”羅志祥及每週不同的飛行嘉賓一起度過愉快的週末。在這期間,小朋友們需要完成將小狗訓練成工作犬的任務,與萌寵們相伴成長。
《小手牽小狗》創造性地將世界上最難搞定的兩個物種——小孩和小狗聚集在了一起,打破了傳統親子綜藝節目中僅有人與人互動的關係模式,將萌犬加入到真人秀,增加了節目的辨識度。萌娃和萌犬呈現出來的純真和真實,以及整體節目充滿童真童趣的温暖畫風,都使《小手牽小狗》成為今夏綜藝界的一股清流。
上線當日《小手牽小狗》直接躋身2017年豆瓣網綜Top10,豆瓣評分高達9.0。節目播放量持續走高,第二期播出後點擊量便輕鬆破億。可見萌寵+萌娃+明星的組合在綜藝市場還是很討喜。
沒有大批量明星助陣,沒有神劇情反轉,沒有大型户外遊戲設定,《小手牽小狗》憑什麼一播出就收到如此高的關注度呢?
萌娃對撞萌寵,今夏網綜新爆款
縱觀今年的暑期檔,各大視頻網站的平台流量幾乎被網綜節目壟斷,選秀類、語言類、觀察類綜藝等,為吸引受眾的關注度,平台之間可以説用盡了渾身解數,流量大戰一觸即發。《小手牽小狗》的出現,如同一股清流,打破了這種局面。
隨着節目的播出,主打萌娃和萌寵的《小手牽小狗》不僅口碑獲贊,播放量也持續走高。截至發稿前,《小手牽小狗》全網點擊量已達2.2億次,豆瓣評分8.4分,微博話題#小手牽小狗#閲讀量已達2.7億次、討論量51.6萬,堪稱流量口碑雙豐收,開創了今夏爆款的新品類。
近幾年,國內綜藝市場可謂異常火爆,但更多流量和口碑擔當多是引進國外版權,缺少原創性。《小手牽小狗》作為一檔首創“萌娃+萌寵”的綜藝節目,其將萌娃與寵物兩大時下熱門元素結合,打破傳統親子真人秀中只有人與人互動的模式。《小手牽小狗》無論從題材還是節目內容所展現的品相來看,還是比較獨特的。
《小手牽小狗》是由楊樂樂作為出品人、汪涵擔任監製,兩人以夫妻身份亮相的首檔網綜,也是快樂全球傳媒的綜藝處女作,原《爸爸去哪兒》和《天天向上》團隊成員組成的班底,對萌娃綜藝的熟悉度,為節目的製作提供了保障。
在每期節目60多分鐘的內容裏,沒有驚人的反轉劇情設定,也沒有設計眼花繚亂的遊戲環節,只有“道格小屋”裏5個小孩和他們5只小狗的相處日常。節目裏的5位小嘉賓,阿拉蕾、蘇菲、葉梓凌、青克樂和王涵喆,性格各異,卻同樣可愛,僅他們之間的互動和日常,就能撐起一檔親子節目。而五隻不同品種的小奶狗們,也有着不次於萌娃們的魅力。天真爛漫的萌娃和萌寵從陌生到彼此接納,共同成長的點點滴滴裏,既有充滿童趣的爆笑一面,也有讓人感動的情感流露。在笑點與淚點交替裏,觀眾被深深吸引。
“道格師父”羅志祥一人分飾三角:家長、鏟屎官和訓練師。離開父母在陌生環境里居住的五歲小孩,容易有情緒上的失控;三個月大到處亂跑撕咬一切的小狗,更不會聽取人類的拍攝需求。在這樣的前提下,再去要求孩子們把小狗訓練成預備工作犬,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從已播出的節目來看,製作團隊總體上把這些不可控因素都把控住了。從給羅志祥發佈任務,和小狗們入住小屋,到之後萌娃們的加入,在敍事上都保持了鏡頭的完整性,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畫面存在瑕疵,但也在可接受範圍內。
萌娃和萌寵的組合,多重的互動關係,為節目提供了一定的獨特性和辨識度。狗狗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中碰撞出的真實魅力,能夠戳到所有年齡段觀眾的內心。
“萌系”綜藝叫好又叫座的背後
都説2017年是“超級網綜年”,這一年除了電視端持續着湖南衞視、浙江衞視、江蘇衞視的廝殺,網絡端的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土豆、芒果TV的正面交鋒也十分亮眼。而這樣的交鋒帶來了什麼?除了越來越豐富的節目內容,它們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同質化齊飛的現象。
除了《明日之子》《2017快樂男聲》《中國有嘻哈》對於“選秀”的又一次集體迴歸,除了《超次元偶像》《次元星計劃》《我愛二次元》等對於“次元文化”的涉足,現在它們又將眼光放到了垂直細分市場——萌系綜藝。
自2013年《爸爸去哪兒》播出之後,引發了國內親子綜藝熱潮,首先是圍繞“爸爸”這一角色,出現了《爸爸回來了》、《閃亮的爸爸》等一系列父子關係綜藝;後續的《一年級》主打明星老師體驗和萌娃小學生的師生關係;《了不起的孩子》以少兒才藝脱口秀為切入點,展現了萌娃們“才華橫溢”的一面;《放開我北鼻》重點營造明星哥哥們和萌娃們的日常相處……基於萌娃自帶的看點,這類綜藝一直有着不錯的成績。
“萌”是當下的流行元素,無論是萌娃,還是萌寵,基於他們自帶笑點的特性,萌系綜藝都十分火熱。在這樣的背景下,前有騰訊視頻的《萌主來了》,後有優酷的《小手牽小狗》,據悉愛奇藝也會上線一檔《我的萌寵大人》。一大波治癒系“萌寵”節目爭相問世,“萌娃+萌寵”的節目形式又真的可以成為綜藝節目的“靈丹妙藥”嗎?
無論萌娃還是萌寵,節目都將主題放在了兩個字上面——陪伴。
《爸爸去哪兒》、《爸爸回來了》、《媽媽是超人》、《放開我北鼻》等,節目都把主題聚焦在“陪伴”上面,通過與孩子的相處、陪伴、教育等,見證孩子們的成長。反觀萌寵節目似乎也是如此。《萌主來了》通過明星對於萌寵的陪伴,讓人看到寵物其實有時候就像“孩子”那樣,雖然它們説不出話,但是眼神裏除了清澈,還有暖心。而《小手牽小狗》則是讓萌娃在陪伴寵物狗狗的過程中,增強自和動物之間的信任感和自身的責任感。
總的來看,萌寵綜藝目前走的情感路線就是“陪伴”,而這一情感邏輯與萌娃綜藝又是一樣的。因此,萌寵綜藝到底如何才能更具新意?在每個不同主題下展開故事,那麼萌寵節目除了“陪伴”,除了“功能”外還能不能有別的可能?也許這是節目組接下來需要深入思考的議題。
寫在最後
當然,因為“孩子”與“狗”的不可控和拍攝難度,這種節目在製作商具有不小的困難度,但如果這檔節目能實現較高的完成度,在“拿來主義”盛行的綜藝領域,僅從節目製作能力方面而言,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小手牽小狗》中,“孩子”和“狗狗”是全年齡段用户所非常樂意接受的元素,內容消費層面具有高度的用户通用性,具備打破文化審美的區域壁壘。
所以,在題材上具備新意的《小手牽小狗》初步取得了市場的不錯反饋,如何能夠持續依靠節目固定元素做到有趣、好玩,考驗着製作人員的功力和智慧。對於它未來的表現,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 |文創資訊記者單琳
本文為“文創資訊”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文創資訊(http://news.vsochina.com)
(2017-09-06)
文|一驚(珞思影視研究組)
“此前傳聞的《爸爸去哪兒5》停播其實是個烏龍啦。是指衞視版停播,轉戰網綜。”今日上午,伴隨這樣一波宣傳文案,《爸爸去哪兒5》如期於今日(9月7日)中午12點正式上線芒果TV和優酷兩大平台。至此,三湘風紀網8月31日發佈的《中共湖南廣播電視台委員會關於巡視整改情況的通報》中所言的《爸爸去哪兒》已經確定被國家廣電總局叫停,看來不過“虛驚一場”。
事實上,今日中午上線的並非正片,而是一個時長不到40分鐘的先導片,節目逐一見面了陳小春父子、杜江父子、吳尊及兩個孩子,劉畊宏父女,鄧倫則首次挑戰實習奶爸,素人女寶小山竹還未現身,上一季的阿拉蕾以“實習爸爸測試官”身份和鄧倫互動,鄒明軒也成了“村長”李鋭的“助理”。
鄧倫和小山竹
從容量有限的先導片裏,暫且不能完全窺探新一季節目的重大改動和升級所在。略顯保守的舉動,更像是《爸爸去哪兒5》在風頭之下的一次“試水”,從mix了《爸爸回來了》以及搬來上季嘉賓的陣容中,彷彿也能感受到節目走到第五季在嘉賓資源上的困境,但估計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網絡熱度十分驚人,捕娛記粗略統計:先導片上線僅僅三小時,芒果TV播放破7800萬,優酷播放破2700萬,合計破億。這樣的成績,佐證着頭部IP的過人能量。
資源嫁接,嘉賓回爐
看起來《爸爸去哪兒》遭遇了嘉賓人選困境
本季《爸爸去哪兒》嘉賓陣容由陳小春和兒子Jasper、吳尊和女兒Nei Nei兒子MAX、劉畊宏和女兒泡芙、杜江和兒子嗯哼,以及實習“爸爸”鄧倫和“女兒”小山竹五對帥爸萌娃組成。
陳小春因為工作和兒子相處不多,希望把親生兒子“拿回來”
吳尊是個耐心的帶娃高手,但是一兒一女有些力不從心
劉耕宏的女兒是個小天使,不依不饒提“過分”要求,硬漢也沒轍
雖然第二次上節目了,杜江好像還是應付不了嗯哼大王呢
阿拉蕾現身節目,上熱搜的卻是小山竹
細數這五組嘉賓,兩組都是曾經參加過浙江衞視《爸爸回來了》的熟悉面孔。頗有育兒心得的吳尊和女兒Nei Nei在第一季圈粉無數,這次兒子MAX算是首度曝光;杜江和兒子嗯哼在第二季也帶了一波熱度,此後也是人見人愛的微博紅人。值得玩味的是,《爸爸回來了》和《爸爸去哪兒》當屬電視親子綜藝的兩大代表作品,在“限童令”之後,前者陷入停播,後者轉戰網綜,此番兩大節目元素實現合流,儘管萌娃粉們歡呼雀躍,背後也多少暴露了節目走到第五季在人選層面的捉襟見肘。
一位業內人士甚至毫不諱言:“合適的資源翻來數去就那麼多,選擇空間的確有限。”比如此前傳言進入新一季《爸爸去哪兒》意向名單的靳東就一口拒絕:“不會去”;呼聲最高的賈乃亮和甜馨父女,此前也表達過:“甜馨要上學,有一個正常的成長曆程,這是最重要的。”出於政策的不夠明朗和口碑的參差不齊,明星在邀約過程中的搖擺和觀望心態難免加劇。
此外,於今年3月在浙江衞視春季溝通會上宣佈將要回歸的《爸爸回來了》,如今在江湖已經許久沒有了傳説。
面孔熟悉對於親子綜藝來説,固然少了一些新鮮感,但是伴隨萌娃成長的過程還有一種叫做“養成感”和“陪伴感”的情感因素存在。所以換個角度也可以説,這一季《爸爸去哪兒》同時吸引了兩大親子節目的忠實粉絲,一經上線就直接飆升的熱度,證明了超級IP的吸睛實力,依然是不容小覷的。
上一季《爸爸去哪兒》飽受口水質疑的“實習父女”,這一季依然保留了設置。只是在先導片中並沒有正式曝光鄧倫和小山竹會面的場景,而是由上一季的人氣萌娃阿拉蕾作為“實習爸爸測試官”,對即將開啓帶娃生涯的鄧倫進行了一番考驗。
不得不説,“實習父女”設置是一大隱藏的爆點,捕娛記在於今日中午16時許查詢微博熱搜榜單時發現,“鄧倫小山竹”已經飆升到了第二位,接下來第十二位才是“陳小春兒子”。
資料顯示,小山竹本名紀美伊,今年4歲,是一位在美拍擁有超過百萬粉絲的東北小妞,也是美拍上為數不多的小齡“童星”,能言善道地説得一口好段子,自稱“八級東北話”廣獲各路網友喜愛。如何規避上一季發生的質疑,是尤其需要新一季節目團隊小心翼翼的所在。
“萌娃”仍是吸睛利器
網綜土壤之上,多檔親子類節目依然熱度不減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6年下發“限童令”之後,涉及未成年的綜藝節目在熒屏熱度瞬間退卻,但“限”不等於“禁”,規定的目的是為了促使綜藝節目的健康發展,只要以積極、陽光、健康的親情和教育為出發點,少兒綜藝並未就此遭遇“冰凍”。
自2017年以來,湖南衞視《神奇的孩子》、深圳衞視第二季《閃亮的爸爸》、江蘇衞視《歌聲的翅膀》《了不起的孩子》、北京衞視《音樂大師課3》等一系列以未成年為主體的上星綜藝都如約和觀眾見面。相比起昔日的明星真人秀形態,涉及未成年的電視綜藝總體呈現以素人羣體類、才藝展示類為主,收視中規中矩,表現可圈可點。
而在網綜領域,萌娃元素展示了更為強大的吸粉實力。從“素人萌娃+明星哥哥”的騰訊視頻《放開我北鼻》,到愛奇藝網絡反哺衞視的兒童脱口秀《了不起的孩子》,再到最近優酷瘋狂圈粉的熊娃萌犬爆笑成長挑戰秀《小手牽小狗》,內容空間的自由化、營銷鏈條的多元化,個個儼然“流量大户”和“吸金大户”。
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萌娃綜藝的主力受眾並非為人父母的家庭羣體,以《放開我北鼻》為例,從用户畫像來看,女性用户的數量約為男性用户的兩倍,25歲以下年輕受眾的比例超過了六成。總體來説,萌娃網綜忠實粉絲的女性化、年輕化趨勢都十分明顯,而他們又是網生內容的主要受眾,節目類型和受眾需求存在天然的高度契合。
不僅粉絲偏愛,金主爸爸也是花式力挺。捕娛記特別留意了新一季《爸爸去哪兒》的片尾字幕:舒膚佳、諾優能聯合總冠名,火山小視頻、jeep、網易考拉海購、vipkid、可口可樂、nikon、理膚泉等都出現了金主目錄上。雖隱憂猶在,第五季的《爸爸去哪兒》卻依然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到底這一季又能掀起怎樣的熱浪,有待進一步觀察——至少,首發數據已經證明了:它來勢洶洶。
編輯|廠長
(2017-09-08)
我二十二歲時找了第一個男朋友,那時男友二十五歲,當時就因我們不在一個城市工作,堅持了兩年異地戀,他説他年紀也不小了到結婚的時候了,要到我所在的城市發展做生意掙錢,只是沒本錢,我就把我存摺裏的錢還找同事借了幾萬,湊了10萬給他當本錢。
後來他生意做好了,錢也賺了不少,可他的心變了,他三天兩頭的換女人,我碰上質問他的時候,他説他在應酬,你看不慣就分手,後來我們分手了。
今年我二十八了,父母着急要我結婚,上半年大姨給我又介紹一個男朋友,我看還可以,他對我也比較滿意,很快我們確立關係,都老大不小的準備結婚了。
這時爸爸的拆遷款也下來了,爸爸媽媽給我和哥每人五十萬,他要把五十萬存到了我的賬户上,希望我以後能過上好日子,我沒同意我讓爸爸把錢先存着,如果男友真的愛我,以後爸爸就把錢給我們。我和男朋友準備結婚,見過雙方父母后,大家也都滿意,我既沒要彩禮,更沒要房,房子爸媽早就替我們付了首付準備好了,我們説好過兩天我們就去領結婚證。
上星期他突然跑來説他爸生病了,讓我先給她拿兩萬塊錢,我説我現在卡沒在我身上,再説我也沒有錢,他不相信,我説錢在我爸那兒,我回去取。
取完錢他問我為什麼錢都在你爸爸那兒,你爸媽不是説五十萬全給你嗎?我説所有的錢都存在了我爸爸的名下,本來那也不是我的錢,我是不會要的讓爸媽留着用,他當時臉色很不好,説等結婚他們還能把錢給你,可錢還是拿走了,他走之後我還奇怪他怎麼知道我爸媽要把五十萬給我。
第二天他給我打電話説,我並不把他當成自己家人,我們馬上就要領結婚證了,我還是防着他,他提出分手。
我雖然二十八歲了,但我不傻,我不會為了結婚而討好誰,我説分就分,就算我三十八歲我也會做同樣的選擇。
(2017-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