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墓 乾隆為何屍骨不全?
乾隆的屍體為何沒有頭?乾隆帝這個如意之君也有不如意的地方,比如,備受關注的裕陵盜案,就充分説明了這個問題。1928年7月,流氓軍閥孫殿英悍然盜掘了乾隆帝的裕陵。採用的辦法一是砸。他們的工兵使用了利器,如鎬、錘子等,奮力砸石門,我們在實地看到了兩扇石門之間有這樣的被利器砍擊的痕跡,但是,效果並不顯著,也就是沒有砸開。二是撞。他們不是人撞,而是用大的木頭撞擊石門,我們看到在裕陵的後寶山上到處都是粗大的松柏樹。老守陵人回憶,盜陵兵匪砍伐了後寶山上的大松樹,然後,十幾個年輕力壯的兵匪,抱住大松樹的樹幹,直直衝向石門,撞擊,自來石被撞斷了。應該説,這個辦法很奏效,石門基本上就是這樣被撞開的。三是炸藥炸開。第四道石門由於被棺材頂住了石門,兵匪便使用炸藥炸開了石門。
乾隆墓 乾隆為何屍骨不全?
乾隆皇帝這個十全老人,在這次浩劫之中真是悽慘極了。盜案發生後40天,一直住在天津張園的溥儀召開了“御前會議”,決定重新安葬乾隆帝及后妃的屍骨。他派出了一批遺老遺少,還有宗室,官員、廚役、民國衞兵等一行七十餘人,分乘小汽車10輛,大汽車6輛,從天津出發,走了兩天,因為正是陰雨連綿的季節,道路泥濘,不好走。參與這次重殮的遺老們把當時看到的情況寫在了日記上,編輯成資料《東陵盜案彙編》,這部珍貴的資料中記錄了乾隆帝及后妃的屍骨慘狀:
一是屍骨被拋出了地宮。盜案發生後,守陵人員才出來,他們來到裕陵,大吃一驚,看到地宮門外,一片狼藉,尤其發現了人的屍骨。《東陵盜案彙編》中記載:“撿得肋骨一條,腳骨二塊,膝骨一塊。”這些屍骨毫無疑問是從地宮之中出來的,也就是乾隆帝及后妃的屍骨,真是太悽慘了。守陵人哪裏看過這些,乾隆帝后的屍骨為什麼給扔到了地宮之外?原來,地宮之中有很深的水,那些珍寶和屍骨就泡在深深的泥水之中。匪徒們打開地宮之後,面臨兩個大難題:一個是地宮之中一片汪洋,要在水中撈寶;一個是地宮之中一片黑暗,看不到目標。怎麼辦呢?兵匪們找來了篩子之類的東西,一部分人在地宮裏面,用篩子在水中撈,撈到之後,傳遞到地宮之上,等候在地宮上面的兵匪接過來。可是,兵匪們一看,不對勁,根本不都是寶物,還有好多屍骨,於是,他們拿走了寶物,就把那些屍骨殘忍地扔掉了。
二是屍骨變質了。這些乾隆帝及后妃的屍骨由於長期浸泡在水中,變質很厲害。宗室寶熙在他的日記中記載:“在磚中拾得脊骨一,色皆黑”。可以想見,由於長期泡在污水中,久而久之,他們的屍骨就變成了黑色。
三是乾隆帝的腦袋不見了。大家四處尋找,這些重殮人員來到地宮之中,找到了五具屍骨,唯獨找不到乾隆帝的頭骨,哪裏去了呢?大家七手八腳,費盡周折,最後在第四道被炸倒的東扇石門底下發現了一個頭顱骨,大家細心分析,證實這正是乾隆帝的腦袋。由於壓在石門底下,他的下頜骨被砸碎了。當寶熙抱着乾隆頭蓋骨看的時候,給嚇了一跳,《寶熙日記》中這樣記載:“兩眼只有深眶,執燈近前觀看,好似有白光從眼眶裏射出。”這不嚇人嗎?但是,很慶幸,乾隆帝的頭骨總算是找到了。
四是屍骨找不全了。裕陵的裏裏外外到處是屍骨,方城上、月台上、墓道里、地宮中,真是無處不有,乾隆帝的“手指及足趾骨則無從尋覓”,乾隆帝成了一個沒手腳的殘疾人。尤其是那些養尊處優的后妃,她們的屍骨“均已十不存五六”,真是很可憐。
乾隆帝后生前養尊處優,死後卻落個屍骨不全的下場,實在令人惋惜。
乾隆裕陵被盜之謎
經過: 1928年,6月,國民革命軍第十二軍軍長孫殿英準備盜挖慈禧東陵、乾隆的裕陵、康熙的景陵。
不過要盜陵寑奪寶,必須先找到地宮入口,孫殿英部下,梁朗先此時説話了;他認為可以派人尋找流存於坊間的陵寑“葬寶圖”,另一方面尋找熟知地宮入口高人,因為當時,陵區周圍住有不少守陵人和修陵工匠的後代。
終於,通過兩個守陵人查聽到了一個名叫蘇必脱林的人可能知曉,蘇必脱林當年參與了慈禧安葬全過程,正是孫殿英想找的人!
一個星期後的7月8日,蘇必脱林從家中被帶到慈禧陵前。
慈禧陵有隆恩殿、明樓、寶城等多個建築組成,在威逼利誘下,蘇必脱林指點了慈禧陵地宮入口處,明樓旁側琉璃照壁下面。掘陵官兵怎麼也沒有想到,如此重要設施,竟然就在大家都可以看到,卻都不會往上面想的地方。果然,士兵很快就挖到金剛牆,然後用炸藥將金剛牆強行炸開進入地宮。
孫殿英當時分三路人馬,對三座陵同時動手,並要求在三天之內完成。乾陵、景陵地宮的入口先後被順利的被找到,被孫殿英盜陵取得成功。讓蘇必脱林沒有想到的是,孫殿英在完成對三座清陵的盜掘後,將他拉到一條掘陵留下的深溝邊槍斃了!
孫殿英在盜慈禧陵寑的同時,另一路士兵也在盜掘乾隆皇帝的裕陵。怪事就是從這裏開始…… 誰擋門!
孫殿英在順利打開乾隆裕陵前面幾道門後,最後一道門怎麼打也打不開,用粗樹幹撞門也無濟於事。
士兵情急之下,只好將其炸開。石門炸開後,士兵驚訝地發現了一個天大的奇事,裕陵內葬有乾隆和孝賢純皇后、哲敏皇貴妃等6人,其他五個棺槨都在石牀上,唯獨乾隆的"走"了下來,將石門死死的頂住,以致士兵無法將門打開。
讓士兵無法理解的是,當年乾隆沉重的棺槨安置到地宮石牀上後,為確定風水線,校準龍脈最旺的方位,在棺的四角放了四塊很沉的龍山石。這四塊龍山石牢牢的固定乾隆沉重的棺槨,為何乾隆的棺槨會獨自"走"了下來。
有專家認為這是滲漏進地宮的地下水產生浮力作用,將乾隆棺槨漂起所致。但…其它五具為何不動?裕陵被盜之後,重斂者描述了他進入乾隆地宮時所見到的悲慘情形……
「我持燈進入地宮,見有白骨數節浮於泥水之中,不能辨其是男是女,其情狀比西太后陵悽慘百倍。」 未腐化的女屍!
後人隨後重斂屍骨,發現墓中6具屍骨只剩4個頭骨,屍骸全碎。而一具壓在石門下的棺槨裏,重斂者找出一具頭骨,因為骨骼較大,判斷是乾隆頭骨。找到乾隆頭骨後,只剩一人頭骨沒找到。棺槨裏眾人找遍了也不見蹤影,人們猜測可能被盜墓者帶出了地宮。就在人們快要放棄尋找時,令人吃驚的事情發生了!
在地宮西北角的深水裏浮現出一具完整的女屍,面目如生,令人驚異。根據推斷,這具女屍應該是孝儀皇后。死後被追封為孝儀皇后的她,是嘉慶皇帝的生母。
這位孝儀皇后死於乾隆之前,同處一個地宮,為何唯獨她的屍骨保持如此完好?遺臣們心中大惑不解。遺臣心中疑惑尚未解開,又一個問題讓他們困擾不已,那就是如何區分那些散亂骨骸的身份呢?討論了數日,最終決定合葬一棺,此舉開創了有清以來帝后妃同葬一棺的惟一特例。重新葬完慈禧、乾隆帝后妃遺骨後,人們蓋上殘缺的棺蓋,掩閉石門,再將隧道完全填封。直到20世紀七八十年代,這兩座地宮才再次被打開清理。
不過同樣的"鬼擋門"怪事在1975年又發生了一次!考古專家清理乾隆裕陵地宮時,乾隆的棺槨這次又"走"了下來,它頂着了石門,起到了自來石的作用,讓人無法順利進入裕陵地宮。
乾隆棺槨頂門一事,至今專家未能拿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因此,只能讓乾隆棺槨"走動"、"看護"自己陵寑成為千古謎題。
在所有的反盜墓手段中,最為神秘的是“機弩”。
威力無比的現代弩,已配上紅外線、激光裝置,射殺能力超強,並不遜色於普通步槍。但機弩是什麼?實際就是暗設在陵墓死穴(盜墓者必經之地)處,可以自動發射利箭的一種反盜機械裝置,其原理與現代步兵使用的自動步槍相似,足可見古人在反盜方面的智慧。在古人來看,這也是一種高科技了。這種技術在秦漢時期已相當成熟。
機弩的實戰見於《史記·秦始皇本紀》(卷6),徐市帶數千童男童女去東海求“不老藥”時,因在蓬萊遇到了大鮫魯魚,便請嬴政派神箭手與他同往,“蓬萊藥可得,然常為大鮫魚所苦,故不得至,願請善射與俱,見則以連弩射之。”嬴政“乃令入海者齎捕巨魚具,而自以連弩候大魚出射之。”自然嬴政在營造自己的陵墓不會不使用這種裝置。史載,太子胡亥襲位後,“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
其實在機弩發揮作用,自動射殺入侵進墓道者之前,還有一個“攔路虎”,也是反盜手法,就是用自來石頂死墓道。在帝王陵中,反盜設計嚴密,在專供棺槨運行的長長墓道上,由入口到地宮一般至少設有三道,多者七道,重達數噸至噸數十噸的石門把守,此門固若金湯,最外面一層俗稱“金剛牆”。而金剛牆的位置也相當隱蔽,沒有知情者很難找到。
1949後官方發掘的第一座帝王陵寑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定陵”,這也是迄今為止惟一一座主動發掘的帝王陵寑。1956年5月19日考古人員挖了第一剷土,但直到當年的9月2日這天,才找到傳説中的、寫有“此石到金剛牆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的“指路石”,找到了金剛牆。而在金剛牆的石門後,一般都頂有一根同樣神秘的“自來石”。這塊石頭,其實是一根長方形的石柱,起抵門棍的作用,有“一石當關,萬夫莫開”的奇效。
棺槨擺定,人員退出,這自來石是怎麼將門頂住的?一般頂門都是人在裏面才能完成的。原來秘密在石門和門軸的設計,兩門的對接邊緣扣槽,門軸上下端打磨成球狀,又在兩扇石門中間齊門縫的相同部位,打鑿時多留出一個凸起的槽口。關閉石門前,工匠將自來石放在地面的石質凹槽內,通過一把特殊的工具—— “7”字狀、俗稱拐釘的物件套住自來石。
當人從地宮中全部撤出後,先關起一扉門,工匠拉動拐釘,讓其慢慢前傾,使之與石門上預留槽口對接。石條傾斜後,藉助巨大的重量,會壓迫有門軸的石門轉動。這時候工匠迅速拿開拐釘,石門自動關閉,直至完全合縫——兩端均插在石槽內的自來石將石門死死頂住,不知竅門的人根本無法打開。
而如果要打開這扇石門也得通過那把特殊的工具、“7”字狀、俗稱拐釘的物件。當年打開定陵地宮的石門就是這樣。這個特殊工具與鑰匙的功能差不多,這種“開門”辦法,在古代即為入户偷盜的賊人掌握,從門外可將拴起來的門輕鬆打開,也是圈內的常識,考古人員實際上借用了這種行竊技術。定陵兩扇石門十分沉重,做得高大工整,高3.3米,寬1.7米;頂門的自來石長達1.6米,上面尚存墨跡:“玄宮七座門自來石俱未驗”。
這是什麼意思?專家至今也未完全弄懂,只是猜測。
而即便盜墓者打開第一道石門後,未必就能找到第二道門,陵墓內一般設有多條迷道,搞不好就出不來;也未必能順利打開下面的道道石門,因為各門背後的“機關”不盡相同。1928年的民國時期,軍閥孫殿英在盜掘慈禧陵寑時,進入地宮的最後一道石門便無法打開,本來打算用炸藥炸開的,怕損壞陵內寶物,改用40名士兵用粗木樁硬撞的笨法子方得以進入,後來調查人員在現場調查發現,頂門的自來石被撞斷成幾截。
孫殿英在盜慈禧陵寑的同時,另一路士兵也在盜掘乾隆皇帝的裕陵。期間,出了奇事。裕陵內葬有乾隆和孝賢純皇后、哲敏皇貴妃等6人,當年乾隆沉重的棺槨安置到地宮石牀上後,為確定風水線,校準龍脈最旺的方位,在棺的四角放了四塊很沉的龍山石。
孫殿英在順利打開前面幾道門後,最後一道真的成了攔路虎,怎麼也打不開,撞也無濟於事。情急之下,只好將其炸開。石門炸開後,士兵驚訝地發現了一個天大的奇事:其它五個棺槨都在石牀上,獨乾隆的“走”了下來,將石門死死在頂住,以致士兵無法將門打開。
是不是乾隆地下有知,知道將有賊人要來盜掘裕陵,自己隻身“下來”頂門?同樣奇怪的一幕在1975考古專家清理裕陵地宮時又出現了,乾隆的棺槨這次又“走”下來頂着了石門,起到了自來石的作用。有專家認為這是滲漏進的地下水浮力作用,將棺漂起所致。但其它五具為何不動?而且乾隆的梓棺四角有重石固定,如果是地下水的浮力作用,當有很大的波浪,而滲進來的水顯然不存在這個條件。乾隆棺槨頂門一事,至今專家未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考古發現,來證明乾隆棺槨走動、“看護”自己陵寑的原因,成為一道謎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