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終於帶火了女性題材劇

《三十而已》終於帶火了女性題材劇

01

“她題材”的電視劇和綜藝在2020年撲騰出了很大的水花 ,有媒體統計,在現有的待播劇中,女性題材佔了13部。

《三十而已》聚焦了三個即將三十的女性,童瑤飾演全職媽媽顧佳,毛曉彤飾演上海本地女孩鍾曉芹,江疏影飾演在上海打拼多年的外地女孩王漫妮。

這部劇最先是靠顧佳全職媽媽這一角色火出了圈:“人間過綠器”、“用鉑金包混入太太圈”頻繁登上熱搜。網友甚至用“顧學”去定義顧佳的言行舉止,即指在當主婦的修行、御夫育娃、語言藝術等層面,做到TOP級體面和滿分舒適度。

單看視頻片段,很容易形成一種主角開了光的錯覺。

此前,國產劇塑造全職媽媽和家庭主婦的形象,非常同質化,有的甚至因過度戲劇化而被加工成笑料。遠一些的是《回家的誘惑》裏的林品如、《賢妻》裏的韓大芸,近一些的是《我的前半生》裏的羅子君。

這些女主角的角色的套路化模式就是——被拋棄、離婚、重生,男性貴人更是女主浴火重生的必備寶藏。

獨立人格似乎成了全職媽媽不具備的特質。

《三十而已》裏童瑤飾演的顧佳一角,與此前熒幕上的全職媽媽形象截然不同,她遊刃有餘地經管着自己作為人妻、媽媽、公司實權管理者的角色,有品位、有自我。

“顧佳”一角最開始定的是佟麗婭,佟麗婭還同另外兩位女主演出席過該劇的推介會,但後來粉絲撕番、對角色人設不滿起了風波,佟麗婭辭演,當時劇方給出的解釋是“檔期不合”。

童瑤確實更適合這個角色,她的氣質很獨特——大氣穩重又温婉柔軟,與“顧佳”這一角色很契合。顧佳是一個有格局的女性,在社交時會察言觀色,隨機應變,但這個過程很巧妙,多一分顯得世故老成,少一分又顯得鈍感笨重,童瑤在這一點上就處理得很好。

酒桌這一場戲,顧佳來挽回被丈夫氣走的老客户老萬,而老萬的訂單佔公司一年利潤的百分之五十。開席前,雙方的對話就已經有試探、交鋒的意味了。

老萬先是埋怨顧佳約的晚飯時間不早不晚,暗示晚飯後的第二場。顧佳咂摸出了老萬暗示潛規則的意思,強調了“人妻人母”的身份。在對方表示不願體諒時,顧佳又再次點明來意,道歉可以,但只願正式道歉。

《三十而已》終於帶火了女性題材劇

這場重頭戲,童瑤選擇用更細緻的表演方式呈現出來。即便不看嘴角弧度,童瑤眼睛也一直含着笑意,道歉的姿態不做作,也不強勢。童瑤在説“我今天是正式來跟您道歉的”這句台詞時,有停頓、有緩和,説到“正式”時,又加了重音。這樣的處理,可以讓觀眾更便於理解角色動機,也更便於認識角色——看得出顧佳放得下身段,但也有原則和底線。

這樣的細膩還貫穿了很多場戲中。比如在得知丈夫棄了這場大訂單時,丈夫因對方不懂設計而懟天懟地時,童瑤的處理是抿嘴、輕點了一下頭,手上沒有停下整理文件的工作。丈夫在拋出“我還是不是這公司拍板的人”時,童瑤沒有急着回覆,而是先是笑了一下,連連點頭,再笑着回覆“是啊”。

兩次點頭,意味全然不同,前者表示對丈夫情緒化的包容,後者是對丈夫事業的認可。這樣的表演既有層次又有節奏,人物也更立得住。

回到全職媽媽這一社會角色上,劇中在家庭內部,無論是丈夫還是兒子,對“顧佳”全職媽媽的身份是表示認同的,同時在情節設置中,也沒有“丈夫在外應酬的價值高於妻子照料家裏”的俗套劇情,雙方處於平等、互相尊重的關係。

當然也有另一種聲音認為這樣的人設過於完美,會讓更多丈夫和家庭以此為標準,過度要求全職媽媽。事實上,一口難吃一個胖子,打破對全職媽媽的刻板印象是第一步。邁出這一步,漸漸也會有更多種類型的、更立體的、也更貼近現實的全職媽媽被創作出來。

02

《三十而已》在刻畫兩性關係上,尤其是夫妻關係,也很符合當下很多年輕人面臨的困境。

比如鍾曉芹和丈夫陳嶼之間存在的種種矛盾,鍾曉芹是本地小康之家的乖乖女,婚後在情感上依舊很依賴父母,而陳嶼則不滿上一代介入生活太多。

《三十而已》終於帶火了女性題材劇

夫妻雙方各有所好,一個愛養魚一個愛養貓,一個沉默不語一個愛刷劇,日常生活裏很少溝通,雙方的情感破裂不是因為第三者插足,也不是因為爭吵,但感情卻實實在在地於平淡中不斷損耗。

單身的王漫妮這一條感情線,也參照了當下年輕人被快餐愛情、曖昧不定圍繞的現狀。王漫妮渴望愛情,但始終保持理性、冷靜,面對已婚男士、非理想型男士的追求,都能體面、迅速地拒絕。可等到真正遇到喜歡的人了,王漫妮又在感性投入和理性防備之間搖擺不定,患得患失。

《三十而已》終於帶火了女性題材劇

雖然是女性題材的劇,但劇裏的女性並不是十全十美,她們每每做出選擇時,都能看出人物背後的思考和緣由。相應的,男性角色也並非是扁平的、功能性角色。

楊玏飾演的陳嶼,因擔心無法更好地承擔父親的責任,想讓意外懷孕的鐘曉芹打掉孩子。但陪妻子做產檢,聽到胎兒心跳的聲音時,也會為之動容,同時轉變想法。嘴上説着家裏沒地方放嬰兒牀,半夜也會偷偷拿尺子量魚缸的大小,確認是否能替換成嬰兒牀。

許幻山後期出軌背叛了家庭,但前期在顧佳短暫沉迷太太圈,希望藉此走捷徑時,他反而一直保持清醒,並適時提醒妻子。

《三十而立》更耐心地去展現了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有出入時,伴侶雙方如何面對困境,而不是用非黑即白的對立手法去塑造人物、製造衝突。

在職場的刻畫上,《三十而已》也比較貼合現實。王漫妮是奢侈品牌的金牌銷售,關於她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顧客、崗位競爭和職業進階,是編劇和主創團隊做了不少深度採訪後還原出來的。

江疏影在扮演這個角色前,還提前去了商場的奢侈品店,觀察櫃姐上下班的狀態。江疏影發現櫃姐們在服裝上的差別。大家在店裏上班時穿着制服,配着非常精緻的妝容,到了下班,幾乎都會換上運動鞋,或者舒服的夾腳拖鞋,反差很大。

江疏影把這一觀察也用到了劇裏。

03

儘管製作精良,真實性上也比以往同題材劇集好一些,但《三十而已》在製作上仍存在現實題材劇裏的通病。

主創在設計角色時,提煉的“全職媽媽”、“恨嫁的滬漂女青年”、“已婚卻沒有方向的乖乖女”都是現實裏討論度極高的人設。

在談及這一點時,主創的闡述是,“從創作角度來講,我們不想代表或定義當下的三十歲女性羣體,而是希望截取她們身上的多個側面,在個體故事中尋找情感共鳴。”

當截取的多個側面集中在一個人物身上,不免讓觀眾產生過於戲劇化的觀感。比如顧佳遇到的喪偶式育兒、丈夫婚內出軌、階層流動焦慮,王漫妮碰上以不婚為託辭的曖昧對象、被老家的父母催婚、年齡焦慮、金錢焦慮等等。無論是哪一點,單拎出來都是當下熱議的話題。

階層和物慾仍是不變的軸心——它成了劇中多數人的困境。除此之外,為了扣題,劇集在台詞設計上也時不時出現關於“三十歲”的討論,甚至強行昇華。

這樣的設計意圖自然是引發關注,企圖以更清晰、簡潔的方式擊中女性觀眾的共鳴,但包裝的刻意感,或多或少會影響到聚集的整體觀感。

主創也曾用“現實題材劇創作的初衷就是直面問題不粉飾”當擋箭牌。好的影視作品要根植於現實,但藝術創作不等同於消費現實、徹底貼合現實。

留白有時恰恰是更妥帖的方式。怕是擔心引發此類爭議,劇集在片尾設置了小劇場,把鏡頭聚焦在煎餅攤位的一家三口。

幸福快樂與金錢的多少不成正比。一處細節是,煎餅攤位家的小朋友有一本簡易版蝸牛畫,蝸牛是用鉛筆畫的,小小一隻,在每一頁白紙的位置不同,快速翻動紙張,便成了一個關於蝸牛的小動畫。

這裏也和許幻山給兒子設計的漫畫書形成一處對比。但即便是這樣的簡易版漫畫,也能吸引到兩個孩子,並讓他們成為朋友。階層、虛榮、標籤反而在小孩子這裏被打破,彼此都是平等的。

《三十而已》終於帶火了女性題材劇

電視劇創作在迎合大眾取向和主流價值觀這一點上,並未改善。

從2016年的《歡樂頌》到2019年的《都挺好》,再到2020年的《安家》,關於貧困女性的原生家庭一直是輿論焦點,電視劇的製作團隊甚至會刻意安插相關角色,製造出圈話題。

當下關於女性新的討論點在於年齡,單是檸萌影業就推出了系列劇《三十而已》《二十不惑》,這自然不是什麼問題,只是創作者有沒有可能成為引領者。

《三十而已》的總製片人陳菲在媒體採訪中提到,“許幻山最終是出軌的,在我們的立場,對出軌零容忍。”

當“我們”同“觀眾”徹底重合,那麼拓寬可能性的渠道只會越來越窄,創作者的處境也會越來越被動。

細數種種,《三十而已》終歸是瑕不掩瑜的。它展現的女性、兩性關係,都在打破以往大眾的刻板印象,同時它呈現的女性力量是擲地有聲的,她們各有各的迷茫和窘迫,卻仍彼此欣賞,彼此扶持,並掙扎着前行,這一姿態自是動人。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42 字。

轉載請註明: 《三十而已》終於帶火了女性題材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