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琅琊榜為什麼這麼火?5大因素將它推上成功之路

由 由振山 發佈於 八卦

古裝劇《琅琊榜》是根據海晏同名網絡小説改編,屬於架空歷史的電視劇,自2015年登陸北京衞視、東方衞視首播後,隨即大熱,收視率居高不下,國內外拿獎也是拿到手軟,同時也被多國引進播放,可以説是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了。本文試圖探討該劇的成功因素,旨在引起大家討論,大夥兒各抒己見,可盡情吐槽。在下竊以為《琅琊榜》的成功有5大因素:

一,題材。題材對於觀眾來説就是一種精神上的食材,在民以食為天的世界裏,好的食材想不流行和風靡一時都難。這個頗類似現在全民化的自媒體的領域一樣,好的領域自然不會發愁文章或者視頻沒人欣賞和品鑑,而琅琊榜號稱宮鬥般的“無間道”,題材十分吸引人,再加上它是男人們間的鬥爭,這比女人們的宮鬥戲更有看點,正如當年的《鐵齒銅牙紀曉嵐》一樣。

二,儒禮文化。《琅琊榜》裏面最讓人眼前一亮和記憶深刻的就是尊賢重禮。畢竟華夏自古以來都是禮儀之邦,故只有知書達禮才能登大雅之堂。雖然現在提倡雅俗共賞,一些略帶痞流和粗野氣息的也能吊起觀眾的“胃口”,但“野味”畢竟是“野味”,不可能成為家常便飯,故不注重禮儀的作品終究上不了枱面,更難被當成美酒一樣被細品慢嘗,也當然不會像美酒一樣越久越香醇。

三,劇情。如果把題材比如成樹幹,那麼劇情就是它的開枝散葉,一棵樹的藝術價值絕大多數部分是體現在它的枝葉中,因為沒有分支的樹,無論主幹怎樣精壯和堅韌,都會給人以光禿禿的直觀印象,這也是為何有眉毛的人總比沒有沒眉毛的人更加美觀一樣。另外,《琅琊榜》的劇情緊密,且環環相扣,更重要的是其中的智鬥令人饒有興趣,畢竟華夏文明源遠流長,古人的智慧和謀略永遠是現代人最為欽佩和嚮往的,現在的《國家寶藏》之所以成了綜藝節目的上上乘之作,也跟此有絕大關係。其次,《琅琊榜》的劇情的邏輯性也是值得一提的,畢竟現代雷人劇太多了,而且有點劇情也太扯了,簡直把觀眾當傻子一樣,如此不注重“衣食父母”的影視劇作品,不可能像《琅琊榜》一般令人熱衷。

四,明星效應。眾所周知,人都有盲從和隨大流的天性,就像生活中,一般有人排隊的小攤或者飯點,自然而然會令人心生好感和“躍躍欲試”的品嚐衝動。而胡歌一直是娛樂圈口碑極好的影星,尤其是遭遇重大變故後,他的性情更變得坦然和認真,這無疑是讓演繹本來就很不錯的他更上一個檔次。大家都知道,一部作品要想被“演活”,就必有有演技擔當,不然再好的作品也會被玩壞,就比如讓其他某些演員或者小鮮肉來演梅長蘇,那恐怕會讓《琅琊榜》進入另一種境地。

五,感情戲。古人云:君子,食色性也。人都有感情,本來感情戲也是一部作品中很值得看的部分,可惜現在的影視作品感情戲太過氾濫,甚至好多影視劇百分之九十的部分都是感情戲,話説就像喝酒吃肉一樣,天天吃,天天喝,沒人不會膩歪,所以感情戲雖好,但也要懂得適可而止,尤其是在感情戲氾濫的影視時代。《琅琊榜》裏面的感情戲可謂恰到好處,既不失俠骨柔情的展現,又不過於兒女情長,就如同一堆肥肉裏面的五花肉一樣,怎能不令人欣悦和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