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那兩個字沒有顫抖”,18年前爆紅的《十年》,那兩個字到底是什麼?
陳奕迅,作為香港主流樂壇的代表人物之一,即使現在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營業,他依然在80後、90後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
與其他音樂人不同的是,陳奕迅有着天馬行空、隨性不羈的性格,以及“化腐朽為神奇”的唱功,憑藉這兩點他在香港樂壇乃至華語樂壇獨樹旗幟,留下了很多經典歌曲。
説起陳奕迅的經典歌曲必定有《浮誇》與《十年》這兩首。
2014年,他在MAMA的頒獎禮上獻唱《浮誇》,瞬間把頒獎禮變成了自己演唱會,給韓國人的感覺就是:這人恐怕是來砸場子吧?
而《十年》是18年前的一首歌,是當年百事音樂風雲榜的十大金曲,也是“新世紀十年十大華語情歌”的冠軍。
《十年》與陳奕迅的關係猶如雙生兒,只要他開演唱會這首歌的前奏必然會緩緩響起。作為經典的情歌,無論是在KTV還是在各大選秀賽場上《十年》都是不錯的選擇,經常會在年輕人心中引起一種共鳴。
既然是經典歌曲,那必然會經受得住時間洗禮與淘汰,18年過去了《十年》依然在大家口中口口相傳,只是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弄清,歌詞“如果那兩個字沒有顫抖”中那兩個字是什麼。
“那兩個字”到底什麼?對於它的猜測與爭論在網上從未停過。
有人説是“還錢”,情侶分手因為賭氣向對方索要曾經送出的禮物與金錢是常有的事,但這點事還不至於寫進歌詞中,多多少少有點幼稚。
也有人説是“再見”,歌詞中兩句話“十年之前我不認識你”與“十年之後我們是朋友”,從側面證明兩人從戀人變成了普通朋友,而分手説再見也是情理之中。
但是從“如果那兩個字沒有顫抖我不會發現我難受”來看,那兩個字肯定不是再見,即使分手分得再堅定同樣還是一件非常傷感的事。
亦有人説是“分手”,這大概是很多人都贊同的看法,但是仔細看看歌詞前後的語境與意思,定然也不是。
此時肯定會有人問筆者,那麼“那兩個字”到底是什麼呢?
咱們沉浸一下,把自己代入到歌詞中閉眼深思感受一下分手的場景,分手時那個人定然是痛苦的、是依依不捨的,內心有一種莫名的掙扎與壓抑感。
看見另一半轉身緩緩離開的背影,脱口而出的就是“別走”兩字。
如果“別走”兩字沒有顫抖低聲細語,而是堅定説出來挽留心愛之人也就不會心痛,也不會在之後傷心的時光裏久久不能釋懷。
你們説呢,認為筆者分析得對嗎?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