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黃曉明,你太慫了:中年男人的崩潰,從來都是蓄謀已久
作者:六月
最近,很多人都説黃曉明變了。
在《乘風破浪的姐姐》裏,他變得温順體貼。
各種花樣服務和花樣賣萌。
節目開始前,給每個姐姐都送上獨一無二的小海報。
按名字打頭字幕,一個一個的誇。
姐姐們參加試鏡點評,他殷勤地像個小弟,又是拉椅子,又是抬裙子。
杜華們給分低了, 他比本人更加尷尬,不停地解釋、安慰。
這還是以前那個滿口“明學”,“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的黃曉明嗎?
還記得《中餐廳》開播那段時間,黃曉明一臉霸道總裁的樣子,被網友羣嘲得體無完膚。
前前後後簡直判若兩人。
其實,這些變化,無非是一箇中年男人的成長。
也和我們一樣,在跌跌撞撞中尋找和這個世界的相處方式。
01
從炫酷狂拽到卑微賣萌:
中年男人的迷失
這檔節目裏,黃曉明似乎找到了他的正確打開方式。
即便進組説的第一番話就直奔中心思想:我就是來伺候各位的。
但他也非常堅決地表明瞭態度:大家都應該認真對待,這不是一個互相吹捧的節目。
節目中,他學着共情每一位姐姐的處境。
但也不是一直姑息。
在第二期測評之後,他對劉芸直言不諱,“不是很差,是非常差”。
丁當出現問題時,他説這屆小夥伴很難帶。
還提出選出一個隊長助理,幫助丁當維持紀律,給她減輕壓力。
有着恰如其分的擔當和温暖。
有網友説:這檔節目還真洗掉了幾分油膩。
其實,曾經的黃曉明一直都是被全網黑的對象。
早些年,和楊穎結婚,婚禮幾乎都是品牌贊助、好友幫襯。
所有人都説,這就是大型“因利相聚”現場。
因為選錯了很多劇本,被網友痛罵“演技不好”。
那時候調侃最兇的是“邪魅一笑”。
而隨着妻子楊穎摳圖、毫無演技、爛劇不斷等。
作為丈夫的他也時不時遭惡評加身。
被罵的最厲害的時候,是他上了綜藝《中餐廳》。
那句“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全網刷屏。
當時全網都在吐槽“明學”。
他被噴到懷疑人生,逼到抑鬱的地步,覺得很自卑。
大家覺得他太猖狂時,他又開始收斂。
參加《嚮往的生活》,他帶了一大箱禮物,連剝蒜器都準備了。
到處搶活幹,主動討好每個人。
這個時候大家又開始説他:洗白中年油膩男人人設。
無論做什麼都會被罵,所以他變得越來越小心翼翼。
前不久參加李佳琦直播時。
黃曉明看着鏡頭,覺得自己似乎把李佳琦擠出了畫面。
趕緊挪動位置,不停道歉。
李佳琦拉住他,黃曉明卻低下了頭,小聲説了句:“不不不,大家都不喜歡看我。”
其實,他早就透露在35歲的時候,一下子陷入人生的低谷。
不敢出門,也不想社交。
他説,嚴重的時候,覺得別人看自己的眼光,都像在扎疼了自己的感覺。
這讓我想起知乎一個關注度非常高的提問。
曾有人問:“如何看待黃曉明?”
點贊上萬的一條回答説:“他僅僅是憨,並沒有其他遭人鄙夷的地方。”
另外一條也提到這一點:“實打實的憨,沒得洗,但很真實,少見的真實”
“憨”這個字用的好。
誰身邊沒有一個笨笨的喜歡出風頭有點自大的老好人。
天賦不是最好的,所以挑錯劇本演的過度。
能力不是最好的,所以中餐廳裏用勁過度。
早年間,黃曉明參加《泡沫之夏》的大型發佈會。
為了搞氣氛,酒量不佳的他硬是“逞強”,把整瓶啤酒一飲而盡。
結果剛喝完,立馬轉身吐了一地。
經紀人曾經勸他,不要幫別人打那麼多廣告,微博關乎明星形象,他説:沒事,發吧發吧,都是朋友。
因為他的人氣,旁人來央求他出演一些爛片,他不忍心拒絕別人。
於是明知是爛片,他還是接了。
當年《大唐玄奘》和《湄公河行動》同時遞來橄欖枝。
只因為媽媽説“演玄奘的機會只有這一次”,黃曉明就推掉了《湄公河行動》。
最後玄奘豆瓣評分5.3分,湄公河卻高達8分。
作為一個老演員,黃曉明能不知道哪部片好嗎?
可是為了討好媽媽,他情願做違心地選擇。
2018年《幻樂之城》開播,有一期黃曉明也參加了。
如果説節目裏邊,50多歲的王菲自在如仙。
那麼,黃曉明在《獨木橋》則是另一個反面。
他掙扎、用力、痛苦、孤獨。
為何難受?
因為,曾經的他啊,徹徹底底活成了別人眼中的自己。
02
成為更好的自己
永遠是一個圈套
黃曉明就是一個典型的老好人性格。
只不過討好的姿勢一直沒擺對。
所以總是被diss:太油膩,太自戀,太大男子主義。
我們再看看被大家詬病的《中餐廳》。
表面看是黃曉明不尊重店員的想法,一意孤行。
實際上他太想把事情做好來證明自己,太想聽到別人的稱讚了。
就連他那句名言“我要我覺得,不要你覺得”也是在楊紫受傷以後,黃曉明堅持要送她去醫院時説出來的。
在黃曉明眼裏,他不是霸道,而是在表現自己的關心。
跑男上鄭凱曾爆料,baby想吃那條街的“哈根達斯”冰淇淋。
黃曉明就傻里傻氣的叫人去把整條街的冰淇淋都買了回來。
無論是刻意去討好別人來建立關係。
又或者為了滿足自己的面子和自尊去向別人發號施令。
這些樣子,是基於他所認為的,別人對他的期待。
也包括了他所認為的妻子對他的期待。
可是,卻唯獨犧牲了真實的自我感受和訴求。
這也可能正是黃曉明曾經的疲憊之處。
1、如果一個人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反應,就會做些事情控制別人的反應。
2、如果一個人害怕不被喜歡,他就會不自覺地討好,習慣性地照顧所有人的感受。
如此一來,他就不會有空間自我關注和自我照顧。
不止是明星,普通人也是如此。
很多人想通過和別人的競爭比較,贏得別人,從而獲得他人認同。
此外,更隱晦而又更普通的,是對外部認同的渴求無處不在:
一面試被拒,就覺得自己哪哪都不好;
只要領導説個爛字,就覺得自己的作品一無是處……
那些在自我和他者之間喪失平衡的人,都會走向無力。
這樣的處境,通常來自於兩方面:
一方面是,因為自身內心也是空的。
並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因此無比需要外界權威和社會他人帶來認同感。
另一方面則是與原生家庭有關。
比如早年糟糕的童年經歷,苛刻的家庭教育等等。
以至於在成年後不自覺的通過不斷獲得社會認可來補償內在一直以來的空洞。
03
人生最重要的
莫過於先取悦自己
黃曉明是典型的中年人,也是很多人的縮影。
因為多數人都想要去一個地方,那個地方叫做“更好的自己”。
它來自於社會的、家人的、自我的預設。
演員馬麗曾經一邊追求別人眼裏的美,一邊嫌棄自己。
她總覺得,“如果自己有一張特別美的面孔,該多好。”
直到遇見沈騰,她發現竟然還能在喜劇裏找到了自己的天賦和成就感。
現在的,她成了雙十億女王,在喜劇市場上所創造的票房,至今無人打破。
每個想把這一生過好的人,都有自己的不容易。
在那些“他人”認為的精彩, 和自己想要活出“精彩”裏,我們又該怎麼辨別,以及保留自我呢?
1、第一層:用實力説話,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一位朋友曾向我傾訴,説她因為臉大,鼻子塌,從小到大都在拼命學習。
後來她讀博,做了喜歡的語言學研究。
因為工作,她去了世界各地。憑着做事更努力,她拓寬了自己的世界。
而被肯定後,她又有了更多的自我確認。除了原生家庭塑造的一部分自我。
我們每個人都必定會經歷“社會化”歷程,完善自我的價值體系。建立自己所在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而在這之後,才能真正隨心所欲不逾矩:
一是承受不被喜歡的後果。
二是相信別人喜不喜歡其實不重要。
2、第二層:跳出競爭的圈子,做自己的唯一。
我們之所以會自我懷疑、認同度低。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們所有的努力。
都是在以外界為標準,去彌補某個隱存的黑洞。
這讓我想起阿朵在《乘風破浪的姐姐》裏説的一句話:“我不再追求第一名,我開始尋找我的唯一。”
其實在14年前,張含韻17歲,那時阿朵就已經是她的評委了。
可是如果阿朵執着於這個位置,執着於這個第一,結果又能怎樣呢?
外部的評價體系永遠是無窮無盡的,唯獨自我認同才能真正得救。
3、第三層:培養自我對話能力,認識自己。
王菲的2017年在上海的演唱會,被眾多人評論説,王菲老了,唱不動了,氣都沒了。
有人採訪問她怎麼看,她説:是啊,是有些唱不動了。
王菲曾在幻月之城裏説過:能與自己對話的,只有自己。
的確如此,自我質疑、自我發問,是每個人不斷畢竟真實自我的通道。
正是這項能力,王菲平穩的跨過了生命的掙扎期。
她的灑脱、獨立、自在,不是憑空而出。
因為她非常保留自我,懂得內在成長。
對婚姻、對親密、對人性有着清醒認知,這也讓她單薄的身體裏透着一股“硬氣”。
所以,想要提高自我認同度的前提,首先,你要清晰地知道自己是誰,形成對自我和外界的認識。
這一切,是持續進行內在成長和覺察而得來。
有時候,我們太過自我,但我們卻搞不定一地雞毛的現實。
可有時候,我們又太過習慣適應社會,壓抑自己。最終遠離了真實鮮活的自己。
漫長的一生中,人都需要平衡這兩者。
即便我們是茫茫宇宙中一顆普普通通的小星球,
但你一定要相信,總會有人會在你不知道的角落,
拿起天文望遠鏡,百般波折後找到你,並賦予你,最特殊的名字。
所以,一定要堅信做你自己。
確認自我和責任的邊界,
面對世界,不卑不亢。
直到最後你可以對自己説:
我不要你覺得,我只要我覺得。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新浪女性(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