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長崎水兵事件:清廷的耀武揚威逼出了日本的野心

由 喜東付 發佈於 八卦

  四艘外國軍艦進了長崎港,其中有兩艘是7000噸級的巡洋艦,12英寸主炮昂首向天,好不威風。

  艦上的水兵下了艦。憋了那麼久,先要去的地方是肯定的--妓院。

  巧不巧,那天正好妓院還真生意興隆,得排隊。幾個水兵就老老實實地排起隊來。

  排着排着這撥水兵發現有點不對頭:有人居然長驅直入。而且可以肯定不是送便當的,絕對是和他們一樣的嫖客。這不太欺負人了嗎?怎麼着?欺負咱哥兒們是老外?

  也不知是誰喊了一聲:“打他個狗孃養的”,那些水兵就發了飆,把眼前看得到的、手摸得到的傢俱全給砸了,一直到接到報警趕來的警察到達現場時,這場“掃黃”行動還在繼續。

  警察算個什麼,水兵們拔出刀來,對着警察就砍。可是總不及警察人多勢眾,結果有5名水兵被抓了起來。

  這還了得,第二天從艦上衝出不少於450名水兵,朝着警察局就去搶人。警察當然也不肯眼睜着就讓你們把現行犯給搶了回去,雙方打了起來,據説死了10人,輕重傷70多人。死人裏面有水兵!

  這還了得,巡洋艦上的12英寸口徑主炮頓時就轉了過來,指着長崎市內。賠禮道歉,賠償損失,懲辦肇事者,艦隊的長官説話了。

  日本人只好忍氣吞聲,乖乖賠禮道歉,賠償損失,認倒黴了事。

  有人會説了,日本人活該,誰讓你們去惹美國人了?現在知道敗戰的滋味了吧?


  且慢,沒説是美國人,那些牛氣沖天的水兵們是中國人!大清北洋水師的弟兄們。

  這是在日本幾乎沒有人不知道的“清國長崎水兵事件”,時間是1886年(明治十九年)8月,北洋水師派出以“定遠”、“鎮遠”兩艘主力巡洋艦為首的四艘軍艦(還有兩艘是“濟遠”和“威遠”)訪問日本時發生的騷動。帶隊的是丁汝昌,在黃海演習完畢以後,到長崎去修理的。其實有個七八成炫耀武力的成分在裏面。

  要談甲午戰爭,就必須要談到這次北洋水師的長崎寄港。怎麼回事呢?當時的大清國雖然輸了鴉片戰爭,又被英法聯軍給燒了圓明園,但還是老大帝國,起碼在亞洲還是貨真價實的老大。

  日本一直想染指朝鮮、台灣,但忌憚於中國的武力,不敢動手。早在1873年(明治六年)就有人提出過打台灣,但就連那個軍國主義的開山祖師爺山縣有朋都堅決反對,理由是:“別惹毛了大清國”。

  可不是嗎?當時能動員的日本陸軍大約有24萬人,海軍軍艦31艘,魚雷艇24艘,總噸位7萬不到。而清軍呢?陸軍98萬人,北洋水師軍艦22艘,魚雷艇12艘,總噸位號稱從41萬噸到11萬噸。那98萬陸軍日本人倒不怕,因為分得太散,不一定能動員得起來。但北洋水師卻確實是日本人的心病,尤其是“定遠”、“鎮遠”這兩艘號稱遠東無敵的7000噸鐵甲巡洋艦,怎麼都叫日本人心虛。所以日本人一直就是“君子動口不動手”,光活動活動心眼兒。

  這次好了,大清國自己把艦隊送上門讓日本人蔘觀來了。當時鎮守長崎一帶的鎮守府參謀,就是後來把北洋水師和波羅的海艦隊都給滅了的東鄉平八郎。這位東鄉平八郎怎肯放過這麼好的機會,親自到定遠艦上參觀去了。

  上得艦來,嚇了東鄉一跳。倒不是定遠艦的大,説實話,東鄉好歹也是英國留學回來的,和大清北洋水師的管帶們都是同學,沒吃過豬肉還能沒見過豬跑?人家見過世面,軍艦的大小還真嚇不住他。讓他嚇一跳的是北洋水師的散漫,大炮的炮管上居然晾着褲衩子!那年月不抽洋煙,甲板上倒沒有煙屁股,但到處都是煙葉末子。東鄉平八郎參觀完了説:“大炮是水兵的聖物,連大炮都不尊敬的艦隊,沒什麼戰鬥力。”話音未落,那邊的鬥毆事件又給了他這句話一個極好的註腳。

  就這樣,日本人吃了定心丸,從明治二十二年(1889)起,就真的開始制定“徵清大作戰構想”了。花了4年,到1893年編成了甲乙兩套方案,乙方案是對付俄國人的,甲方案是對付大清國的。到7月份,日俄兩家談成了,俄國人同意朝鮮獨立,這時候日本人就專心致志地對付大清國了。

  甲方案中,設定第一階段派第五師團出兵朝鮮,牽制清軍,然後看甲乙丙三種情況來進行第二階段。所謂甲乙丙三種情況就是:日本聯合艦隊取得黃海、渤海制海權;聯合艦隊不能取得黃海、渤海的制海權,但北洋水師也取得不了;北洋水師取得黃海、渤海制海權。

  第一種情況,日軍在直隸附近平原地帶和清軍決戰;第二種情況,日軍力爭確保朝鮮;第三種情況,則在援助第五師團的同時完成本土防禦。

  別人花了4年工夫在做計劃準備打仗,而這時的大清國呢?在忙着為太后老佛爺準備做壽呢!誰還顧得上別的,而日本人則萬事俱備,只等找到藉口好開仗了。

  是不是“不是鬼子太狡猾,而是大清太無能”的意思?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就只在大清朝的腐敗?不,倒不完全是。清朝末年確實政治太腐敗,清軍確實太無能。但是如果去掉這些腐敗因素,清軍就能贏得了日本軍?筆者的結論是:即使沒有西太后等讓後人切齒的這一幫人,或者當時大清朝認真地去打仗,清軍還是贏不了。

  從前面可以看出,清軍的武器裝備、兵員數量倒並不比日軍差,甚至比日軍還多還強。但兵員的訓練水平、高級軍官們的戰略戰術教育水平和素養,比日軍差得可不是一個數量級了。人家在開戰的時候,陸軍大學校已經招到第12期了,首屆畢業生已經有爬到軍主任參謀一級的了。像東條英教,當時就已經是大本營參謀了。可是有哪位報得出幾個清軍裏年富力強、才華橫溢的將領名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