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姐》第三期最新上線,依舊統領熱搜。
除了萬茜、寧靜、張雨綺等「話題女王」依舊亮眼之外;
這期中,《大碗寬面》組的張含韻、鬱可唯憑藉亮眼的實力表現瘋狂圈粉;
王麗坤發文感謝伊能靜,伊能靜談女性價值等情感話題。
當然,也依然有黃聖依被質疑「假哭」而引發雙方罵戰。
姐姐們個個有實力又有亮點,放幾期都不夠看。
正片之外,魚叔今天還想聊聊它的衍生節目——
《定義》
《定義》是一套深度訪談類節目,採訪15位「浪姐」,豆瓣評分8.2。
早在5月初,這檔節目就悄悄開播了,比《浪姐》早了一個多月。
但目前,每期的播放量還只在500萬左右,熱度不高。
由於訪談和《浪姐》不是同期錄製,所以每個姐姐接受採訪的日期、地點都各不相同。
現在把她們的採訪和節目中的表現對比着看,倒有一種可愛的反差感。
採訪主持人是易立競,前 《南方人物週刊》主筆。
她曾經出版訪談集《中國導演訪談錄》《中國演員訪談錄》等等,近年陸續製作了幾部訪談節目,豆瓣評分都在8分以上。
《易見 》《立場》採訪了眾多演藝界人士,貢獻了不少廣為流傳的名場面。
易立競採訪楊冪,直接把劉愷威那段著名發言拎了出來,問她同不同意。
她的問題非常犀利,甚至有時會顯得「冒犯」,但卻直擊痛點。
能讓身陷炒作爭議的明星,在採訪中表現出難得的真實的一面。
浪姐們個個性格迥異又紮實有料,節目中的採訪挖掘到的內容很有限。
請成熟老練的易立競來做這樣一套深度訪談,再合適不過。
比如目前爭議最大的杜華。
《浪姐》播出第一期後,杜華因為飄忽不定的女團標準,和對丁當的評語而被網友罵上熱搜。
而在《定義》中,我們能看到更多的東西——
作為女企業家的杜華。
杜華能在圈裏做到今天的高度,並不輕鬆。
她是出了名的「拼命三娘」。
早年在8848電子商務網站工作,後來又跳槽到中國數字音樂最大的內容提供商華友世紀工作。
懷孕時,她到9個月時才請產假。
生產當天,接到老闆的電話讓處理工作,她説:「先給我幾個小時把孩子生完。」
後來華友世紀被盛大收購,加上唱片行業沒落的大環境,驅使杜華開始創業之路。
2009年,杜華創立樂華娛樂。
天使輪融資200萬,自己抵押房子加四處借錢東拼西湊300萬,她簽下了當時剛剛回國發展但身負鉅額違約金的「鮮肉」韓庚。
並開始引入韓國的工業化流水線模式,培養自己的偶像。
韓庚之後在國內偶像圈的爆紅為樂華娛樂帶來了第一筆千萬級投資。
杜華在採訪裏專門提到王一博,「他並非一夜爆紅」。
王一博早在2011年就已經成為樂華娛樂的練習生,2014年以UNIQ組合成員身份出道。
直到去年的《陳情令》才真正紅火。
培養一個男團至少要三四年時間,這背後有非常大的隱形成本,很考驗公司的挑人和投資能力。
因此杜華非常相信一萬小時定律,不斷強調「努力」。
在當前這個偶像金字塔上,佔20%人數的頭部藝人,佔據了80%的資源。
不努力,分分鐘就被超越。
對於女性議題,她認為找到自己的舒適區是最重要的,有的人喜歡做家庭主婦,有的人喜歡做職場強人。
她每天在辦公室坐班十幾個小時,事業佔到了生活中百分之七八十的比重,而家庭只佔百分之二三十。
對於上綜藝,她表示曾經有很多節目發來邀請,但是她更願意待在幕後。
其實在這一期訪談裏,杜華就提到了自己選女團的標準:「整齊劃一」。
她也非常在意成員們聽不聽話。
不過,想找聽話的練習生,杜華顯然來錯了地方。
整齊劃一,懂事聽話,或許是工業化標準女團的金科玉律,但並不適用於《浪姐》。
杜華的問題同時也是節目組的問題。
這裏究竟要選出怎樣的女團,目前看來還是個未知數。
《定義》也採訪了目前的人氣王萬茜。
易立競問出了大家最想問的一個問題:
萬茜為什麼要來參加這檔節目?
她給出的回答是,想找新的刺激,擺脱以往的慣性。
當然,上綜藝也意味着流量。
從初舞台的淡定從容,摘戒指彈吉他,到第二期的給別人剝小龍蝦,萬茜已經喜提了好幾個熱搜。
但這些功利因素不是她的首要考慮。
萬茜最開始出圈,是因為知乎上的一則回答:
萬茜一度處在「戲紅人不紅」的尷尬境地。
《軍中樂園》裏的「侍應生」妮妮,清冷疏離,但又風情萬種。
為了演好《柳如是》,她花了半年時間學古琴、崑曲。
《你好,瘋子》中的人格分裂演技,早就被分析了無數遍。
萬茜的目標是做一個「青年表演藝術家」。
對於所謂的流量、紅與不紅,她有自己的一套想法。
她覺得作為演員,只需要做好本職工作,把戲演好。
成功不能用流量定義,用心表演的角色能被大家記住已經足夠。
而早年做歌手時,她也一度低迷,甚至想過自殺。
她很少提起這段往事,過去的就讓它過去,關注當下的作品才重要。
關於家庭,萬茜很少秀恩愛,老公愛好攝影,她偶爾在微博發一張「他拍」。
她向易立競展示女兒的畫作,眼睛都在發光。
萬茜坦言,對年齡其實有一點點恐懼感。
但她相信作為演員在不同年齡有不同的優勢。
當然,也少不了「女王」寧靜,魚叔前幾天專門寫過她。
作為《浪姐》的造梗王,寧靜給人的印象一直是「真性情」「心直口快」「虎」。
她小時候每天都要和同學打一架,班上四五十個同學每個都打過。
也曾經因為長得像洋娃娃,而被一羣小男生追了一站地。
因為這副暴脾氣,姜文都評價她是「定時炸彈」。
然而寧靜內心其實是個「社恐」,從來不參加飯局應酬,一不小心被騙去和投資人吃飯,她渾身不舒服。
如果沒有工作,她能在家裏躺上一個多月,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當年她和Paul Kersey結婚,孩子都生下來了,都沒有告訴爸媽。
爸媽還是從別人那才聽到她結婚生子的消息。
對普通人來説,這麼做很不可理喻。但寧靜一向認為,大家都是獨立的個體。
爸爸再婚時問她的意見,她只是説「你愛她,我就愛她」。
寧靜已經有20多年沒有主演過電影,她給自己定的目標是「全能藝人」,演、唱、跳、綜藝樣樣拿得出手。
這或許解釋了她近些年為什麼大量出演綜藝。
在劇組裏,其實寧靜是最好説話的那個,還經常請工作人員吃飯。
錄綜藝的時候,她也是最經常妥協、最少「爆炸」的那個,但不知為何還是被節目組剪輯成了一個「虎」人。
同樣被安上「虎」人設的,還有張雨綺。
她並不認同所謂的人設,人生還很長,人設不能預見未來,只是當下性格的表現。
張雨綺的性格,是個直來直往的樂天派。
剪八爪魚的視頻,完全是有感而發,當時家裏做飯剛好有材料,團隊都管不了她。
當年和周星馳公司解約,她打了官司,賠了錢,覺得這都是理所應當,沒有什麼委屈的。
所以她和星爺一直保持友好關係。
後來在《美人魚》裏出演配角,成了她的代表作之一。
張雨綺最不喜歡的標籤是沒能力,但她也承認自己唱也不行跳也不行。
第二期《艾瑞巴蒂》唱歌走調,也確實招來了不少業務能力上的質疑。
她認為當前關於女性題材的影視作品,題材遠遠不夠豐富,所以綜藝能夠起到補充的作用。
這也引向《浪姐》的出發點,讓30 女性被看見。
魚叔也在關注網上的爭論,關於《浪姐》是否存在消費女性議題的嫌疑,是不是反過來強化了社會對女性的刻板印象。
這些討論的發酵,其實也已經證明了《浪姐》這檔節目存在的意義。
節目在女性議題上確實做得不夠深入,30位姐姐每個人身上都有太多可以挖掘的歲月寶藏。
今天推薦的《定義》,在這個角度上彌補了節目的不足。
它讓我們走進姐姐們的世界,瞭解她們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傾聽她們對女性身份的反思,對家庭、事業的認識。
我們需要這樣的《定義》,來展現女性不被定義的人生。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隨手點個「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