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上映地區不同而時長各異,原本在電影發佈的常態,但兩版相差10分鐘之久就難免讓人感覺蹊蹺。
這正是台灣電影《大餓》的情況。
由於視頻網站上線版本刪除了一條講述異裝癖兒童的故事線,許多影迷直接差評預定,卻就此錯過了導演謝沛如鏡頭裏當前社會中真實又殘忍的肥胖生態。
本文有劇透。
1
30歲,105公斤,這是姜映娟身上最顯眼的兩個數字。
她的日常生活裏,充斥着每個肥胖者可能遇見的尷尬情景。
在炎熱的夏天乘坐公交車,擁擠的人羣碰上糟糕的天氣,潮濕的體感帶來揮散不去的汗味兒,阿娟必然是第一個被掩鼻嫌棄的對象。
就算她善良地主動為老人讓座,也會因為阻礙了其他乘客下車,而直接被言語勸退。
坐在公園裏乘涼,好心幫小朋友們撿球,對方卻拿阿娟的身材開玩笑,嘲弄最差勁的夥伴才會娶她做老婆。
更可氣的是,這幫搗蛋鬼居然跟蹤阿娟回家,用準備好的生雞蛋惡作劇。
這些無來由的惡意看起來無傷大雅,但姜映娟卻經年累月地身處其中,越來越難以感受到社會的善意。
既然大圈層不接受我,那我就只在與自己親近的小圈層中生活行了吧?
於是她選擇在母親開辦的安親班工作,每天給小朋友們製作營養豐富、味道可口的美食,自得其樂。
但是,與砸雞蛋的小學生一樣,阿娟童言無忌的學生們也因為身材給她取綽號,每天喊着“大恐龍老師”,還要問她肚子裏的寶寶什麼時候出生。
比小朋友們更殘忍的人,還有阿娟的媽媽。
這位身材勻稱的中年女性,每天生活規律、運動到位,與沉浸美食的女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熱愛烹飪的阿娟每次希望能夠自己設計安親班的食譜,都會被媽媽毫不留情地回懟:有哪個父母會放心讓這麼胖的人給自己的孩子安排一日三餐。
在外,得不到社會接受;在家,得不到母親的正眼相待。
阿娟似乎被推到了一個必須做出改變的路口,可總還是缺了點動力,難以跳出舒適圈的她,仍然躊躇不前。
2
直到,快遞員小吳出現在阿娟面前,以及隨之而來的二件事,開啓了她跌宕起伏的減肥道路。
第一件,是來自隔壁鄰居的性騷擾。
這天下班回家,阿娟巧遇對門的高伯伯,二人邊話家常,邊一同上樓。
然而,就在阿娟開門的時候,高伯伯卻突然衝過來在她身上亂摸。
不知所措的阿娟將高伯伯推下樓梯間,直到救護車到來,這件事才算告一段落。
望着丈夫被抬上救護車,高伯母反將一軍,狠狠地質問阿娟:我丈夫是瞎了嗎對你動手動腳?
萬般委屈的阿娟不知道該如何辯解,幸好目睹一切的小吳在此時站了出來,幫她捍衞了最後的尊嚴。
如果説高伯伯的行為打消了阿娟的最後一點猶豫,那小吳的出現則點燃了阿娟想要變瘦的決心。
畢竟,誰不想在心生好感的人面前擁有更好的形象呢?
恰逢此時發生了第二件事:媽媽送來阿娟的三十歲生日禮物——減肥訓練營。
從不遮掩對女兒嫌棄的媽媽,以資深運動者的姿態告訴阿娟,如果現在不減以後就更難減了。
管住嘴、邁開腿的日子正式開始,體重秤上哪怕一點點的改變,也能成為減肥初期的快樂源泉。
尤其是在得知小吳曾經是個胖男孩之後,阿娟也獲得了更多的信心。
只可惜,好景不長,遭遇平台期的阿娟發現了小吳的秘密——摳吐。
原來,因為想要融入新的朋友圈,小吳從不缺席大家的飯局,可是害怕復胖的他每每胡吃海塞之後都要用摳吐來緩解焦慮。
當阿娟偶然撞破小吳的謊言時,尷尬的他,選擇落荒而逃。
減肥無果又失去朋友的阿娟,就此做了減肥以來最重大的決定:縮胃手術。
沒成想,愛好烹飪的阿娟,竟因此失去了味覺。
訓練營的廣告不是説減肥就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嗎?
為什麼我減肥卻失去了自己最擅長的技能,而且陷入無盡的絕望與自我懷疑?
崩潰的阿娟來到減肥訓練營門口,砸碎了那扇以瘦為美的大門,也在迷亂中擊倒了傳説中“更好的自己”。
3
減肥題材的影視作品不少,像《瘦身男女》《醜女大翻身》之類主角憑藉減肥逆襲的電影作品,試圖闡明一個道理,就是我們與“瘦”的距離越近,與“幸福”的距離就越近。
這一切都是站在以瘦為美的審美共識之下,《大餓》中備受折磨的阿娟也正是被這種無孔不入的標準緊緊束縛。
現實生活中,人們對“胖”的厭惡是根深蒂固的。
宅家上網課期間,有一個可愛男孩突然躋身熱搜,就因為他被老師説長胖後一邊運動一邊大哭。
所以,就連在簡單直接的兒童世界裏,胖也已經是一件不得了的壞事了。
面對這樣一個男女老少皆以瘦為尊的社會,電影《大餓》中阿娟放棄減肥的結局,顯得既冒險又温情。
深根固柢的減肥時代,頻頻受挫最後放棄減肥的阿娟必然會繼續遭受旁人的冷言冷語,但至少在《大餓》的故事裏,她被鏡頭允許做那個真實的自己。
同樣,飾演女主角的演員蔡嘉茵本人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女明星,她卻憑藉自己對角色的獨有的理解和表現,成為台北電影節最佳新演員。
事實上,演藝圈還活躍着許多風格別緻的胖女孩。
比如一笑就露出兩個小酒窩的喜劇演員賈玲,每次出場都能承包全國人民的笑點。
再比如,穿什麼火什麼、演什麼像什麼的日本女星渡邊直美,沒有人不對她的自信過目不忘。
在這個將顏值作為入場券的行業裏,她們用自己的才華與努力走出了不一樣的花路。
在顛覆唯瘦至上的路上,她們擊碎了“大餓”背後的“大惡”,讓一句句嘲諷變成由衷的讚美。
即便小眾,也仍舊鼓舞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