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父母很少重複他們對孩子説的話。學習這三項技能,成為不嘮叨的父母
(文章,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家長可能普遍都有這樣一種想法,他們總是認為孩子的忘性比較大,所以同樣一件事情和一個規矩,他們總會不停地在孩子旁邊嘮叨。
這種做法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沒有堅持適度原則,很多時候可能還會取得適得其反的教育效果。
案例:
之前在網絡上有這樣一個採訪,採訪的對象是一個剛滿六歲的小女孩兒,記者問她:如果現在你擁有魔法,可以改變你媽媽身上的一個地方,你希望改變她什麼呢?
沒想到這個小女孩兒想也沒想到,就直接對記者説到:我希望我媽媽以後不要再衝我吼叫了。
看到這樣一句話,相信很多父母都開始反思了起來。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總是會有很多父母不停地帶孩子旁邊嘮叨,當這種嘮叨變得不耐煩時,他們就會對孩子連吼帶叫。
分析:
而教育學家認為父母使用的這種吼叫式教育方式,其實是一種非常無效的教育方式。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的父母。
這種經常連吼帶叫地嘮叨,剛開始可能會對孩子有一點用。但是時間一久,孩子內心肯定會產生厭惡情緒,這種厭惡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讓孩子產生反抗行為。
他們可能會漸漸地在心裏面形成對家長行為和規矩無視的機制。
來自英國的一位教育學教授諾埃爾簡尼斯諾頓曾經説過: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永遠別説兩次。
因為重複的説一件事情只會讓孩子產生厭惡,不會對孩子起到警示或者提醒作用。
那麼總是在孩子面前嘮叨重複的家長又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了一些影響呢?
(1)不會表述自己真實的想法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永遠只説不聽。而這種做法根本解決不了孩子的問題,因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關鍵是要讓孩子自己意識到錯誤。
如果孩子不願意開口説,那麼家長可能永遠不會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也無法信任家長,難以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向家長表述。
(2)很難接受父母的溝通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堅持自己的觀點。不願意聽孩子重新講述他們的看法,孩子發現自己不能得到尊重,所以他們在今後也就很難再接受或者面對父母的談話。
(3)與父母產生距離感
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不停地犯同樣一個錯誤時,總是會表現得非常不耐煩。這種不耐煩在後來就會靜靜地演化為他們不停的嘮叨和不停地吼叫。
而當孩子們總是面對父母無端的指責和負面的情緒時,他們就會慢慢的與父母之間產生一種距離感,這種距離感一旦時間久了,在今後就很難去克服了。
會教育孩子的家長對於孩子總是寬容,耐心的。他們不會動不動就在孩子面前破口大罵,或者是對孩子進行沒完沒了的嘮叨。
真正會教育孩子的家長往往會通過以下三個招來教育孩子,成為不嘮叨的父母
方法1:學會讓孩子重複
家長們如果想要檢驗自己的教育效果,不是一遍遍的去重複自己想要説的話,而是應該主動地讓孩子去陳述,去重複。
孩子很多時候,如果能夠完整地重複家長所説的話,那麼就説明孩子已經完全領會或者是聽懂了家長的言語,家長們也就不必一遍一遍的再去重複了。
方法2:放下權威
大部分父母總是希望自己能夠在孩子面前保持長輩的威嚴。所以在和孩子進行溝通的時候,總是不願意放下自己的身段時,常用一種命令式或者是嚴格要求式的語氣和孩子説話。
而真正會理解孩子,包容孩子的父母是會放下自己的身段和孩常進行平等對話的。因為只有當孩子發現自己被理解了,他們才會反過來去理解別人。
方法3:是合格的聆聽者
父母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不要總是顧着讓自己去教育孩子,很多時候孩子也是有表達慾望的。
當孩子能夠表達自己心中的真實想法,表達他們真實的情緒時,他們也才更願意去接受父母的教育和管教。
家長們如果想要我做不嘮叨的家長,那麼就應該學會去聆聽,讓孩子隨時都能説出他們的想法和看法。
父母的嘮叨很多時候是一種愛的表達,但是這種愛的表達如果父母不堅持適度原則,很有可能就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所以無論父母使用哪種管教孩子的方式都應該要堅持適度原則,只有適當適度的用對方法才能對孩子受益。
經,家庭教育從小抓起,一起陪孩子健康成長,,幫你解決育兒小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