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父母很愛自己的孩子,想要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提供更多的服務和幫助,孩子也很愛父母,願意主動幫助父母分擔家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來減輕父母身上的重擔。其實孩子對父母的愛並不比父母對孩子的愛少,只是兩者的表達方式不一樣。
案例
在網上看到的一組圖片,是一個爸爸發的朋友圈,文字內容:下班後,回到家裏,已經做好飯了,感謝我的寶貝讓我回家就能吃上熱飯,謝謝孩子。還有幾張配圖是幾張孩子在圓桌前面捏饅頭,和麪的照片。
原來這個孩子的爸爸媽媽上班工作很忙,有時候回到家裏已經很晚了,還要忙着做飯,照顧孩子。9歲的孩子看着自己的爸爸媽媽很辛苦,就想幫助家裏做點事情,後來這個孩子就在媽媽蒸饅頭、熬飯的時候在旁邊看着,看的時間長了,自己也就學會了怎麼做飯,再後來,等到他的爸爸媽媽下班回家,他的飯也就做好了。
網友評論
網友一:這麼懂事的孩子給我來一打,家裏的這個我不要了。
網友二:果然都是別人家的孩子,我家孩子什麼時候能變成這樣。
網友三:這麼小的孩子還會捏饅頭蒸饅頭,比我都強,厲害厲害。
讓孩子做家務能帶來什麼好處?
1、增加孩子的責任感
案例中的孩子是感到父母回到家中的疲憊之後,思考自己作為家庭的一員,自己也應該承擔起一些責任,來減輕父母的負擔,所以孩子願意做飯,也想讓父母輕鬆一點。
2、懂得感恩
孩子年齡小並不是不懂事的藉口,年齡小,但是也有一定的認知能力,看到父母辛苦操勞,孩子的內心應該也有很大的觸動。孩子幫忙做家務可以很好的讓孩子理解父母的辛苦,因為父母平時就是幹這些事情。如果孩子覺得累了,更能理解父母平時的不容易。
3、鍛鍊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
現在很多孩子初中都開始住校了,但是在住校的過程中,有許許多多的小麻煩,因為孩子不會洗衣服和掃地這些簡單的家務,經常因為掃地沒有掃乾淨而被扣分,因為現在的孩子在家基本是不勞動的。
我的一個高中舍友,星期六的時候她爸爸媽媽一塊來學校看她,給她帶很多的換洗衣服,因為她不會洗衣服,剛開始嘗試了幾次洗衣服,發現總是有地方洗不乾淨,就再也沒有洗過了。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注意什麼?
1、相互理解
父母和孩子的立場不同,觀點可能也不同,父母可以和孩子多多交流,瞭解彼此內心的真實想法,和孩子敞開心扉的談談,都要學會換位思考,有助於減少雙方之間的摩擦和矛盾。
2、不斷的提升自我
在過去我們信奉的是孩子不打不成材的思想,認為對孩子就要時刻嚴格要求,不聽話就要打。現在我們信奉的是尊重自由、注意保護個人隱私的思想。社會一直在不斷的向前發展,家長也要跟着社會的步伐,不能一直墨守成規,家長也要學習一些新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3、和孩子做朋友
孩子與孩子之間的話很多,但是和家長都説不了那麼多,孩子與孩子之間是平等的關係,但是很多的家長都學不會,因為家長們已經習慣了替孩子做決定和批評孩子的行為,孩子也沒有反駁和反抗的餘地。孩子與家長之間有隔閡,所以孩子越長大會越不聽話。
家長的教育方式很重要,現在很多孩子都被家長慣壞了,也有的孩子被家長罵怕了,這兩種都不好,家長要不斷的學習新的教育知識,才能和孩子友好相處。
關於讓孩子做家務和父母的教育問題,大家還有什麼新的看法嗎?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