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僅過一個半月,孩子就不是我的了”,為什麼孩子不跟媽親?

由 豆更生 發佈於 健康

因為去異地出差的緣故,趙麗將1歲半的兒子放到了鄉下奶奶那裏寄養。到晚上和兒子視頻,他總是用力扭動身子喊着:“媽媽,媽媽,要媽媽抱”,婆婆也反映孩子睡得並不好。

但是沒過一兩週,兒子夜晚的哭鬧行為就停止了。加上趙麗十天有八天都是忙到半夜,下了班正是孩子睡覺的時候,這讓當媽的她很無奈。

“僅過了一個半月,孩子就不是我的了”

1個半月過後趙麗回鄉下看孩子,雖然白天倆人玩得很好,但是到了晚上兒子無論如何也不願意跟她睡。一天晚上好不容易將兒子哄睡,結果半夜醒來還是哭鬧着尋奶奶,這讓趙麗心如刀絞,心中無力的吶喊:“我才是他的親媽啊!”。

看到周圍朋友和孩子親近的樣子,趙麗既羨慕又心酸,發出“僅過一個半月,孩子就不是我的了”這樣的感慨。

3歲前,孩子跟誰睡就跟誰親

從事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曾提到:“睡覺恰恰是人在排味最濃的時候,孩子在你的屋裏,他聞到你的氣味,他就覺得你親近”。

對於3歲以內的孩子而言,夜晚入睡是最需要安全感的時候。這時候誰經常在身邊陪伴他,誰就會成為孩子最依賴最信任的人,和孩子建立起穩定的情感聯繫,也印證了 “孩子跟誰睡,就是誰的孩子 ”一言。

3歲前,儘量把孩子留在身邊

心理學家埃裏克森在研究兒童人格發展時指出:安全感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建立在孩子幼年時期,特別是在3歲以前。

0~3歲是孩子安全感的關鍵建立期,在這期間如果父母能儘量多的陪孩子講故事、玩玩具、做遊戲,才能培養出安全型依戀關係的孩子,這對他將來性格、人際關係以及愛情婚姻的發展都有着重要影響。

希望孩子成為怎樣的人,需要自己言傳身教

孩子的出生,並不能讓阻擋年輕人打拼向前衝的步伐,所以絕大多數老人都會自覺幫子女看娃,年輕父母自然樂此不疲。但是大家要記住,老人只能起輔助的作用,而不是全權代理孩子的一切。

從只會用哭表達情緒,到果斷拒絕,再到用語言表達想法,真是一天一個樣。在出生後的頭幾年裏,孩子的變化很大。可以説錯過五分鐘,就可能失去了一段見證孩子成長的機會。

而在這個迅速成長的階段,他們急需身邊榜樣的力量。如果你不希望孩子走路的姿勢和老人相似,審美能力和上一輩人靠攏,再或者行為舉止也受到上一代人的影響,那麼請將教育孩子的主權握在你的手裏,讓他成為你的孩子。

各位朋友,你對“孩子跟誰睡,就是誰的孩子”這句話怎麼看?不妨留言和更多人一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