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小孩子從小長大,難免犯錯,為了給孩子樹立規矩,成為更好的人,家長都會對他們犯的錯進行責罰,以此來警示孩子,希望他們今後不犯同樣的錯誤。家長責罰的方式也無非是打罵,訓斥,甚至冷暴力和威脅。
但這些方式雖然責罰了孩子,但不一定會讓寶寶充分認識錯誤改正錯誤,還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緒。我們應該如何去幫助孩子樹立很好的規矩呢?關鍵在於父母的管教方式,而不是單一的責罰。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個性,自然會在不同的地方犯不同的錯誤。
我們想要徹底地糾正他們身上的錯誤,就應因材施教,可能會比責罵和訓斥有效果的多
1、不愛整潔的孩子
小孩總是喜歡亂扔自己的衣服和玩具,甚至在家中亂塗亂畫,他們是想表達自己無拘無束的心態,可是在大人眼裏這就是不好的毛病。家長看到剛收拾好的家被孩子瞬間破壞,肯定生氣的去責罰孩子,訓斥和打罵也是常見。
家長如何“懲罰”:孩子不愛乾淨,亂丟亂畫,是對保持整潔的意識還認識不夠,那我們不妨就用做家務來“懲罰”他們吧,既能鍛鍊孩子的家務能力,又會讓孩子體會到收拾家,保持整潔是個多麼不容易的事情。不過不要強制孩子去做家務,而是應該帶着他們一起做家務,給孩子充分參與和互動的機會,他們不但不會拒絕做家務,也能調動幹活的積極性,看到經過自己整理後的環境如此整潔時,也就會從心底養成愛整潔的好習慣。
2、貪玩的孩子
孩子貪玩是天性,如果因為貪玩而耽誤了學習或是其他重要的事情,這也就不能只歸咎於貪玩了,父母需要去深入的管教和改正。當然,我們不能只是簡單地阻止孩子去玩,而是要讓孩子分清什麼時候該玩,怎麼玩才是合適的尺度。
家長如何“懲罰”:比如説,我們對小年紀的孩子,過多地採用責罵的方式不合適,他們還不明白為什麼玩是錯誤的,那我們就可以採取獎勵的方式來鼓勵他們。每當一次在幼兒園好好表現,沒有調皮搗蛋,回家就可以得到一顆獎勵的星星,每當及時的完成媽媽佈置的學習任務,沒有因為貪玩而耽誤時間,也可以得到一顆星星,等到星星累計到十顆的時候就可以換成一份想要的禮物。用這樣的形式,讓孩子在積累星星的過程中逐漸就剋制了自己愛玩的惰性,他們會為了趕緊拿到更多的星星來換取心愛的禮物而主動的去避免那些不被允許的壞習慣。媽媽也減少了督促和責罵,寶寶反而會表現更好了。
3、挑食的孩子
媽媽也很發愁有些孩子會挑食,總是挑揀自己愛吃和不愛吃的飯。我們也都知道,在孩子吃飯的時候儘量不要去責罰他們,以免孩子因為情緒失控大哭大鬧而影響腸胃的吸收,這對孩子的健康是有一定影響的。
家長如何“懲罰”:那我們可以用吃飯來懲罰挑食的寶寶。跟寶寶立下規矩,如果這次挑食,那麼下次吃飯就只能還吃這些,不吃就只能餓着,但如果表現得很好,沒有挑食,並把不喜歡吃的菜都吃光,那就可以獲得額外的小零食。孩子們為了小零食,或許也就會盡量接受眼前的飯食。對他們來説,小小的獎勵政策比責罰要管用太多。
聰明的家長一定明白,責罰並不是改正孩子錯誤最好的辦法,而應該與孩子“鬥智鬥勇”,用更巧妙地辦法既能免掉責罰,也能讓孩子深刻的記住錯誤所在,而且還與孩子能保持很好的親子關係。所以媽媽們,別再輕易的責罰孩子來試圖改正他們了,換個管教的思路,你會發現,改正孩子犯的錯好像並不是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