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的應用禁忌是多方面、多維度的,切不可只認一端。
大家最熟悉的,常是配伍禁忌,比如“十八反”、“十九畏”就屬於配伍禁忌。除了中藥所謂的配伍禁忌外,其實還有許多其它用藥禁忌。比如特殊人羣,如孕婦、產婦、幼兒、老年人等,用藥過程中的禁忌;還比如一些特殊疾病,如出血證、外感表證、瘡瘍病、術後等,在治療過程中的禁忌;還比如治病方法的禁忌,如汗法、下法、吐法等,都有嚴格的禁忌注意事項;還比如具體應用某一方劑,如麻黃湯、桂枝湯、小柴胡湯等,每個方劑的應用都是有着嚴格的禁忌證的;還有服藥時的飲食禁忌,服藥後的護理禁忌,甚至在中藥的加工與炮製環節,也是有着諸多禁忌。
再往細説,每味中藥的應用,也是有許多注意事項與禁忌的,如麻黃、大黃、石膏、附子等。在掌握這些中藥的功效與用法同時,也要了解它們的注意事項與禁忌才行。這些都是學習中醫過程中,必須要掌握的知識,也是最重要的知識。
然而,疾病是千變萬化的,每個病人具體情況也各有不同,所以用藥時,還要學會靈活變通,隨機應變才行。正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治病如打仗,用藥如用兵”。
書本上的一些基礎知識,我們雖要掌握,但是具體臨症運用時,還要學會靈活變通才是,不可過分拘泥與教條,更不可因噎廢食,裹足不前。畢竟書也是人寫的,難免有偏頗之處。正所謂:“盡信書,則不如不讀書。”
想學好中藥,除了要了解書本上的知識外,還要多學習些中醫大家的臨證醫案,在這些中醫大家的醫案當中,學習它們的用藥經驗。無論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都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鑑。
以妊娠為例,中藥學裏有所謂的“妊娠禁忌歌”,有着諸多所謂的禁忌之藥,如半夏、南星、肉桂、紅花、桃仁、土蟲、代赭石等,認為這些藥物都是有損害胎元,甚至容易導致墮胎的副作用。如果我們只是從中藥角度看待這個問題,當然認為沒問題。不要説妊娠之人,就是我們正常的普通人,用了這些藥物,也同樣會出現一些問題。但問題的關鍵是,我們之所以用這些藥物,乃是因為病人身體出現了相應的疾病,只有這些藥物,才能夠解決這些疾病。因此,應用這些藥物的前提是以疾病為着眼點,而不是以藥物本身為着眼點。
當我們研究過許多中醫大家的相關醫案後,就會發現,這些所謂的妊娠禁忌之藥,在各種妊娠病的治療當中,卻經常被一些醫家所應用。例如李可老師的醫案當中,就曾給孕婦用過桃仁、紅花、半夏等藥;而張錫純的著作當中,也介紹過用代赭石治療早期妊娠惡阻之症,張錫純對代赭石為何可以用於早期妊娠惡阻證的論述,更可謂是千古一人。《內經》言:“有故無殞,亦無殞”。正所謂:“有病則病擋之,無病則人擋之”,講的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有關於中藥配伍“十八反”與“十九畏”的問題,下一篇文章再聊。
這小舟
艱難前行
身後
只剩下湍流
一中醫實戰筆記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