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寶寶都是上天賜予父母愛的禮物,那麼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如何進行引導和幫助才可以使他們更加優秀呢,讓我帶大家一起探索寶寶們的成長之路吧!
昨天,朋友跟我提到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在中國的家庭裏,孩子往往是跟媽媽親,而疏遠爸爸,這導致爸爸在育兒的過程中是嚴重“缺位”的。朋友分析原因説,這可能是和現中國主要的家庭分工有關。如今多數夫妻額家庭分工模式,都是“男主外女主內”,女人在家裏教養孩子、操持家務,而男人在外面打拼事業、賺錢養家。
不過,我認為孩子不跟爸爸親近,雖然和家庭分工有關,但更多的是媽媽在“從中作梗”。朋友聽了表示不服氣,孩子不親近爸爸,和媽媽有什麼關係呢?我告訴朋友先彆着急,聽聽我分析的原因:
媽媽習慣性地質疑爸爸帶孩子的能力
我以前看過不少親子類的綜藝節目,記錄的都是孩子和爸爸之間的故事。所有故事的背景,都是爸爸平時幾乎是不參與育兒,父子之間的感情很冷淡。後來節目組創造機會讓父子親密接觸,兩個人的關係就緩和多了。這説明孩子跟爸爸親,是需要時間溝通和了解的。
但是,反觀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多少媽媽是一邊抱怨孩子爸爸不帶娃,一邊又忍不住對孩子爸爸帶孩子的能力表示質疑,不斷剝奪爸爸帶娃的時間。像陪孩子睡覺,媽媽會説“我來,我哄孩子睡覺,孩子睡得更快”;像喂孩子吃飯,媽媽也會説“我來,瞧你笨手笨腳”。由於媽媽習慣性地質疑爸爸帶孩子的能力,爸爸對帶孩子這件事也會變得不自信,慢慢地就不願意帶娃了,孩子很難跟他親近。
孩子滿3歲以後,媽媽沒有及時將孩子交給爸爸帶
當然,我們也無法否認的是,在孩子小的時候,特別是0-3歲這段時間,是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時期。孩子更喜歡通過和媽媽的肌膚進行接觸,獲得胎兒時期待在媽媽子宮裏那種熟悉感和安全感。所以,孩子可能更願意親近媽媽,不親近爸爸。孩子不跟爸爸親近,也賴不着媽媽。
可是,當孩子年滿3歲以後,媽媽就應該把教育的“接力棒”及時地轉交到爸爸手裏。因為3歲以後的孩子,精力變得旺盛,對充滿力量的爸爸會有更強的探索欲。此時,媽媽充當孩子的引路人,幫他親近爸爸、瞭解爸爸,非常容易。如果3歲以後的孩子,還是不跟爸爸親近,就有理由認為是媽媽由於私心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及時將孩子交給爸爸帶,導致孩子和爸爸不親近,是媽媽的錯。
你家孩子跟爸爸親近嗎?
上面的方法您學會了嗎,每個寶寶的成長期間避免不了一些小的問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可以使他們領先再起跑線上,那麼本期就暫時到這裏啦,關注我,下期同一時間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