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表現:遇到親戚鄰居,家長讓孩子打招呼時,孩子不配合,甚至逗她也不從。
成因:如果排除了心緒不佳、叛逆、不喜歡當事人等原因,孩子不喜歡跟別人打招呼,可能有如下幾種可能:
(1)孩子性格內向,羞於叫人;
(2)孩子平時的生活比較封閉,很少跟別人發生交往,遇到陌生人容易緊張;
(3)父母事先忽視了禮貌教育,遇到熟人又拉着寶寶“倉促上陣”,寶寶不知道遇到熟人應該問好的道理,選擇了本能的排斥。
對策:
1、如果孩子拒絕叫人是性格使然,家長就不要強求,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只要孩子在以他慣常的友好方式做出反應,家長就不必介意,性格不是一天能改變的,我們應該給孩間。
2、平時多給孩子提供交往機會,消除見到陌生人就緊張的心理;
3、家長平時注重言傳身教,學前期的寶寶雖然尚難聽懂大道理、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但他們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特別強,而且容易在家長的影響下養成一定的行為習慣,基於他們的這個年齡特點,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好禮貌待人的言行示範,久而久之,孩子便會“偷學”了去。
四。當孩子拒絕打電話給別人時,千萬不要當眾批評孩子。這樣,孩子很容易把問候和不愉快的情緒體驗聯繫起來,然後對這種禮貌的言行產生消極的態度。在未來,它更有可能反抗這種局面!更好的辦法是把尷尬變成受教育的機會。比如,當孩子拒絕向阿姨打招呼時,家長可以先替孩子向阿姨“打招呼”,面對等待回應的阿姨。一般來説,父母給孩子説《阿姨好》時,阿姨們依次問候孩子。在這個互動過程中,受到阿姨們問候的孩子們不僅能得到快樂的情感體驗,還能從父母那裏學會如何問候他人,甚至“反思”“對於自己的缺點,父母也可以在事後及時對孩子進行禮貌教育。我相信,經過幾次這樣的重複,當孩子們再次見到陌生人時,金口過去的情況一定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