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隨着科學育兒觀的盛行,相信有不少家長在與孩子發生矛盾的時候,總是努力剋制脾氣,選擇給孩子講道理,家長們固執地認為親子之間沒有隔夜仇。於是認為傳統的對孩子批評或者打罵並不能使孩子聽話,給孩子講道理才是正確有效的做法。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和孩子講道理卻見效甚微,甚至有時候並不能達到效果。
------導語
曾經有一位寶媽講述自己的育兒經驗是這樣説的,自己的孩子在上小學的時候,非常希望有一個漂亮精美的文具盒,但是媽媽認為外觀漂亮的文具盒不如給孩子買一個放鉛筆和橡皮的筆袋。
第一,因為筆袋的價格比文具盒更加便宜,第二就是因為筆袋的質量要比文具盒更加耐用。媽媽試圖給孩子講道理,卻發現並沒有什麼用,於是便按着孩子的意願買了文具盒。
家長不要試圖給孩子講道理,要學會轉移矛盾
1、停止傳統的説教,讓孩子去碰壁
正如例子中的寶媽也曾經試圖給孩子講道理,把文具盒的缺點一一説給孩子聽,然後又把筆袋的優點給孩子陳列出來,但是孩子依然還想要精美的文具盒。最後媽媽拗不過孩子,只好給孩子買了文具盒。
當媽媽看到孩子在得到精美的文具盒興奮得整夜睡不着覺,媽媽就知道也許自己的做法是正確的。當自己曾經也是孩子的時候,面對家長的一大堆道理,自己也會表現出反感,希望家長尊重自己的意願,理解孩子的喜好。
自己曾經也試圖想過,如果自己將來成為一名家長,要試圖去做一個合格的家長,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可是昔日的孩童已經成長為今日的家長卻在犯着相似的錯誤,有時候想想也真是可笑。
孩子對於新的文具盒愛不釋手,寶媽發現自己調皮的兒子,再過了新鮮勁之後就把文具盒給拆開了,最後孩子告訴媽媽新的文具盒不方便攜帶,也比較笨重,會加重自己背書包的負擔。
於是主動給媽媽説,讓媽媽給自己買一個方便的筆袋。其實給孩子講道理,並不能讓孩子真正的聽懂道理,還不如按照孩子的意願,讓孩子最後去碰壁他就能從中得到經驗和教訓,明白父母的真正用意。
2、尊重孩子的意願,學會換位思考
很多家長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當中,總是按照自己固有的思維去照顧孩子,教育孩子,甚至引導孩子和影響孩子的行為和思想。其實家長在很多時候也明白孩子根本不願意去聽家長嘮叨,甚至有時候經常出現反抗或者忤逆家長的行為。
有一些脾氣暴躁的家長,這個時候就可能會動用武力來解決問題,但是靠武力來解決問題並不是長久之計。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妨換個思路尊重孩子的意願,學會換位思考,多理解照顧孩子的感受。
教育孩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孩子成長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很多事情是急不來的。其實很多時候家長心裏也明白,一個人的成長更多是靠她自己摸爬滾打獲得經驗和教訓並非家長的講道理和外人的教導來使一個人真正的長大。
所以家長不妨嘗試放手,讓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尊重孩子的意願。家長應該明白,在孩子成長的這條道路上,只有靠孩子自己才能夠走得更遠,家長只是起到一個引領的作用卻始終不能替代孩子走完屬於他自己的人生之路。
聰明的父母應該怎麼做?
1、學會適當放養孩子
家長對於孩子有着一定的控制慾,因為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少犯錯,少走彎路,在孩子成長的道路當中,家長希望為孩子排除萬難,披荊斬棘為孩子開闢出一條平坦的康莊大道。
但是往往事與願違,家長會發現孩子越長大就越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逐漸產生希望逃離父母控制的想法和行為,他們更希望靠自己的努力去打拼出一片屬於自己的新天地,而不是在家長的庇護下成長,他們認為那樣並不是自己想要擁有的人生。
温室裏的玫瑰永遠不如外面的野花堅強,芬芳,孩子們在得到父母方方面面的照顧之後,也希望到外面的天地接受風吹雨打,更希望自己得到鍛鍊和提升。所以聰明的父母要學會適當的放養孩子,給孩子一定的自由。
2、換一個人給孩子講道理
孩子每天生活在家長的大道理之下,難免會產生反抗的心理,故意不服從父母的管教,故意頂撞父母。這個時候家長可以換一個跟孩子親近或者孩子比較信任的人給孩子講道理,喚起孩子的理性思維,讓孩子重新思考父母所做的事情是否是真正的為自己好。
郝媽的一句小總結
正確處理親子矛盾,拉進親子關係,不妨拋棄傳統講道理的方式,學會尊重和理解孩子,才能更好讓孩子明白父母的苦心。(配圖均源自網絡,侵刪)
育兒難題郝媽幫,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好媽媽郝女士,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